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12.12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IPC分类号E03F5/00; E03F5/10; E03F5/14; E03F5/22; E03F3/02; G05D9/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废水循环装置、动力装置和控制装置,废水循环装置包括设置在拟建建筑四周的导流沟、与导流沟连通的集水井、用于过滤沉淀废水中杂质的净化池和与净化池连接的水循环管路,净化池包括沉淀池、过滤池和蓄水池,动力装置包括潜水泵、排污泵、将蓄水池中的再生水输送至用水管路的第一多级泵和将自来水输送至用水管路的第二多级泵,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三水位传感器和第四水位传感器,以及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建筑工地废水进行净化并循环使用,解决建筑工地用水浪费的问题,且能够自动控制,使用效果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循环装置、动力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废水循环装置包括设置在拟建建筑四周的导流沟(8)、与导流沟(8)连通的集水井(21)、用于过滤沉淀废水中杂质的净化池和与所述净化池连接的水循环管路,所述净化池包括沉淀池(3)、过滤池(2)和蓄水池(1),所述沉淀池(3)和过滤池(2)之间设置有第一隔墙(4-1),所述过滤池(2)和蓄水池(1)之间设置有第二隔墙(4-2),所述第一隔墙(4-1)的上部开设有第一过水洞(5-1),所述第二隔墙(4-2)的下部开设有第二过水洞(5-2),所述第一隔墙(4-1)的上部安装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输出端与安装在第一过水洞(5-1)上的挡板(15)连接,所述第二过水洞(5-2)的洞口处设置有钢丝网(7),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安装在集水井(21)中的潜水泵(20)、安装在沉淀池(3)中的排污泵(19)、用于将蓄水池(1)中的再生水输送至用水管路(25)的第一多级泵(17-1)和用于将自来水输送至用水管路(25)的第二多级泵(17-2),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26)和与控制器(26)连接的第一水位传感器(18-1)、第二水位传感器(18-2)、第三水位传感器(18-3)和第四水位传感器(18-4),以及分别设置在沉淀池(3)和过滤池(2)中的第一定时器(24-1)和第二定时器(24-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18-1)、第二水位传感器(18-2)和第三水位传感器(18-3)分别设置在蓄水池(1)、过滤池(2)和沉淀池(3)中,所述第四水位传感器(18-4)设置在集水井(21)中。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管路包括用于连接集水井(21)和沉淀池(3)的废水进水管路(9)、连接在蓄水池(1)与用水管路(25)的再生水出水管路(10)、与自来水供水系统连接的自来水进水管路(11)和连接在沉淀池(3)上的排污管路(12)。
4.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级泵(17-1)的输出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排泄管(13-1)和第一电动压力表(16-1),所述第一排泄管(13-1)的一端与蓄水池(1)连接,所述第一电动压力表(16-1)与所述控制器(26)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级泵(17-2)的输出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排泄管(13-1)和第二电动压力表(16-2),所述第二排泄管(13-1)的一端与蓄水池(1)连接,所述第二电动压力表(16-2)与所述控制器(26)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水循环管路上的电动球阀(22)和电动止回阀(23),所述电动球阀(22)和电动止回阀(23)均与所述控制器(26)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3)外壁的上部开设有第三过水洞(5-3)。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过水洞(5-3)的位于沉淀池(3)外侧的洞口处设置有格栅(6)。
9.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4)由电机控制模块(14-1)驱动。
说明书
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它还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现代工程项目正在朝着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各大城市工程的数量呈指数级倍增,也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水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正常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而我国的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没有水,建筑工程施工无从谈起,工地用水量大,而传统的建筑工地的净化池由于结构简单,设计不合理,导致净水效果差,水中的杂质过多,难以循环利用,最终,这些无法循坏利用的水会排到市政管道成为废水,造成很大的浪费,需要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的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能够实现对建筑工地废水进行净化并循环使用,解决建筑工地用水浪费的问题,且能够自动控制,能够提高建筑工地废水的循环利用率,节水效果显著,且水循环管路安全性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循环装置、动力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废水循环装置包括设置在拟建建筑四周的导流沟、与导流沟连通的集水井、用于过滤沉淀废水中杂质的净化池和与所述净化池连接的水循环管路,所述净化池包括沉淀池、过滤池和蓄水池,所述沉淀池和过滤池之间设置有第一隔墙,所述过滤池和蓄水池之间设置有第二隔墙,所述第一隔墙的上部开设有第一过水洞,所述第二隔墙的下部开设有第二过水洞,所述第一隔墙的上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安装在第一过水洞上的挡板连接,所述第二过水洞的洞口处设置有钢丝网,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安装在集水井中的潜水泵、安装在沉淀池中的排污泵、用于将蓄水池中的再生水输送至用水管路的第一多级泵和用于将自来水输送至用水管路的第二多级泵,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三水位传感器和第四水位传感器,以及分别设置在沉淀池和过滤池中的第一定时器和第二定时器。
上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和第三水位传感器分别设置在蓄水池、过滤池和沉淀池中,所述第四水位传感器设置在集水井中。
上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管路包括用于连接集水井和沉淀池的废水进水管路、连接在蓄水池与用水管路的再生水出水管路、与自来水供水系统连接的自来水进水管路和连接在沉淀池上的排污管路。
上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级泵的输出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排泄管和第一电动压力表,所述第一排泄管的一端与蓄水池连接,所述第一电动压力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上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级泵的输出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排泄管和第二电动压力表,所述第二排泄管的一端与蓄水池连接,所述第二电动压力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上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水循环管路上的电动球阀和电动止回阀,所述电动球阀和电动止回阀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上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外壁的上部开设有第三过水洞。
上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过水洞的位于沉淀池外侧的洞口处设置有格栅。
上述的一种建筑工地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由电机控制模块驱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利用能够过滤沉淀建筑工地废水中杂质的净化池,净化池包括沉淀池、过滤池和蓄水池,将建筑工地废水由导流沟引流至沉淀池,使建筑工地废水在重力作用下,在沉淀池和过滤池中经过沉淀、过滤后分离出杂质和再生水,通过第一多级泵将流入蓄水池中的再生水泵送至用水管路,在无再生水可用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多级泵将自来水泵送至用水管路,并采用控制器控制第一多级泵和第二多级泵,能够实现对建筑工地废水进行净化并循环使用,解决建筑工地用水浪费的问题,且能够自动控制,使用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多级泵和第二多级泵的输出管路上分别设置第一电动压力表和第二电动压力表,分别在沉淀池、过滤池和蓄水池中放置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和第三水位传感器,并在集水井中放置第四水位传感器,并均由控制器控制,能够实现自动控制,降低人工成本。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多级泵和第二多级泵的输出管路上分别设置第一排泄管和第二排泄管,防止溢流,提高水循环管路的安全性。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流沟收集建筑工地用水、雨水,利用净化池对建筑工地废水进行净化,进入蓄水池后经水质检查复合相关标准后,再分别送至板房降温系统、消防用水系统、施工现场用水系统、冲洗平台用水系统,这些系统用过的废水还能够通过废水道的雨水、工地导流沟流回至净化池、净化后再循环使用,净化后经水质检测合格的水还能用于浇灌用水系统、厕所冲洗用水系统的供水,大大减少市政用水,节能环保,省钱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实现对建筑工地废水进行净化并循环使用,解决建筑工地用水浪费的问题,且能够自动控制,能够提高建筑工地废水的循环利用率,节水效果显著,且水循环管路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