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11.07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用于传统生化处理工艺的生化处理装置,所述生化处理装置的污水排出口后依次设置有经管道连接的吸附絮凝池、MBR池和吸附塔;所述MBR池装有MBR膜箱和曝气系统,MBR池的污泥排出口经污泥回流管道与污泥回流泵连接,所述污泥回流泵的输出端的一路连接至生化处理装置,另一路连接至污泥浓缩池;所述吸附絮凝池的污泥排出口经管道连接至污泥浓缩池;所述吸附塔的反冲洗出水口经管道连接至生化处理装置,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方法。本发明可以更高效率去除水体中的总磷、总氮、氨氮、COD、SS等污染物质,达到高等级的排放标准。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用于传统生化处理工艺的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处理装置的污水排出口后依次设置有经管道连接的吸附絮凝池、MBR池和吸附塔;所述MBR池装有MBR膜箱和曝气系统,所述MBR膜箱上设置有产水管道,MBR池的污泥排出口经污泥回流管道与污泥回流泵连接,所述污泥回流泵的输出端的一路连接至生化处理装置,另一路连接至污泥浓缩池;所述吸附絮凝池的污泥排出口经管道连接至污泥浓缩池;所述吸附塔的反冲洗出水口经管道连接至生化处理装置;还包括中间水池,所述中间水池内安装有MBR膜反冲洗水泵,所述MBR膜反冲洗水泵经带有阀门的反冲洗管道连接至MBR膜箱的产水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絮凝池内竖直设置有第一隔板,将吸附絮凝池分成内部结构相同的两个副池,所述第一隔板上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作为其中一个副池的出水口和另一个副池的进水口;所述副池内竖直设置有第二隔板将副池分成下部相通的搅拌区和沉降区,所述搅拌区设置有进水口、试剂添加口和搅拌器,沉降区设置有出水口和污泥排出口,絮凝池的污泥排出口经管道连接至污泥浓缩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箱的产水管道连接到吸附塔的进水口,产水管道上设置有产水泵,产水管道靠近吸附塔的进水口一侧设置有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塔为塔体状、罐体状、箱体状或池体状结构。
5.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经传统生化处理工艺处理的污水通入吸附絮凝池中进行吸附处理和絮凝处理;
步骤S2:将从吸附絮凝池流出的污水通入MBR池进行膜生物处理;
步骤S3:对经膜生物处理的污水通入吸附塔进行吸附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吸附处理采用粉末活性炭,所述粉末活性炭的粒径为30-400目,所述粉末活性炭的添加剂量为50-1000pp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絮凝处理采用无机混凝剂,所述无机混凝剂优选为聚合氯化铝,所述无机混凝剂的添加剂量为10-200pp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吸附处理采用颗粒活性炭,所述颗粒活性炭的粒径为1-20mm,所述颗粒活性炭的装填量为每小时处理100吨水填装10-300立方活性炭。
说明书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的传统生化工艺处理包括厌氧处理、缺氧处理和好氧处理,经过传统生化工艺处理的污水还带有磷、氮、氨氮、COD、SS等污染物质,若直接排出,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日益注重环保的今天,国家对污水排放也提出了新的排放标准,传统的生化处理工艺显然已经满足不了污水的排放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可以更高效率去除水体中的总磷、总氮、氨氮、COD、SS等污染物质,达到高等级的排放标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用于传统生化处理工艺的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处理装置的污水排出口后依次设置有经管道连接的吸附絮凝池、MBR池和吸附塔;所述MBR池装有MBR膜箱和曝气系统,所述MBR膜箱上设置有产水管道,MBR池的污泥排出口经污泥回流管道与污泥回流泵连接,所述污泥回流泵的输出端的一路连接至生化处理装置,另一路连接至污泥浓缩池;所述吸附絮凝池的污泥排出口经管道连接至污泥浓缩池;所述吸附塔的反冲洗出水口经管道连接至生化处理装置;还包括中间水池,所述中间水池内安装有 MBR膜反冲洗水泵,所述MBR膜反冲洗水泵经带有阀门的反冲洗管道连接至MBR膜箱的产水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絮凝池内竖直设置有第一隔板,将吸附絮凝池分成内部结构相同的两个副池,所述第一隔板上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作为其中一个副池的出水口和另一个副池的进水口;所述副池内竖直设置有第二隔板将副池分成下部相通的搅拌区和沉降区,所述搅拌区设置有进水口、试剂添加口和搅拌器,沉降区设置有出水口和污泥排出口,絮凝池的污泥排出口经管道连接至污泥浓缩池。
进一步的,所述MBR膜箱的产水管道连接到吸附塔的进水口,产水管道上设置有产水泵,产水管道靠近吸附塔的进水口一侧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塔为塔体状、罐体状、箱体状或池体状结构。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经传统生化处理工艺处理的污水通入吸附絮凝池中进行吸附处理和絮凝处理;
步骤S2:将从吸附絮凝池流出的污水通入MBR池进行膜生物处理;
步骤S3:对经膜生物处理的污水通入吸附塔进行吸附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的吸附处理采用粉末活性炭,所述粉末活性炭的粒径为30-400目,所述粉末活性炭的添加剂量为 50-1000pp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的絮凝处理采用无机混凝剂,所述无机混凝剂优选为聚合氯化铝,所述无机混凝剂的添加剂量为 10-200pp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的吸附处理采用颗粒活性炭,所述颗粒活性炭的粒径为1-20mm,所述颗粒活性炭的装填量为每小时处理 100吨水填装10-300立方活性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依次连接的吸附絮凝池、MBR和吸附池对经传统生化工艺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吸附絮凝、微生物反应和吸附流程,以更高效率去除水体中的总磷、总氮、氨氮、COD、SS等污染物质,达到高等级的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