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水处理沉淀装置

发布时间:2017-12-22 15:59:1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4.26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IPC分类号C02F1/5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处理沉淀装置,包括池体、集泥锥斗、填料;在池体上安装有集泥锥斗,在集泥锥斗下方开设有出泥口;在池体内设置有沉淀区域、药剂混合反应区、填料安装在沉淀区域内,集泥锥斗位于沉淀区域下方;在药剂混合反应区的上方安装有进水槽,进水槽上开设有水平进水口;在沉淀区域上方安装有溢水槽和排水槽,溢水槽与排水槽相连接,在排水槽上开设有排水口;在沉淀区域与药剂混合反应区之间设置有带多孔的孔板,药剂混合反应区内的污水通过孔板进入沉淀区域;进水槽安装位高于孔板安装位。本实用新型集成了药剂混合、反应、沉淀的装置,避免了污水与空气的激烈搅动,不易于产生泡沫,并且在进水槽中添加药剂,均匀混合后能抑制泡沫产生。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处理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集泥锥斗(100)、填料;在池体上安装有集泥锥斗(100),在集泥锥斗(100)下方开设有出泥口(A);在池体内设置有沉淀区域(D)、药剂混合反应区(E)、填料安装在沉淀区域(D)内,集泥锥斗(100)位于沉淀区域(D)下方;在药剂混合反应区(E)的上方安装有进水槽(107),进水槽(107)上开设有水平进水口(B);在沉淀区域(D)上方安装有溢水槽(106)和排水槽(112),溢水槽(106)与排水槽(112)相连接,在排水槽(112)上开设有排水口(C);在沉淀区域(D)与药剂混合反应区(E)之间设置有带多孔的孔板(110),药剂混合反应区(E)内的污水通过孔板(110)进入沉淀区域(D);进水槽(107)安装位高于孔板(110)安装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池体包括池体支架(101)和围成箱体的池体左侧板(105)、池体右侧板(104)、池体前端板(103)、池体后端板(102);集泥锥斗(100)位于箱体下方;在箱体内安装有池体第一隔板(109)和池体第二隔板(108)及填料支撑架(111),填料支撑架(111)位于集泥锥斗(100)上方;池体左侧板(105)、池体右侧板(104)、池体前端板(103)、池体第一隔板(109)、集泥锥斗(100)围成沉淀区域(D);池体左侧板(105)、池体右侧板(104)、池体后端板(102)、孔板(110)、池体第一隔板(109)、池体第二隔板(108)围成药剂混合反应区(E)。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池体第二隔板(108)靠近孔板(110)一端低于池体第二隔板(108)靠近池体后端板(102)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水槽(112)沿前后方向延伸,排水槽(112)安装在池体左侧板(105)或池体右侧板(10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处理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溢水槽(106)沿左右方向延伸;溢水槽(106)包括3个,3个溢水槽(106)间隔并排布置,3个溢水槽(106)分别与排水槽(112)交汇;溢水槽(106)比排水槽(112)高,溢水槽(106)的水可流向排水槽(1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处理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溢水槽(106)的侧板顶部为齿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水处理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填料为斜管填料。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水处理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孔板(110)的纵向和横向上开设有多个阵列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水处理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污水从进水口(B)进入进水槽(107),在进水槽(107)内加入药剂,污水漫过进水槽(107)流入药剂混合反应区(E);污水自下而上流向填料,去除悬浮物的水流向溢水槽(106)和排水槽(112)。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水处理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池体和集泥锥斗(100)由钢材制造而成。

