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11.28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IPC分类号C02F1/52
摘要
一种用于电站锅炉脱硫废水的絮凝处理装置,包括絮凝池,所述絮凝池内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左滑移槽和右滑移槽,左滑移槽内布置有若干左滑移块,右滑移槽内布置有若干右滑移块,左滑移块和右滑移块均设有三个,处于相同高度上的左滑移块和右滑移块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紊流板、第二紊流板和第三紊流板,第一紊流板、第二紊流板和第三紊流板从上至下依次布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紊流勺、第一紊流板、第二紊流板和第三紊流板的上下移动来对废水和絮凝剂造成紊流,有效提高了废水的絮凝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和废水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电站锅炉脱硫废水的絮凝处理装置,包括絮凝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内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左滑移槽和右滑移槽,左滑移槽内布置有若干左滑移块,右滑移槽内布置有若干右滑移块,左滑移块和右滑移块均设有三个,处于相同高度上的左滑移块和右滑移块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紊流板、第二紊流板和第三紊流板,第一紊流板、第二紊流板和第三紊流板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第一紊流板呈伞状,第二紊流板呈平板状,第三紊流板呈倒置伞状,所述第一紊流板、第二紊流板和第三紊流板上均开设有若干通孔,第一紊流板、第二紊流板和第三紊流板下侧均固定设有若干竖直杆,竖直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紊流勺;所述左滑移块中共同设有左螺杆,左螺杆下端与左滑移槽底部转动连接,左螺杆顶端连接有左电机,所述右滑移块中共同设有右螺杆,右螺杆下端与右滑移槽底部转动连接,右螺杆顶端连接有右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站锅炉脱硫废水的絮凝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滑移块和左滑移槽均呈凸字形;右滑移块和右滑移槽均呈凸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站锅炉脱硫废水的絮凝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紊流勺呈勺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站锅炉脱硫废水的絮凝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电机和右电机均安装在絮凝池上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站锅炉脱硫废水的絮凝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底部设有出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电站锅炉脱硫废水的絮凝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上设有阀门。
说明书
一种用于电站锅炉脱硫废水的絮凝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站脱硫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站锅炉脱硫废水的絮凝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燃煤电站在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过程中,为了维持脱硫装置浆液循环系统的平衡,需要定时从吸收塔排放废水,即脱硫废水。它与燃煤电站一般的工业废水相比,水质比较特殊,其中很多物质为国家环保标准中要求严格控制的第一类污染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废水呈弱酸性,PH为4~6;(2)悬浮物含量高,颗粒小,主要成分是石膏,其次还有来自烟气的飞灰、脱硫过程中加入的碳酸钙和亚硫酸钙等;(3)废水中含有可溶性的氯化物、氟化物等;(4)废水中含有Pb、Cd、Cr、Ni、Hg、Co、Cu、Al、Zn、Mn等重金属元素,其中大部分是火电厂线性废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限制的重金属元素。(5)从水质指标看,脱硫废水中化学耗氧量(COD)也是超标项目之一。
目前国内最常见的脱硫废水处理方法为化学沉淀法,该方法是利用物理、化学方法通过中和、沉降、絮凝澄清等手段去除脱硫废水中的大部分悬浮物、重金属离子等使脱硫废水达到国家的现行排放标准。在现有技术中,向废水中加入絮凝剂,但该絮凝剂与废水中间的混合均匀度达不到要求,从而导致废水的絮凝效果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站锅炉脱硫废水的絮凝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电站锅炉脱硫废水的絮凝处理装置,包括絮凝池,所述絮凝池内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左滑移槽和右滑移槽,左滑移槽内布置有若干左滑移块,右滑移槽内布置有若干右滑移块,左滑移块和右滑移块均设有三个,处于相同高度上的左滑移块和右滑移块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紊流板、第二紊流板和第三紊流板,第一紊流板、第二紊流板和第三紊流板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第一紊流板呈伞状,第二紊流板呈平板状,第三紊流板呈倒置伞状,所述第一紊流板、第二紊流板和第三紊流板上均开设有若干通孔,第一紊流板、第二紊流板和第三紊流板下侧均固定设有若干竖直杆,竖直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紊流勺;所述左滑移块中共同设有左螺杆,左螺杆下端与左滑移槽底部转动连接,左螺杆顶端连接有左电机,所述右滑移块中共同设有右螺杆,右螺杆下端与右滑移槽底部转动连接,右螺杆顶端连接有右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滑移块和左滑移槽均呈凸字形;右滑移块和右滑移槽均呈凸字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紊流勺呈勺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电机和右电机均安装在絮凝池上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絮凝池底部设有出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水口上设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紊流勺、第一紊流板、第二紊流板和第三紊流板的上下移动来对废水和絮凝剂造成紊流,有效提高了废水的絮凝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和废水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