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8.30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IPC分类号C02F3/12; C02F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回流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位于沉淀池底部的回流渠,所述回流渠连通回流集中竖井底部,回流集中竖井顶部出口连接曝气池,所述回流集中竖井的出口处设有拍门,所述回流集中竖井内设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出口端设有均匀充气装置,所述均匀充气装置位于回流集中竖井底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污泥回流使用构造件,从而减少泵类的维护及避免由设备故障引起的污水厂出水超标情况;均匀布置的污泥回流渠将池底部的污泥全部通过回流集中竖井回流至曝气池,不会存在死角。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沉淀池(1)底部的回流渠(2),所述回流渠(2)连通回流集中竖井(3)底部,回流集中竖井(3)顶部出口连接曝气池(4),所述回流集中竖井(3)的出口处设有拍门(5),所述回流集中竖井(3)内设有充气管(6),所述充气管(6)出口端设有均匀充气装置(7),所述均匀充气装置(7)位于回流集中竖井(3)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6)连接为曝气池(4)供气的主管路,主管路连接曝气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6)上设有自动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匀充气装置(7)为田字格形管路,所述田字格管路底部均布充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孔间距2-1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渠(2)均布于沉淀池(1)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渠(2)材质为混凝土或PVC板或做防腐处理的铁板。
说明书
一种污泥回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流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A2/O工艺或者SBR工艺及其衍生的污水处理工艺,污泥回流都采用机械泵的形式,泵类需要定期检修,尤其是水下泵,维护检修复杂。另外,机械泵突发故障也会影响污水厂的生产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发构造件代替机械泵,从而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污泥回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回流装置,包括位于沉淀池底部的回流渠,所述回流渠连通回流集中竖井底部,回流集中竖井顶部出口连接曝气池,所述回流集中竖井的出口处设有拍门,所述回流集中竖井内设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出口端设有均匀充气装置,所述均匀充气装置位于回流集中竖井底部。
所述充气管连接为曝气池供气的主管路,主管路连接曝气风机。
所述充气管上设有自动阀门。
所述均匀充气装置为田字格形管路,所述田字格管路底部均布充气孔。
所述充气孔间距2-1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污泥回流使用构造件,从而减少泵类的维护及避免由设备故障引起的污水厂出水超标情况;均匀布置的污泥回流渠将池底部的污泥全部通过回流集中竖井回流至曝气池,不会存在死角;对于大型水池回流渠材质可以是混凝土,降低造价,小型水池可以采用PVC板,安装速度快,耐腐蚀性好;本装置中充气管的气源并不是单独为气提回流所配置,而是利用了曝气池曝气的风机,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和改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