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9.01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IPC分类号C02F3/32
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岛,包括池体以及水培浮板,所述水培浮板由多个结构相同的浮板单元组成,所述浮板单元为三层复合板结构板,自上而下依次为竹木基板、软木层以及透水网面材料,所述软木层与竹木基板相背的一面成型有一个内凹槽面,此内凹槽面内填充有高吸水性树脂块,透水网面材料则外包在软木层上带内凹槽的一侧面上;另外,在所述竹木基板上设置有可分离式定植盘,可分离式定植盘上设置有定植穴,此定植穴下部通过纱网或者海绵垫连接一根导液芯,且此导液芯穿过软木层,并预埋在高吸水性树脂块中。本实用新型具有净化污水水质的作用、同时能建立小型生态环境、改善景观,适合于在城郊及农场污水治理区域推广使用。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岛,包括池体以及水培浮板,所述水培浮板由多个结构相同的浮板单元组成,相邻的浮板单元之间通过插销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单元为三层复合板结构板,自上而下依次为竹木基板、软木层以及透水网面材料,所述软木层与竹木基板相背的一面成型有一个内凹槽面,此内凹槽面内填充有高吸水性树脂块,透水网面材料则外包在软木层上带内凹槽的一侧面上;另外,在所述竹木基板上设置有可分离式定植盘,可分离式定植盘上设置有定植穴,此定植穴下部通过纱网或者海绵垫连接一根导液芯,且此导液芯穿过软木层,并预埋在高吸水性树脂块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木基板、软木层以及透水网面材料之间的厚度之比为10∶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木层上内凹槽的深度为软木层厚度的1/3~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芯由无纺布卷绕成型,其直径为3~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木层外缘设置有固定耳板,此固定耳板上设置有固定连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一项所述的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底部种植有水生植物,并在池中养殖有鲶鱼。
说明书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净化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对城郊及农场生活污水进行后续处理的新型生态浮岛。
背景技术
在城郊及农场区域,富含有机物、氮、磷等元素的污水通常会通过直排的方式排入水体,这些污水往往会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范围,从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人工生态浮岛技术是通过生物技术把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种植到富营养化水域水面上,通过植物生长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达到水质净化和营造水上景观的效果。
现有生态浮岛浮体一般采用植物纤维、鱼网、泡沫、塑料等作为浮台,只能进行水生植物的种植,而若需要种植陆生织物则多是采用在浮台上装入土壤作为基质,并在土壤表面进行作物种植的方式实现,这种方式下的浮台虽然搭建方式简单、造价低廉,但长期来看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会造成植物的成活率较低的问题,且成熟后或者枯萎的植物需要通过刈割或揠拔的方式取出非常不便,另外,这种生态浮岛通常结构较大,形状单一且不利于固定,在量产推广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岛,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态浮岛,包括池体以及水培浮板,其中,所述水培浮板由多个结构相同的浮板单元组成,相邻的浮板单元之间通过插销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浮板单元为三层复合板结构板,自上而下依次为竹木基板、软木层以及透水网面材料,所述软木层与竹木基板相背的一面成型有一个内凹槽面,此内凹槽面内填充有高吸水性树脂块,透水网面材料则外包在软木层上带内凹槽的一侧面上;另外,在所述竹木基板上设置有可分离式定植盘,可分离式定植盘上设置有定植穴,此定植穴下部通过纱网或者海绵垫连接一根导液芯,且此导液芯穿过软木层,并预埋在高吸水性树脂块中。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竹木基板、软木层以及透水网面材料之间的厚度之比为10∶5∶1。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软木层上内凹槽的深度为软木层厚度的1/3~1/2。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液芯由无纺布卷绕成型,其直径为3~8m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软木层外缘设置有固定耳板,此固定耳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固定绳或者通过插装插销来固定相邻浮板单元的固定连接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竹木基板表面经过防水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池体底部种植有水生植物,并在池中养殖有鲶鱼。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同时,由于浮岛中的浮板单元与浮板单元之间,以及浮体框架和作为种植载体的分离式定植盘之间可以独立设置和进行拆分,使用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