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12.03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IPC分类号B01D21/06; B01D21/24
摘要
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槽本体,沉淀槽本体内转动安装有主轴,主轴动力连接有驱动设备,主轴上利用连接件安装有导流筒,导流筒将沉淀槽本体的内部空间分割为导流筒外部腔和导流筒内腔,导流筒的上部设有与导流筒内腔连通的进水渠,导流筒的底部安装有支撑筒,并利用支撑筒与布水刮泥器相连,且导流筒内腔与支撑筒以及布水刮泥器的内部连通;导流筒外部腔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堰,沉淀槽本体开设有与出水堰相配合的出水口,沉淀槽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凸出的泥斗,且泥斗的侧壁开设有排泥口。本实用新型其占地面积小、运行效果更为稳定。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槽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槽本体内转动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动力连接有驱动设备,所述主轴上利用连接件安装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将沉淀槽本体的内部空间分割为导流筒外部腔和导流筒内腔,所述导流筒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导流筒内腔连通的进水渠,所述导流筒的底部安装有支撑筒,并利用所述支撑筒与布水刮泥器相连,且所述导流筒内腔与所述支撑筒以及布水刮泥器的内部连通;所述导流筒外部腔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堰,所述沉淀槽本体开设有与所述出水堰相配合的出水口,所述沉淀槽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凸出的泥斗,且所述泥斗的侧壁开设有排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槽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刮泥板,所述刮泥板位于布水刮泥器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上端部利用联轴器连接一减速机,所述主轴的下端部则利用下承轴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的下部安装有延伸至所述泥斗内的防板结搅动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刮泥器包括至少两组中空布水管,所述中空布水管与所述支撑筒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布水管的下部开设槽口,且所述中空布水管于所述支撑筒上均匀分布。
说明书
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沉淀是指由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密度不同,分散相粒子在力场(重力场或离心力场)作用下发生的定向运动。沉淀的结果使分散体系发生相分离。可利用悬浮在流体(气体或液体)中的固体颗粒下沉而与流体分离。利用悬浮的固体颗粒本身的重力而获得分离的称做重力沉降。利用悬浮的固体颗粒的离心力作用而获得分离的称做离心沉降。组成悬浮系的流体和悬浮物因密度差异,在力场中发生相对运动而分离,是一种属于流体动力过程的单元操作。
沉降用于气相悬浮系时,是从气体中分离出所含固体粉尘或液滴;用于液相悬浮系时,是从液体中分离出所含固体颗粒或另一液相的液滴。这种分离在生产上的目的有二:①获得清净的流体,如空气的净化、水的澄清、油品脱水等;②为了回收流体中的悬浮物,如从干燥器出口气体中回收固体产品、从流化床反应器出口气体中回收催化剂等。有时两个目的兼而有之。沉降操作在化工、医药、冶金、食品、环境保护等部门都有广泛应用。
沉降的推动力是悬浮颗粒受到的重力或惯性离心力,它正比于粒径的立方;而流体作用于沉降颗粒表面的阻力,正比于粒径的平方。因之颗粒越细,则沉降速度越小,分离也越困难。通常,用重力沉降分离的最小粒径为30~40μm;用离心沉降分离的最小粒径为5~10μm。更小的颗粒则用电除尘、超声波除尘等分离方法。
在污水处理领域内,最常用的是重力沉降。通常的沉降单元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等。其中平流式和辐流式沉淀效果较竖流式更为优良且稳定性更好,但占地面积也较大。而竖流式虽占地面积小,但沉淀效果却较差且存在污泥易板结、排泥不够顺畅等运行过程中的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从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槽本体,所述沉淀槽本体内转动安装有主轴,所述主轴动力连接有驱动设备,所述主轴上利用连接件安装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将沉淀槽本体的内部空间分割为导流筒外部腔和导流筒内腔,所述导流筒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导流筒内腔连通的进水渠,所述导流筒的底部安装有支撑筒,并利用所述支撑筒与布水刮泥器相连,且所述导流筒内腔与所述支撑筒以及布水刮泥器的内部连通;所述导流筒外部腔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堰,所述沉淀槽本体开设有与所述出水堰相配合的出水口,所述沉淀槽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凸出的泥斗,且所述泥斗的侧壁开设有排泥口。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淀槽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刮泥板,所述刮泥板位于布水刮泥器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轴上端部利用联轴器连接一减速机,所述主轴的下端部则利用下承轴安装。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筒的下部安装有延伸至所述泥斗内的防板结搅动叶片。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布水刮泥器包括至少两组中空布水管,所述中空布水管与所述支撑筒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空布水管的下部开设槽口,且所述中空布水管于所述支撑筒上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减速机带动主轴转动,从而带动导流筒、支撑筒、布水刮泥器按照设定线速度呈旋转运行,污水通过进水渠注入到导流筒内腔内,再由上至下流动进入支撑筒与布水刮泥器内,通过布水刮泥器的下部开槽进入导流筒外部腔,再由下至上溢流进入出水堰汇集至出水口后排出。由于布水刮泥器的存在,使得进水更为均匀稳定,由布水刮泥器的圆周运行将底泥打散与导流筒外部腔内向下沉降的悬浮物碰撞后形成体型更大沉降性能更好的絮体以提高沉降效率,同时底部防板结搅动叶片随导流筒做圆周运动亦可搅拌泥斗内的沉降污泥,避免了污泥板结,以达到提高沉降效率以及运行稳定性的目的。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沉淀装置,进行污水处理时,污水由进水渠进入沉淀槽中部的导流筒中,经导流筒和支撑筒进入布水刮泥系统,由布水器下部开槽进入沉淀槽本体内,悬浮物因重力和密度原因向下沉降,最终集中在槽体底部泥斗之中,通过排泥口排出槽体之外。水体则向上溢直至沉淀槽本体上部的出水堰汇集至出水口位置排出。运行过程中布水刮泥系统受减速机电机驱动按照设定线速度旋转。其占地面积较常规竖流沉淀槽更小、运行效果更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