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养殖池污水回收净化排放系统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8-3-14 17:35:52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6.03.16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IPC分类号C02F1/52; A01K63/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养殖池污水回收净化排放系统,包括沉积池、通道、观察口、堵泥管、沉淀池、漏泥口、方管、聚泥纱、养殖池体,所述的沉积池上设有通道与若干沉淀池,若干沉淀池设于通道两侧,通道上开有观察口,且观察口处设有堵泥管套接于沉积池底部排泄口,沉淀池底面界面呈V字形,且底面中心线上开有若干漏泥口,沉淀池上安放有若干方管,且方管上安放有若干聚泥纱,通道两侧沉淀池的外侧还设有若干养殖池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条件在于:结构新颖,对养殖场地的利用最大化,能够同时对多个养殖池体进行清理,操作方便,统一进行排放处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养殖池污水回收净化排放系统,包括沉积池(1)、通道(2)、观察口(3)、堵泥管(4)、沉淀池(5)、漏泥口(6)、方管(7)、聚泥纱(8)、养殖池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积池(1)上设有通道与若干沉淀池(5),若干沉淀池(5)设于通道(2)两侧,通道(2)上开有观察口(3),且观察口(3)处设有堵泥管(4)套接于沉积池(1)底部排泄口,沉淀池(5)底面界面呈V字形,且底面中心线上开有若干漏泥口(6),沉淀池(5)上安放有若干方管(7),且方管(7)上安放有若干聚泥纱(8),通道(2)两侧沉淀池(5)的外侧还设有若干养殖池体(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污水回收净化排放系统,其特在于,所述的漏泥口(6)与沉积池(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污水回收净化排放系统,其特在于,所述的沉淀池(5)之间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污水回收净化排放系统,其特在于,所述的堵泥管(4)与沉积池(1)底部的排泄口为活动式连接,且排泄口连通至外部沟渠。

  说明书

  一种养殖池污水回收净化排放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排污系统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养殖池污水回收净化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生活品质,水产品具有高蛋白的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利用水泥修葺而成的水泥养殖池体即容易管理,而且又方便捕捞,对自然灾害可控性强,然而在养殖过程中,喂食水产产生的剩余残渣或鱼类的排泄物都会堆积于池底,然而养殖池体堆积的废料不断增多时,会影响水质,导致水产死亡,传统的养殖池体池底清理废料的方式为,将养殖池体内的水产引入另一养殖池中,再进行此养殖池体的清扫,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造成此养殖池体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需要能够不转移水产即可对养殖池体进行废料清除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对养殖场地的利用最大化、能够同时对多个养殖池体进行清理、操作方便、统一进行排放处理的养殖池污水回收净化排放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养殖池污水回收净化排放系统,包括沉积池、通道、观察口、堵泥管、沉淀池、漏泥口、方管、聚泥纱、养殖池体,所述的沉积池上设有通道与若干沉淀池,若干沉淀池设于通道两侧,通道上开有观察口,且观察口处设有堵泥管套接于沉积池底部排泄口,沉淀池底面界面呈V字形,且底面中心线上开有若干漏泥口,沉淀池上安放有若干方管,且方管上安放有若干聚泥纱,通道两侧沉淀池的外侧还设有若干养殖池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漏泥口与沉积池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沉淀池之间相互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堵泥管与沉积池底部的排泄口为活动式连接,且排泄口连通至外部沟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条件在于:结构新颖,对养殖场地的利用最大化,能够同时对多个养殖池体进行清理,操作方便,统一进行排放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