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11.03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7/00; C02F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罐体、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中部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罐体分为第一处理区和第二处理区,所述第一处理区和第二处理区内分别设置有倒T型的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第二隔板左侧和右侧分别为缺氧池和厌氧池,第二隔板的下侧为沉淀池一,第三隔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为好氧池和螺旋提升装置,第三隔板的下侧为沉淀池二。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罐体、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中部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罐体分为第一处理区和第二处理区,所述第一处理区和第二处理区内分别设置有倒T型的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第二隔板左侧和右侧分别为缺氧池和厌氧池,第二隔板的下侧为沉淀池一,第三隔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为好氧池和螺旋提升装置,第三隔板的下侧为沉淀池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提升装置为涡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的顶端还设置有太阳能曝气池,太阳能曝气池与螺旋提升装置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隔板上端开口。
说明书
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微动力污水处理一般采用砼结构,是一种分散式的污水处理设备。其在实际运行中需要不仅占有相当量的土地资源,还存在其他不足,即:⑴、施工工期较长 ;施工过程中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施工结束后,若出现破裂或渗漏,修复难度较大,严重的,需要重新建造;⑵、占地面积大,厌氧池和好氧池是分离开的,他们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占用土地面积较多 ;⑶、砼结构微动力污水处理池底部平整,长时间使用后会导致污泥堆积,清理难度大,进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罐体、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所述的罐体中部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罐体分为第一处理区和第二处理区,所述第一处理区和第二处理区内分别设置有倒T型的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第二隔板左侧和右侧分别为缺氧池和厌氧池,第二隔板的下侧为沉淀池一,第三隔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为好氧池和螺旋提升装置,第三隔板的下侧为沉淀池二。
所述的螺旋提升装置为涡轮。
所述的罐体的顶端还设置有太阳能曝气池,太阳能曝气池与螺旋提升装置相连接。
所述的第一隔板上端开口。
本发明结构简单,两个沉淀池的设计使得污水的净化效率大大提高,太阳能曝气池及旋转提升装置的使用降低了能耗,降低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