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5.07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进水区、初沉区、硝化液混合区、缺氧区、接触氧化区、硝化液回流区、二沉区与接触消毒区之间采用水流通道顺序连通,硝化液回流区与硝化液混合区之间设有水流通道。本实用新型在碳氧化、硝化的基础上加上反硝化能力,提高设备对污水的处理能力,且通过硝化液混合区与硝化液回流区的缓冲来保证缺氧区的缺氧环境,提高反硝化能力。在初沉区前设置进水区,可对原水进行消能,降低对初沉区中水流状态的扰动,提高初沉区沉淀效果。在接触氧化区与二沉区之间设置硝化液回流区,对接触氧化区出水进行消能,降低对二沉区中水流状态的扰动,提高二沉区沉淀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改良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初沉区(2)、接触氧化区(5)、二沉区(7)、接触消毒区(8)与污泥区(9),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区(2)前部设置进水区(1),所述初沉区(2)与接触氧化区(5)之间设置硝化液混合区(3)与缺氧区(4),所述接触氧化区(5)与二沉区(7)之间设置硝化液回流区(6);进水区(1)、初沉区(2)、硝化液混合区(3)、缺氧区(4)、接触氧化区(5)、硝化液回流区(6)、二沉区(7)与接触消毒区(8)之间采用水流通道顺序连通,硝化液回流区(6)与硝化液混合区(3)之间设有水流通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区(2)与二沉区(7)设有污泥提升装置,将污泥提升至污泥区(9)。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由左中右并列的三个区域构成,左侧区域包括进水区(1)、初沉区(2)与硝化液混合区(3);中间区域包括缺氧区(4)与接触氧化区(5);右侧包括硝化液回流区(6)、二沉区(7)、接触消毒区(8)与污泥区(9);各区根据等过水量原则设置不同面积,并组成矩形模块。
说明书
改良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改良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高效的污水生物处理设备,是一种以生物膜为净化主体的污水处理系统。该设备的设计主要是对生活污水或类似的工业有机污水处理,主要处理手段是采用较为成熟的生化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法,通常由六部分组成:初沉区、接触氧化区、二沉区、消毒区、污泥区与风机房。生物接触氧化法主要是在接触氧化状态下进行碳氧化及硝化,能有效去除BOD5及氨氮等有机物,但是将氨氮进行硝化后使总氮浓度升高,并没有进行反硝化将总氮转化为氨氮,处理后的污水总氮浓度往往超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传统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总氮浓度易超标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改良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从而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良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初沉区、接触氧化区、二沉区、接触消毒区与污泥区,所述初沉区前部设置进水区,所述初沉区与接触氧化区之间设置硝化液混合区与缺氧区,所述接触氧化区与二沉区之间设置硝化液回流区;进水区、初沉区、硝化液混合区、缺氧区、接触氧化区、硝化液回流区、二沉区与接触消毒区之间采用水流通道顺序连通,硝化液回流区与硝化液混合区之间设有水流通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初沉区与二沉区设有污泥提升装置,将污泥提升至污泥区。
由左中右并列的三个区域构成,左侧区域包括进水区、初沉区与硝化液混合区;中间区域包括缺氧区与接触氧化区;右侧包括硝化液回流区、二沉区、接触消毒区与污泥区;各区根据等过水量原则设置不同面积,并组成矩形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中增设进水区、硝化液混合区、缺氧区、硝化液回流区。在碳氧化、硝化的基础上加上反硝化能力,提高设备对污水的处理能力,且通过硝化液混合区与硝化液回流区的缓冲来保证缺氧区的缺氧环境,提高反硝化能力。在初沉区前设置进水区,可对原水进行消能,降低对初沉区中水流状态的扰动,提高初沉区沉淀效果。在接触氧化区与二沉区之间设置硝化液回流区,对接触氧化区出水进行消能,降低对二沉区中水流状态的扰动,提高二沉区沉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