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10.17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IPC分类号F28D9/04; F28F9/00; F28F3/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级污水换热器,包括圆筒状的外壳、顶板和底板、设置于外壳内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底板上设置有污水出口,第一换热腔包括第一中心管、第一盘旋板,第二换热腔包括第二中心管、第二盘旋板,第一盘旋板和第二盘旋板均为中空板,顶板上设置有第一换热介质出口,底板上设置有第二换热介质入口,此通过螺旋状的第一污水通道和第二污水通道的设置,使污水自上而下盘旋时利用产生的涡旋离心力带走颗粒物和漂浮物,防止通道发生堵塞,第一换热腔内的换热介质从上部流出,第二换热腔内的换热介质从下部流入,进而使污水和两个换热腔内的换热介质均实现逆流换热,增大换热流程,提高了换热效率,此实用新型用于换热器领域。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两级污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状的外壳(9)、设置于所述外壳(9)两端的顶板(1)和底板(10)、设置于所述外壳(9)内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所述底板(10)上设置有污水出口(13),所述第一换热腔包括第一中心管(5)、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管(5)的外壁与外壳(9)的内壁间形成螺旋状的第一污水通道的第一盘旋板(6),所述第二换热腔包括第二中心管(7)、设置在所述第二中心管(7)的外壁与外壳(9)的内壁间形成螺旋状的第二污水通道的第二盘旋板(8),所述第一盘旋板(6)和第二盘旋板(8)均为内部流通换热介质的中空板,所述顶板(1)上设置有第一换热介质出口(2),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出口(2)和第一盘旋板(6)间相互连通,所述底板(10)上设置有第二换热介质入口(11),所述第二换热介质入口(11)和第二盘旋板(8)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污水通道与第二污水通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盘旋板(6)、第二盘旋板(8)均与第一污水通道或第二污水通道互不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污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上设置有污水入口(4),所述第一盘旋板(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换热介质出口(2)和第一中心管(5)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盘旋板(8)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中心管(7)的上端和第二换热介质入口(1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级污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管(5)的上端为第一换热介质入口(3),所述第二中心管(7)的下端为第二换热介质出口(12),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入口(3)和第二换热介质入口(11)均设置有接入换热介质的分水器,所述第一换热介质出口(2)和第二换热介质出口(12)均设置有排出换热介质的集水器,所述第一中心管(5)和第二中心管(7)的上下两端均分别设置有上水封和下水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级污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管(5)的轴线与外壳(9)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中心管(5)的轴线与第二中心管(7)的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两级污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旋板(6)和第二盘旋板(8)为由圆管或方管或椭圆管或异型管串接而成的螺旋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两级污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旋板(6)和第二盘旋板(8)的中空板由若干板块焊接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级污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出口(13)设置有排水圆筒,所述排水圆筒的末端为喇叭口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级污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旋板(6)和第二盘旋板(8)内流通的换热介质不同。
说明书
一种两级污水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两级污水换热器。
背景技术
常见换热器,多用于清水。若用在污水或污水换热时,通常为中介水,避免污水直接进入换热器造成堵塞。如果为了提高效率或减低成本,污水需要直接进入换热器,则必须经过滤处理,比如管道过滤器、沙缸过滤器等,否则极易造成换热器堵塞。一旦堵塞,不仅影响换热效率,也大大减少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堵塞、换热效率高的两级污水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两级污水换热器,包括圆筒状的外壳、设置于外壳两端的顶板和底板、设置于外壳内的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底板上设置有污水出口,第一换热腔包括第一中心管、设置在第一中心管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间形成螺旋状的第一污水通道的第一盘旋板,第二换热腔包括第二中心管、设置在第二中心管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间形成螺旋状的第二污水通道的第二盘旋板,第一盘旋板和第二盘旋板均为内部流通换热介质的中空板,顶板上设置有第一换热介质出口,第一换热介质出口和第一盘旋板间相互连通,底板上设置有第二换热介质入口,第二换热介质入口和第二盘旋板间相互连通,第一污水通道与第二污水通道相互连通,第一盘旋板、第二盘旋板均与第一污水通道或第二污水通道互不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顶板上设置有污水入口,第一盘旋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换热介质出口和第一中心管的下端连通,第二盘旋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中心管的上端和第二换热介质入口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中心管的上端为第一换热介质入口,第二中心管的下端为第二换热介质出口,第一换热介质入口和第二换热介质入口均设置有接入换热介质的分水器,第一换热介质出口和第二换热介质出口均设置有排出换热介质的集水器,第一中心管和第二中心管的上下两端均分别设置有上水封和下水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中心管的轴线与外壳的轴线相互平行,第一中心管的轴线与第二中心管的轴线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盘旋板和第二盘旋板为由圆管或方管或椭圆管或异型管串接而成的螺旋管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盘旋板和第二盘旋板的中空板由若干板块焊接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污水出口设置有排水圆筒,排水圆筒的末端为喇叭口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盘旋板和第二盘旋板内流通的换热介质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两级污水换热器通过螺旋状的第一污水通道和第二污水通道的设置,使污水自上而下盘旋时利用产生的涡旋离心力带走颗粒物和漂浮物,防止通道发生堵塞,第一换热腔内的换热介质从上部流出,第二换热腔内的换热介质从下部流入,进而使污水和两个换热腔内的换热介质均实现逆流换热,增大换热流程,提高了换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