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5.25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IPC分类号B01D61/18; C02F1/4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滤装置及水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处理设备的过滤效率低及过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所述超滤装置,包括互连接的超滤膜组和成水储罐,所述超滤膜组包括:第一膜组,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第一膜壳,单个所述第一膜壳中装设有多个第一模体,多个所述第一膜壳的输入端均与预处理水管路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膜壳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成水储罐连接;第二膜组,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第二膜壳,单个所述第二膜壳中装设有多个第二膜体,多个所述第二膜壳的输入端均与单个所述第一膜壳的输出端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膜壳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成水储罐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膜壳的输出端上均连接有外排管路。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超滤装置,包括互连接的超滤膜组和成水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膜组包括:
第一膜组,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第一膜壳,单个所述第一膜壳中装设有多个第一模体,多个所述第一膜壳的输入端均与预处理水管路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膜壳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成水储罐连接;
第二膜组,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第二膜壳,单个所述第二膜壳中装设有多个第二膜体,多个所述第二膜壳的输入端均与单个所述第一膜壳的输出端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膜壳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成水储罐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膜壳的输出端上均连接有外排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壳的数目大于所述第二膜壳的数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壳的数目为5个,所述第二膜壳的数目为3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体的数目与所述第二膜体的数目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体的数目、所述第二膜体的数目均为5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壳与所述第二膜壳相同;
所述第一膜体与所述第二膜体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体、所述第二膜体均为卷式超滤膜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膜体清洗装置,多个所述第一膜壳的输入端、多个所述第二膜壳的输入端均与所述膜体清洗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体清洗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清洗水储罐、泵体、精密过滤器,所述第一膜壳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膜壳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精密过滤器的输出端连接。
10.一种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装置、臭氧杀菌及供水装置、苏打水调配装置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超滤装置;
所述预处理装置、所述臭氧杀菌及供水装置、所述苏打水调配装置与所述超滤装置的成水储罐分别连接。
说明书
超滤装置及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滤装置及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超滤膜分离过程是一种筛孔分离过程,即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当含有大、小分子溶质的混合溶液流过膜表面时,溶剂和小分子溶质透过膜层,大分子溶质则由于机械过滤作用被膜层截留,作为浓缩液进行回收。在水处理设备中,依据上述原理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一般地,原液指需要净化、分离或浓缩的溶液,透过液指原液中透过超滤膜而被滤除大分子溶质的那部分液体,浓缩液则是原液中因分离出透过液而剩余的高浓度溶液。在净化水工程中,原液是指原水进水,透过液即为净化水,浓缩液则是排放的废水。
超滤膜的运行有全流过滤和错流过滤两种模式,全流过滤时,进水全部透过膜层表面成为产水,该过滤模式能耗低、操作压力低,因而运行成本低;错流过滤时,部分进水透过膜层表面成为产水,另一部分则夹带杂质排出成为浓水,该过滤模式能够处理悬浮物含量更高的流体。在采用上述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当超滤膜的过滤通量较低时,膜层的过滤负荷低,膜层形成的污染物容易被清除,因而可实现长期的通量稳定;当通量较高时,超滤膜发生不可恢复的污堵的几率增大,清洗后的恢复率下降,不利于保持长期通量的稳定。因此,针对每种具体的水质,超滤膜都存在一个临界通量。
现有技术中,水处理设备的过滤装置中一般装设有上述超滤膜,该超滤膜装设在一膜壳中,为了防止超滤膜发生不可恢复的污堵及提高清洗后的恢复率,或者使上述膜层保持长期通量的稳定性,操作者将上述超滤膜的过滤通量设置为低通量,但如此设置,导致超滤膜的过滤效率降低;并且,现有的水处理设备装设的膜壳较少,加之由于通量临界值的限定,超滤膜的过滤效果低。因此,现有技术的水处理设备的过滤效率低及过滤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处理设备的过滤效率低及过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滤装置,包括互连接的超滤膜组和成水储罐,所述超滤膜组包括:
第一膜组,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第一膜壳,单个所述第一膜壳中装设有多个第一模体,多个所述第一膜壳的输入端均与预处理水管路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膜壳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成水储罐连接;
第二膜组,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第二膜壳,单个所述第二膜壳中装设有多个第二膜体,多个所述第二膜壳的输入端均与单个所述第一膜壳的输出端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膜壳的输出端均与所述成水储罐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膜壳的输出端上均连接有外排管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膜壳的数目大于所述第二膜壳的数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膜壳的数目为5个,所述第二膜壳的数目为3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膜体的数目与所述第二膜体的数目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膜体的数目、所述第二膜体的数目均为5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膜壳与所述第二膜壳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膜体与所述第二膜体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膜体、所述第二膜体均为卷式超滤膜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膜体清洗装置,多个所述第一膜壳的输入端、多个所述第二膜壳的输入端均与所述膜体清洗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膜体清洗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清洗水储罐、泵体、精密过滤器,所述第一膜壳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膜壳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精密过滤器的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滤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膜组和第二膜组,实现了对水的二级过滤。具体地,使用中,通过预处理水管路向第一模组的第一膜壳提供预处理水,第一膜体对该预处理水进行一级过滤,经过第一膜体的一级过滤,透过膜层的符合成水净化度要求的部分水进入成水储罐,未透过膜层的不符合成水净化度要求的另一部分水进入第二膜壳,第二膜壳的第二膜体对该另一部分水进行二级过滤,经过第二膜体的二级过滤,透过膜层的符合成水净化度要求的部分水进入成水储罐,未透过膜层的不符合成水净化度要求的另一部分废水通过外排管路排出。
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超滤膜发生不可恢复的污堵及提高清洗后的恢复率,或者使上述膜层保持长期通量的稳定性,操作者将上述超滤膜的过滤通量设置为低通量,如此设置,导致超滤膜的过滤效率降低;并且,现有的水处理设备装设的膜壳较少,加之由于通量临界值的限定,超滤膜的过滤效果低。因此,现有技术的水处理设备的过滤效率低及过滤效果差。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滤装置,通过并列设置多个第一膜壳和多个第二膜壳,实现对预处理水的二级过滤;一方面,单位时间内被净化的预处理水的水量增加,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成水的水量增加,提高了整个水处理设备的过滤效率;另一方面,预处理水经过第一膜体的过滤后形成的不可进入成水储罐的另一部分水,通过第二膜体的二级过滤,进入成水储罐,提高过滤效果的基础上,达到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处理设备的过滤效率低及过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处理设备,包括预处理装置、臭氧杀菌及供水装置、苏打水调配装置及如上所述的超滤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预处理装置、所述臭氧杀菌及供水装置、所述苏打水调配装置与所述超滤装置的成水储罐分别连接。
上述水处理设备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同于上述超滤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