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中水系统

发布时间:2017-12-23 8:49:2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3.09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IPC分类号C02F9/08; 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水系统,包括原水调节池、一体化中水设备和第一清水池,原水调节池的进水口处设有格栅,原水调节池中设有曝气管,原水调节池连接有污水提升泵,污水提升泵连接一体化中水设备,一体化中水设备连接有污泥池,污泥池连接有污泥泵,一体化中水设备连接有清水提升泵,清水提升泵连接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的排污口连接原水调节池,过滤装置的出水口连接第一清水池,第一清水池连接有反冲洗泵,反冲洗泵连接过滤装置,第一清水池连接有供水泵组。本实用新型将污水变成了再生的干净的水,能将污水循环再利用,减少自来水的使用,同时提高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以达到家庭污水的良好利用,同时污水利用更安全,更绿色,更环保。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水调节池、一体化中水设备和第一清水池,所述原水调节池的进水口处设有格栅,所述原水调节池中设有曝气管,所述原水调节池连接有污水提升泵,所述污水提升泵连接所述一体化中水设备,所述一体化中水设备连接有污泥池,所述污泥池连接有污泥泵,所述一体化中水设备连接有清水提升泵,所述清水提升泵连接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排污口连接所述原水调节池,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清水池,所述第一清水池连接有反冲洗泵,所述反冲洗泵连接所述过滤装置,所述第一清水池连接有供水泵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设有栅条,相邻两根所述栅条之间的距离为5mm,所述栅条的倾角为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调节池与所述污水提升泵之间设有毛发聚集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中水设备包括接触氧化池、沉淀池和第二清水池,所述沉淀池连接所述污泥池,所述第二清水池连接所述清水提升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石英砂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所述石英砂过滤器连接所述活性炭过滤器,所述石英砂过滤器连接所述清水提升泵,所述活性炭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一清水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水池设有二氧化氯发生器,所述二氧化氯发生器设有原料罐,所述原料罐设有计量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水池设有自来水补水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泵组包括中水高区给水泵、中水中区给水泵和中水低区给水泵,所述中水高区给水泵连接有高区中水箱,所述中水中区给水泵连接有中区中水箱,所述中水低区给水泵连接有低区中水箱。

  说明书

  一种中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循环再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水系统。

  背景技术

  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水资源日趋紧张,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推进污水深度处理,普及再生水利用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创造良好水环境、促进循环型城市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

  2006年,中国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制定并颁布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政策》,确定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目标是:到2010年,北方缺水城市的再生水直接利用率要达到城市污水排放量的10%~15%,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达到5%~10%;到2015年北方地区缺水城市要达到20%~25%,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要达到10%~15%。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一种小型中水系统(申请号:CN201520047077.4,公告号:CN204551622U,公告日:2015.08.12),以收集家庭生活污水为目的,经过净化后储存,用来代替自来水冲马桶、涮拖把等。污水循环再利用,减少自来水的使用,虽然减少了家庭污水的产生,但还有很多水没有得到循环利用,没有更好的进行对水的循环利用,而且污水净化效果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中水系统,将污水变成了再生的干净的水,可以继续使用,能将污水循环再利用,减少自来水的使用,同时提高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以达到家庭污水的良好利用,同时污水利用更安全,更绿色,更环保。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水调节池、一体化中水设备和第一清水池,原水调节池的进水口处设有格栅,原水调节池中设有曝气管,原水调节池连接有污水提升泵,污水提升泵连接一体化中水设备,一体化中水设备连接有污泥池,污泥池连接有污泥泵,一体化中水设备连接有清水提升泵,清水提升泵连接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的排污口连接原水调节池,过滤装置的出水口连接第一清水池,第一清水池连接有反冲洗泵,反冲洗泵连接过滤装置,第一清水池连接有供水泵组。该中水系统将污水变成了再生的干净的水,可以继续使用,能将污水循环再利用,减少自来水的使用,同时提高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以达到家庭污水的良好利用,同时污水利用更安全,更绿色,更环保。

