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12.09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IPC分类号C02F11/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干化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装置及工艺,包括湿污泥仓,湿污泥仓由管道和螺杆泵连接至污泥干化车间,污泥干化车间分别由管道连接污水处理装置、由管道和螺旋机连通至提升机的输入端,提升机的输出端依次连接干污泥仓、计量输送设备、分解炉和回转炉。本发明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取之不尽、安全、无需运输、清洁无污染的优势,投资较低,运行成本低,利用了太阳能热量,干化污泥可替代部分燃料和原料,实现了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符合市场需要和经济发展要求,符合节约能源、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权利要求书
1.太阳能干化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装置及工艺,包括湿污泥仓,其特征在于:
所述湿污泥仓由管道和螺杆泵连接至污泥干化车间,污泥干化车间分别由管道连接污水处理装置、由管道和螺旋机连通至提升机的输入端,提升机的输出端依次连接干污泥仓、计量输送设备、分解炉和回转炉;
其中污泥干化车间内设置有桥架式翻泥装置、污泥干化车间上设置太阳能集热器;
所述湿污泥通过污泥专用车直接倾倒进地下湿污泥仓中,湿污泥通过螺杆泵输送到污泥干化车间的干化车床上,湿污泥通过桥架式翻泥装置不断翻滚,同时太阳能集热器吸收热量加热空气,热空气输入到污泥干化车间以干化湿污泥;
污泥干化车间产生的干污泥通过螺旋机输送到提升机,干污泥通过提升机进入干污泥仓,然后通过计量输送设备输送到分解炉,利用分解炉和烟室高温气体焚烧干化污泥,干化污泥替代部分燃料,焚烧后的污泥进一步进入回转窑焚烧即得灰渣。
说明书
太阳能干化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装置及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泥生产的排放处理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太阳能干化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以来,太阳能作为可利用的新能源逐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太阳能以其取之不尽、安全、无需运输、清洁无污染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重视。截止2013年底,在欧洲已建成近500套太阳能干化装置。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干燥应用研究已经历由浅人深、由简单小试到较完善生产试验过程 ,据不完全统计 ,到目前已建成各种类型太阳能干燥装置100多座。目前国内建成的利用水泥窑处理干化污泥的工艺技术主要有两种:
一是利用烟气直接干化污泥后再经水泥窑焚烧干化污泥的工艺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耗烟气量大,产生废气排放量大,增加污染性气体,还需要二次处理,投资大,存在污染的风险;
二是利用高温烟气,通过间接干化机产生导热油,通过导热油干化污泥,后再经水泥窑焚烧干化污泥的工艺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主要设备是进口的,投资大,能耗高,经济适用性差。况且,目前水泥窑的高温烟气已用来预热发电,无合适热源来干化污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旨在克服利用烟气直接干化污泥和利用高温烟气产生导热油间接干化污泥后燃烧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的处置污泥的工艺技术,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结合水泥窑余热已被充分利用的情况,充分利用太阳能产生的热量,无需增加能耗,对污水的净化和臭味消除较为容易,污染完全被消纳掉。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太阳能干化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装置及工艺,包括湿污泥仓,其特征在于:
所述湿污泥仓由管道和螺杆泵连接至污泥干化车间,污泥干化车间分别由管道连接污水处理装置、由管道和螺旋机连通至提升机的输入端,提升机的输出端依次连接干污泥仓、计量输送设备、分解炉和回转炉;
其中污泥干化车间内设置有桥架式翻泥装置、污泥干化车间上设置太阳能集热器;
所述湿污泥通过污泥专用车直接倾倒进地下湿污泥仓中,湿污泥通过螺杆泵输送到污泥干化车间的干化车床上,湿污泥通过桥架式翻泥装置不断翻滚,同时太阳能集热器吸收热量加热空气,热空气输入到污泥干化车间以干化湿污泥;
污泥干化车间产生的干污泥通过螺旋机输送到提升机,干污泥通过提升机进入干污泥仓,然后通过计量输送设备输送到分解炉,利用分解炉和烟室高温气体焚烧干化污泥,干化污泥替代部分燃料,焚烧后的污泥进一步进入回转窑焚烧即得灰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取之不尽、安全、无需运输、清洁无污染的优势,投资较低,运行成本低,利用了太阳能热量,干化污泥可替代部分燃料和原料,实现了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符合市场需要和经济发展要求,符合节约能源、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