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8-2-3 8:31:03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6.12.27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进水管,污水进水管的管体底端插入污水罐内腔中,污水沉淀池的右侧设置有厌氧处理池,厌氧处理池的右侧设置有兼氧处理池,兼氧处理池的右侧设置有水体杀菌池,抽气净化箱的箱体内部上方位置还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旋转搅拌转轴伸入厌氧处理池的底部,水体杀菌池的池内顶侧壁上安装有紫外线照射灯,二号水质检测器的后方出水导管管体侧边还连通有循环回流管。本实用新型保障了污水中不含有异味气体,在厌氧处理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层流间的干扰搅拌,污水处理更加深度,多次重复处理完全保障了污水的水处理效果。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进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进水管(1)的管体底端插入污水罐内腔中,所述污水进水管(1)的管体上设置有抽水泵(6)和一号水质检测器(7),所述污水进水管(1)的管体另一端插入污水沉淀池(2)的左侧壁上,所述污水沉淀池(2)的右侧设置有厌氧处理池(3),所述厌氧处理池(3)的右侧设置有兼氧处理池(4),所述兼氧处理池(4)的右侧设置有水体杀菌池(5),所述污水沉淀池(2)与厌氧处理池(3)、厌氧处理池(3)与兼氧处理池(4)、兼氧处理池(4)与水体杀菌池(5)两两之间通过竖直分隔板(15)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污水沉淀池(2)的池体顶侧壁上安装有抽气顶罩且抽气顶罩上连通有气体输送管(8)伸出吃外,气体输送管(8)的管体另一端插入抽气净化箱(10)箱体内的清水中,所述抽气净化箱(10)的箱体内部上方位置还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11),所述抽气净化箱(10)的箱体顶部还连通有排气管(12),所述气体输送管(8)和排气管(12)的管体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抽风风扇(9),所述厌氧处理池(3)的池顶外侧壁上设置有驱动电机(13),所述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旋转搅拌转轴(14)伸入厌氧处理池(3)的底部,所述旋转搅拌转轴(14)的底端轴体上安装有搅拌浆叶,所述兼氧处理池(4)的池内两侧竖直分隔板(15)之间设置有多个弹性挂料(16),所述弹性挂料(16)的正下方设置有曝气盘管(17),所述曝气盘管(17)通过送气导管连接至鼓风风机(18),所述水体杀菌池(5)的池内顶侧壁上安装有紫外线照射灯(23),所述水体杀菌池(5)的右侧壁上方位置连接有出水导管(19),所述出水导管(19)的管体上设置有二号水质检测器(20),所述二号水质检测器(20)的后方出水导管(19)管体侧边还连通有循环回流管(22),所述循环回流管(22)与出水导管(19)相接管体上设置有三通调节阀(21),所述循环回流管(22)的管体上设置有循环增压泵(24),所述循环回流管(22)的另一端伸入污水沉淀池(2)的内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分隔板(15)的板体顶部位置开设有通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层(11)共设置有两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处理池(3)的池内隔板上设置有厌氧生物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盘管(17)的管体上开设有曝气网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导管(19)的另一端伸入最终水体收集罐内。

  说明书

  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在传统微动力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其污水在处理前其散发出的臭味臭气都没能进行吸附,导致其直接飘散到周围大气中对环境造成伤害,同时在处生物处理过程中,层流间完全不进行干扰的处理工作,导致生物填料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很差,处理能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不能保障后续污水的安全性,不仅如此,传统一次处理便匆匆收集的净水方式同样容易导致污水处理的不完全性,污水处理不够彻底,影响最终水体的使用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进水管,所述污水进水管的管体底端插入污水罐内腔中,所述污水进水管的管体上设置有抽水泵和一号水质检测器,所述污水进水管的管体另一端插入污水沉淀池的左侧壁上,所述污水沉淀池的右侧设置有厌氧处理池,所述厌氧处理池的右侧设置有兼氧处理池,所述兼氧处理池的右侧设置有水体杀菌池,所述污水沉淀池与厌氧处理池、厌氧处理池与兼氧处理池、兼氧处理池与水体杀菌池两两之间通过竖直分隔板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污水沉淀池的池体顶侧壁上安装有抽气顶罩且抽气顶罩上连通有气体输送管伸出吃外,气体输送管的管体另一端插入抽气净化箱箱体内的清水中,所述抽气净化箱的箱体内部上方位置还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抽气净化箱的箱体顶部还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气体输送管和排气管的管体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抽风风扇,所述厌氧处理池的池顶外侧壁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旋转搅拌转轴伸入厌氧处理池的底部,所述旋转搅拌转轴的底端轴体上安装有搅拌浆叶,所述兼氧处理池的池内两侧竖直分隔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弹性挂料,所述弹性挂料的正下方设置有曝气盘管,所述曝气盘管通过送气导管连接至鼓风风机,所述水体杀菌池的池内顶侧壁上安装有紫外线照射灯,所述水体杀菌池的右侧壁上方位置连接有出水导管,所述出水导管的管体上设置有二号水质检测器,所述二号水质检测器的后方出水导管管体侧边还连通有循环回流管,所述循环回流管与出水导管相接管体上设置有三通调节阀,所述循环回流管的管体上设置有循环增压泵,所述循环回流管的另一端伸入污水沉淀池的内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竖直分隔板的板体顶部位置开设有通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共设置有两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厌氧处理池的池内隔板上设置有厌氧生物填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曝气盘管的管体上开设有曝气网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水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最终水体收集罐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统污水沉淀池的顶部增设有抽气顶罩,当整个污水刚刚进入准备进行处理时即可启动抽风风扇,将原先污水中飘散的大量臭气进行吸收,吸入抽气净化箱在经过水体过滤和活性炭吸附层的吸附处理后以洁净的状态排出,很好的保障了污水中不含有异味气体,避免臭味飘散到周围大气中对环境造成伤害;并且当除臭后的污水进行初次处理时,即可启动驱动电机带动搅拌浆叶进行污水的深度搅拌工作,使其在厌氧处理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层流间的干扰搅拌,使得污水处理更加深度,进一步提高厌氧处理效果;通过在兼氧处理池的池底增设曝气盘管使得污水处理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加大氧气量以提高兼氧处理能力,紫外线照射灯能够污水处理的最后阶段对其进行紫外杀菌处理,保证后续污水的安全性。

  此外,当整个污水进行一次的处理完毕后,工人师傅即可通过一号水质检测器和二号水质检测器检测到的前后水质对比后,如果发现没能达到排放标准时,手动操作三通调节阀将污水重新进行循环回流管返回污水沉淀池中,进行再一次的重复时污水净化工作,直至达到国家规定的处理标准后,再将最终的清水排放至最终水体收集罐中进行收集即可,经过多次的重复处理完全保障了最终污水的水处理效果,避免了传统方式一次处理便匆匆收集而造成的水体的不完全性,大大保障了最终水体的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