  进一步,格栅设有栅条,相邻两根栅条之间的距离为5mm,栅条的倾角为60°。格栅选择手动格栅,其设置在原水调节池的进水口处,为初级过滤设备,过滤原水调节池的进水口处的杂物。

  进一步,原水调节池与污水提升泵之间设有毛发聚集器。该毛发聚集器为快开式钢制设备,内部一般设置30目的不锈钢丝格网,格网应定期清洗,去除水中毛发、纤维状物及较大悬浮物。

  进一步,一体化中水设备包括接触氧化池、沉淀池和第二清水池,沉淀池连接污泥池,第二清水池连接清水提升泵。接触氧化池应保障所需的接触时间,池内曝气方式采用低噪音鼓风机加布气装置,曝气量宜为40~80m3/kg,池内材料采用易挂膜、比表面积大、空隙率高、强度大、化学与生物稳定性好的产品,待处理的污水经充氧后以一定流速流经填料,与生物膜接触,生物膜与悬浮的活性污泥共同作用,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沉淀池采用斜管沉淀池,斜管斜长1m,斜角60°,斜管上部清水深不小于0.5m,池内停留时间不超过60min,沉淀时间为1~2.5h,沉淀池采用静水压力排泥,静水头不小于1.5m,排泥管直径不小于DN80,可对污泥排出进行处理,不产生二次污染。第二清水池用于排放一体化中水设备净化后的清水。

  进一步,过滤装置包括石英砂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石英砂过滤器连接活性炭过滤器,石英砂过滤器连接清水提升泵,活性炭过滤器连接第一清水池。过滤采用压力过滤器,滤料层采用双层石英砂,石英砂过滤器过滤时,当滤层阻力达到0.05Mpa时,滤室用反冲洗泵进行反洗,冲洗滤层截留的污物,反冲洗历时7~10min,反洗水排入原水调节池;活性炭吸附过滤采用压力过滤器,滤料层采用净水活性炭,活性炭吸附过滤时,当滤层阻力达到0.05Mpa时,滤室用反冲洗泵进行反洗,冲洗滤层截留的污物,反冲洗历时7~10min,反洗排入原水调节池。石英砂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进行两次过滤,进一步提高清水的洁净程度。

  进一步,第一清水池设有二氧化氯发生器,二氧化氯发生器设有原料罐,原料罐设有计量泵。二氧化氯发生器为全自动工作和投加方式,其加氯量一般为5~8mg/L,可对第一清水池进行消毒,第一清水池内消毒接触时间应大于30min。

  进一步,第一清水池设有自来水补水管,保持第一清水池水量平衡。

  进一步,供水泵组包括中水高区给水泵、中水中区给水泵和中水低区给水泵,中水高区给水泵连接有高区中水箱,中水中区给水泵连接有中区中水箱,中水低区给水泵连接有低区中水箱。将供水泵组分为中水高区给水泵、中水中区给水泵和中水低区给水泵,压力不同,清水可用于不同场所。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原水调节池的进水口处设置格栅,格栅为初级过滤设备,过滤原水调节池的进水口处的杂物,对污水进行第一次过滤;污水经过格栅初级过滤后在一体化中水设备中再次进行大规模净水过滤,一体化中水设备将污泥带入到污泥池中,可将污泥排出并进行统一处理,不产生二次污染;一体化中水设备将清水通过清水提升泵排入到过滤装置中,过滤装置对清水进行精确过滤,去除清水中小颗粒杂质,保持清水洁净;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清水排入到第一清水池,采用反冲洗泵对过滤装置进行反洗,提高过滤装置的过滤效果;第一清水池中的清水进行消毒,就可通过供水泵组用于生活的不同场所。本实用新型将污水变成了再生的干净的水,可以继续使用,能将污水循环再利用,减少自来水的使用,同时提高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以达到家庭污水的良好利用,同时污水利用更安全,更绿色,更环保。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