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12.30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IPC分类号C02F3/32; C02F3/34; A01K63/04; A01K63/00; C02F103/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罗氏沼虾育苗用水处理 池及处理工艺,其中,该处理池的池主体采用砖石或者混凝土建成,池主体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凹槽,凹槽内铺设有沙砾,沙砾内栽种有沉水性植物,凹槽相互平行排列或者一圈套一圈,相邻的凹槽间架设有气管,气管上密布气孔,气管的一端与岸上的气泵相连通,池主体的上方搭建有防水、透明的顶棚,顶棚的下方设置有若干防水的植物生长灯。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1)植物生长灯为水生植物及水体微生物提供光照,确保了阴雨天气也能正常提供育苗用水;(2)顶棚隔离自然降雨,隔绝了空气污染物对育苗用水的影响;(3)无需使用消毒措施,育苗用水中微生物群体保留完好,育苗过程水肥得快。
摘要附图

CN106745774A[中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罗氏沼虾育苗用水处理池,池主体(1)采用砖石或者混凝土建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主体(1)的底面(9)上设置有若干凹槽(6),凹槽(6)内铺设有沙砾(7),沙砾(7)内栽种有沉水性植物(5),凹槽(6)相互平行排列或者一圈套一圈,相邻的凹槽(6)间架设有气管(4),气管(4)上密布气孔,气管(4)的一端与岸上的气泵(8)相连通,池主体(1)的上方搭建有防水、透明的顶棚(2),顶棚(2)的下方设置有若干防水的植物生长灯(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罗氏沼虾育苗用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生长灯(3)以430nm-450nm蓝色光为主,以630nm-660nm红光为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罗氏沼虾育苗用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生长灯(3)到处理池水面的距离为1m-3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罗氏沼虾育苗用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6)高20cm-50cm,内沟宽20cm-40cm,深20cm-4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罗氏沼虾育苗用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凹槽(6)间隔30cm-5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罗氏沼虾育苗用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4)的内直径为1cm-3cm,到池底的距离为20cm-30cm,气孔的直径为1mm-2mm,气孔间隔为3cm-8cm。
7.利用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处理池处理罗氏沼虾育苗用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tep1:从江河、池塘或水库中引水到处理池内,出水口用200目纱网隔离水中杂质,水深控制在1m-2m;
Step2:阳光透过透明顶棚照射凹槽内的沉水性植物,沉水性植物发生光合作用,阴雨天气时,打开植物生长灯,保持沉水性植物正常生长,此阶段为初步净化水质阶段,持续4d-15d;
Step3:初步净化水质阶段结束后,根据需要用生石灰水全池泼洒调节储备用水的pH值、保证光照充足的情况下用渔业生产用的微生物制剂调节亚硝酸含量和COD含量、用气管增氧或者开启植物生长灯增加光照时间调节溶解氧含量,使储备用水的pH值达到6.5-8.5、亚硝酸盐含量≤0.1mg/L、COD含量≤25mg/、溶解氧含量≥5mg/L;
Step4:将合格的储备用水引入育苗车间内的曝气池中,出水口处用200目的纱网过滤,然后按照50g/m3-200g/m3的量加入沸石粉,通入空气进行曝气处理;
Step5:曝气结束后,沉淀4h-8h,得到合格的育苗用淡水;
Step6:将上述合格的育苗用淡水与浓缩海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调节盐度至8‰-12‰,即可用于育苗生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tep2中,每天自然光照或植物生长灯照时间不少于5h。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tep4中,沸石粉的粒径为80目-120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tep4中,曝气处理时间为5h-12h,曝气强度为3m3/m2h-6m3/m2h。
说明书
一种罗氏沼虾育苗用水处理池及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池及处理工艺,具体涉及一种罗氏沼虾育苗用水处理池及处理工艺,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成年的罗氏沼虾可在淡水中生长,但其幼体必须在盐度8‰-12‰的咸水中方能正常发育。因此,在罗氏沼虾的育苗过程中,通常采用淡水与浓缩海水混合来调节盐度,为幼体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水环境。浓缩海水的盐度很高,各种病害生物较难生存,具有较高的洁净度,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即可使用;罗氏沼虾育苗用水处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对淡水的处理上。