  说明书

  一种水处理沉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处理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在处理较小流量(≤100m3/h)的污水中采用混凝沉淀方法时,往往采用混凝池和沉淀池作为两个独立单元,混凝池采用机械搅拌,高程较高,沉淀池采用斜管沉淀,高程较低,混凝反应后的污水通过连接管道直接垂直进入斜管沉淀池内,即该连接管道垂直连接至斜管沉淀池底部布水器,由于沉淀池需要一定高度,排泥往往采用动力式排泥,而连接管道垂直连接斜管沉淀池底部布水器会造成沉淀池内垂直管道旁斜管安装不便,且动力式排泥需消耗一定的能量,且由于是两个独立单元,所以占地面积也相对较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CN106310736A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如图1所示,图1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箱体,2、搅拌室,3、沉淀室,4、隔板,5、搅拌轴,6、固定架,7、搅拌叶,8、加药管道,9、进药孔,10、搅拌电机,11、分流管道,12、输送管道,13、抽送泵,14、出水口,15、折射板,16、斜管,17、溢流板,18、清水贮槽,19、推板,20、推动装置,21、凹槽,22、排污管,23、排水管,24、污水进口,25、网板。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作原理如下:污水从污水进口24进入,药剂从进药孔9进入,污水和药剂在搅拌室2搅拌混合,然后通过抽送泵13进入沉淀室3内。

  由于污水和药剂通过搅拌机在搅拌室2搅拌混合,空气和污水激烈搅动,容易于产生大量泡沫,在搅拌室2搅拌混合后再通过抽送泵13进入沉淀室3内,更进一步加剧了大量泡沫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处理沉淀装置,为了避免水与空气的激烈搅动,减少泡沫产生。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处理沉淀装置,包括池体、集泥锥斗、填料;在池体上安装有集泥锥斗,在集泥锥斗下方开设有出泥口;在池体内设置有沉淀区域、药剂混合反应区、填料安装在沉淀区域内,集泥锥斗位于沉淀区域下方;在药剂混合反应区的上方安装有进水槽,进水槽上开设有水平进水口;在沉淀区域上方安装有溢水槽和排水槽,溢水槽与排水槽相连接,在排水槽上开设有排水口(C);在沉淀区域与药剂混合反应区之间设置有带多孔的孔板,药剂混合反应区内的污水通过孔板进入沉淀区域;进水槽安装位高于孔板安装位。

  进一步地,池体包括池体支架和围成箱体的池体左侧板、池体右侧板、池体前端板、池体后端板;集泥锥斗位于箱体下方;在箱体内安装有池体第一隔板和池体第二隔板及填料支撑架,填料支撑架位于集泥锥斗上方;池体左侧板、池体右侧板、池体前端板、池体第一隔板、集泥锥斗围成沉淀区域;池体左侧板、池体右侧板、池体后端板、孔板、池体第一隔板、池体第二隔板围成药剂混合反应区。

  进一步地,池体第二隔板靠近孔板一端低于池体第二隔板靠近池体后端板一端。

  进一步地,排水槽沿前后方向延伸,排水槽安装在池体左侧板或池体右侧板上。

  进一步地,溢水槽沿左右方向延伸;溢水槽包括3个,3个溢水槽间隔并排布置,3个溢水槽分别与排水槽交汇;溢水槽比排水槽高,溢水槽的水可流向排水槽。

  进一步地,溢水槽的侧板顶部为齿型。

  进一步地,填料为斜管填料。

  进一步地,在孔板的纵向和横向上开设有多个阵列孔。

  进一步地,污水从进水口进入进水槽,在进水槽内加入药剂,污水漫过进水槽流入药剂混合反应区;污水自下而上流向填料,去除悬浮物的水流向溢水槽和排水槽。

  进一步地,池体和集泥锥斗由钢材制造而成。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处理沉淀装置,污水从进水口进入进水槽,在进水槽内均匀加入药剂,污水漫过进水槽流入药剂混合反应区。保证了进水和加入药剂均匀,能使药剂混合后充分结合、反应,避免大水流冲击,减少泡沫产生。然后药剂混合反应区内的污水通过孔板整流平行进入沉淀区域,污水自下而上流向填料,此部分整体水流方向向上,过流面积加大,流速进一步降低,污水中的悬浮物可在重力效果下向下沉淀,悬浮物沉淀进入集泥锥斗排出。沉淀区域内设有斜管,沉淀区域内利用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管道(有时可利用蜂窝填料)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每两块平行斜板间(或平行管内)相当于一个很浅的沉淀池,能有效的提高沉淀效率。去除悬浮物的水向上流动,由溢水槽收集流入排水槽集中排出。

  整个过程集成了药剂混合、反应、沉淀,减小水力冲击,避免了污水与空气的激烈搅动,不易于产生泡沫,并且在进水槽中添加药剂,均匀混合后能抑制泡沫产生。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