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11.18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IPC分类号C02F11/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蚯蚓粪处理城镇污泥的方法,该方法是指对含水率为75%~80%的城镇脱水污泥进行造粒,得到含水率为75~80%造粒污泥;然后在温度为10~40℃的条件下,将含水率50~75%的蚯蚓粪投入所述造粒污泥中完全混合,并定期翻混即可。本发明简单、易行,且成本低廉。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蚯蚓粪处理城镇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含水率为75%~80%的城镇脱水污泥进行造粒,得到含水率为75~80%造粒污泥;然后在温度为10~40℃的条件下,将含水率50~75%的蚯蚓粪投入所述造粒污泥中完全混合,并定期翻混即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蚯蚓粪处理城镇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城镇脱水污泥造粒后的粒径为3~8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蚯蚓粪处理城镇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期翻混是指根据堆中氧含量确定翻混时间间隔和次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蚯蚓粪处理城镇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粪投入量按所述造粒污泥重量的10~50%计。
说明书
一种蚯蚓粪处理城镇污泥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镇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蚯蚓粪处理城镇污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城镇污泥中的有机质主要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成,脱水后(含水率75%~80%)污泥表面水膜(参见图1、图2)的微环境仍可能维持脱水前的状态,污泥表面水膜中氧的供给仍然能满足微生物需求,增加脱水污泥比表面积,就能有效增加处于好氧状态下的水膜面积,维持污泥表面微生物种群的相对稳定,延续活性污泥高效降解有机物的特性。
蚯蚓粪具有很好的孔性、通气性、排水性和高的持水量,以及良好的吸收和保持营养物质的能力,且比表面积大,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种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无机物质以及酶类,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基质。蚯蚓粪中生长的微生物不仅可以合成一系列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如糖、氨基酸、维生素等),还可以将复杂物质矿化为易于植物吸收的物质。实验表明,城镇脱水污泥造粒后与蚓粪混合处理可大大加快污泥的降解速率。
蚯蚓粪与蚯蚓处理污泥相比,对污泥泥质要求更宽泛,处理工艺及过程管理更为简单,可避免管理不善造成蚯蚓大量死亡带来的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蚯蚓粪处理城镇污泥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蚯蚓粪处理城镇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含水率为75%~80%的城镇脱水污泥进行造粒,得到含水率为75~80%造粒污泥;然后在温度为10~40℃的条件下,将含水率50~75%的蚯蚓粪投入所述造粒污泥中完全混合,并定期翻混即可。
所述城镇脱水污泥造粒后的粒径为3~8mm。
所述定期翻混是指根据堆中氧含量确定翻混时间间隔和次数。
所述蚯蚓粪投入量按所述造粒污泥重量的10~50%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对城镇含水率75~80%的脱水污泥进行造粒,能耗极低,污泥造粒后可有效增加污泥比表面积(参见图3)。
2、本发明对造粒污泥定期翻混,可以增加污泥颗粒表面摩擦,加快水膜中代谢产物扩散交换。
3、本发明在造粒污泥中加入蚯蚓粪(参见图4),增加了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和丰度,激发了蚓粪中相关酶的活性,加快有机质的降解,促进氨化及硝化速率,从而达到提高污泥稳定化的作用。
4、本发明简单、易行,且成本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