传统的罗氏沼虾育苗用水处理工艺,通常包含沉淀、砂滤、消毒(化学药物或紫外辐照方法)、曝气、网虑等几个工序,也有些育苗场在上述工序基础上,增加水生植物净化、添加微生物制剂或通入臭氧等工序,以便获得更好的水质。
然而,上述水处理工艺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例如:
1、传统水处理过程中的消毒或臭氧工序把水体中绝大部分微生物(细菌、藻类、水生动物)杀死,在育苗过程中水太瘦(有益微生物少),罗氏沼虾幼体缺少天然饵料,仅靠人工投喂的饵料维持生长发育,营养不够全面,生长速度较慢,不利育苗生产效率的提高;
2、采用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容易受到外界气候的影响,下雨时空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硫化氢等)直接被雨水带进水体中,给育苗留下水质安全隐患;阴天时,光线不足,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水质净化能力受到明显影响,无法提供水质合格的育苗用水;
3、渔业生产用的微生物制剂(如:光合菌、EM菌、枯草芽孢杆菌等)通常在有光照的情况下方能发挥最大的处理效能,而育苗车间通常是微光环境,光照很弱,制剂中有效菌群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需大量添加方能达到预期效果,增加了育苗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完好保留育苗用水中微生物群体、又不容易受到外界气候的影响、同时还可减少微生物制剂使用量的罗氏沼虾育苗用水处理池,以及利用该处理池对罗氏沼虾育苗用水进行处理的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罗氏沼虾育苗用水处理池,池主体(1)采用砖石或者混凝土建成,其特征在于,前述池主体(1)的底面(9)上设置有若干凹槽(6),凹槽(6)内铺设有沙砾(7),沙砾(7)内栽种有沉水性植物(5),凹槽(6)相互平行排列或者一圈套一圈,相邻的凹槽(6)间架设有气管(4),气管(4)上密布气孔,气管(4)的一端与岸上的气泵(8)相连通,池主体(1)的上方搭建有防水、透明的顶棚(2),顶棚(2)的下方设置有若干防水的植物生长灯(3)。
前述的罗氏沼虾育苗用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前述植物生长灯(3)以430nm-450nm蓝色光为主,以630nm-660nm红光为辅。
前述的罗氏沼虾育苗用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前述植物生长灯(3)到处理池水面的距离为1m-3m。
前述的罗氏沼虾育苗用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前述凹槽(6)高20cm-50cm,内沟宽20cm-40cm,深20cm-40cm。
前述的罗氏沼虾育苗用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凹槽(6)间隔30cm-50cm。
前述的罗氏沼虾育苗用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前述气管(4)的内直径为1cm-3cm,到池底的距离为20cm-30cm,气孔的直径为1mm-2mm,气孔间隔为3cm-8cm。
利用前述处理池处理罗氏沼虾育苗用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tep1:从江河、池塘或水库中引水到处理池内,出水口用200目纱网隔离水中杂质,水深控制在1m-2m;
Step2:阳光透过透明顶棚照射凹槽内的沉水性植物,沉水性植物发生光合作用,阴雨天气时,打开植物生长灯,保持沉水性植物正常生长,此阶段为初步净化水质阶段,持续4d-15d;
Step3:初步净化水质阶段结束后,根据需要用生石灰水全池泼洒调节储备用水的pH值、保证光照充足的情况下用渔业生产用的微生物制剂调节亚硝酸含量和COD含量、用气管增氧或者开启植物生长灯增加光照时间调节溶解氧含量,使储备用水的pH值达到6.5-8.5、亚硝酸盐含量≤0.1mg/L、COD含量≤25mg/、溶解氧含量≥5mg/L;
Step4:将合格的储备用水引入育苗车间内的曝气池中,出水口处用200目的纱网过滤,然后按照50g/m3-200g/m3的量加入沸石粉,通入空气进行曝气处理;
Step5:曝气结束后,沉淀4h-8h,得到合格的育苗用淡水;
Step6:将上述合格的育苗用淡水与浓缩海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调节盐度至8‰-12‰,即可用于育苗生产。
前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tep2中,每天自然光照或植物生长灯照时间不少于5h。
前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tep4中,沸石粉的粒径为80目-120目。
前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tep4中,曝气处理时间为5h-12h,曝气强度为3m3/m2h-6m3/m2h。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在整个水处理过程中,未使用消毒措施,育苗用水中微生物群体保留完好,育苗过程水肥得快(天然饵料生物繁殖迅速),幼苗生长迅速,生产效率高;
(2)采用透明顶棚隔离自然降雨,隔绝了空气污染物对育苗用水的影响;
(3)采用植物生长灯为水生植物及水体微生物提供光照,确保了阴雨天气也能正常提供育苗用水;
(4)将微生物制剂使用场合由传统的微光环境改为光照充足环境,可提高水质处理效果,减少微生物制剂使用量,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