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利用γ聚谷氨酸去除电镀废水中铜离子技术

发布时间:2018-4-4 11:47:3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9.30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IPC分类号B01J20/26; B01J20/28; C02F101/20; C02F1/28; C02F1/62; B01J20/3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γ-聚谷氨酸去除电镀废水中铜离子的装置及方法,包括反应装置、进水箱和加药箱,其中,进水箱和加药箱均与反应装置连通,反应装置内部分为上端的反应腔室和下端的贮渣排渣腔室,两者之间通过排渣漏斗隔开,排渣漏斗的下端开口处设置导渣装置。将γ-聚谷氨酸溶液和含铜废液加入到反应装置的反应腔室中,搅拌,反应;铜离子絮凝物沿着排渣漏斗进入贮渣排渣腔室中,并在导渣装置的引导作用下,下落到贮渣排渣腔室的边缘;废水中铜离子絮凝完毕后,打开排水阀,将净化水排出;当完成设定个处理周期后,将贮渣排渣腔室中的铜离子絮凝物排出。由于排渣漏斗和导渣装置的隔离作用,絮凝体不易被水流激起重新回到反应系统。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利用γ-聚谷氨酸去除电镀废水中铜离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装置、进 水箱和加药箱,其中,进水箱和加药箱均与反应装置连通,反应装置内部分为上端的反应腔 室和下端的贮渣排渣腔室,两者之间通过排渣漏斗隔开,排渣漏斗的下端开口处设置导渣装 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内部还设置有搅拌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渣装置为半球形,该半球形导渣装 置的半径大于排渣漏斗下端开口的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渣装置为锥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箱与反应腔室的上端连通,进水 箱与反应腔室的下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室内设置液位计,加药箱和反 应腔室之间连接有计量泵。

  7.一种利用γ-聚谷氨酸去除电镀废水中铜离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γ-聚谷氨酸溶液和含铜废液加入到反应装置的反应腔室中,搅拌,反应;

  2)铜离子絮凝物沿着排渣漏斗进入贮渣排渣腔室中,并在导渣装置的引导作用下,下落 到贮渣排渣腔室的边缘;

  3)废水中铜离子絮凝完毕后,打开排水阀,将净化水排出,一个处理周期完成;

  4)当完成设定个处理周期后,将贮渣排渣腔室中的铜离子絮凝物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γ-聚谷氨酸溶液的浓度为10-12g/L, γ-聚谷氨酸溶液与含铜废液的体积比为1:40-1:3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反应的温度为15-30℃,反应 的时间为8-1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当装置连续运行8-12小 时,进行清渣。

  说明书

  一种利用γ-聚谷氨酸去除电镀废水中铜离子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γ-聚谷氨酸去除电镀废水中铜离子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快速推进,各类采矿废渣、电镀废水、冶金及金属加 工废水的无序排放正使得我国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重金属污染事件层出不穷。重 金属(如含镉、汞、铅、铜等)污染持久性强、对生物有富集作用以及能产生放大效应等, 而且大部分的重金属元素污染都有着较高的生物毒性,即便是浓度很小,所产生的污染效 果和危害性也是十分显著的。

  铜污染是重金属污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近年来曾经有一些报道海湾地区铜污染造成 牡蛎肉变绿的事件。铜元素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它参与人体30多种酶和金属蛋白的 合成,但过量摄入铜元素,会在肝脏中产生蓄积,从而造成人体铜中毒。有证据表明铜元 素可诱导B-淀粉样蛋白(一种神经毒性蛋白)的聚集,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同时有调查 显示帕金森病患病率增加与铜元素的长时间显露有关联。当浓度超过0.6ppm时,会对水稻 的生长发育产生危害。总之,铜离子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对人类健康和水生动 植物带来极大危害。

  γ-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Acid),简称γ-PGA,是一种由微生物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 γ-聚谷氨酸的特点之一是它能够吸附水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这是由于其结构中具有COO- 反应活性基团,这种COO-反应活性基团对铜离、汞离子、锌离子、铬离子等具有键和作 用。γ-聚谷氨酸是由微生物发酵而来,在纳豆(黄豆发酵豆)中被首次发现,具有水溶性 和强吸附性等特点。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物质无毒、可生物降解,不管是对环境还是对人 体都没有危害,符合环境友好的需求。

  工业废水中的铜离子可由化学沉降法、离子交换法和吸附等方法去除。但电镀废水中 的铜离子常与其他金属离子及络合物共存,使得这些方法在处理铜离子,特别是去除低浓 度铜离子时效果不甚理想,因而近年来使用γ-聚谷氨酸吸附絮凝去除重金属得到越来越多 的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γ-聚谷氨酸去除电镀废水中铜离子的装置及 方法,可以控制进水流量、γ-聚谷氨酸量及水力停留时间,通过搅拌使γ-聚谷氨酸和铜离子充 分接触,并使沉淀絮体得到保护,可以批量处理含铜废液,提高铜离子的去除效率。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利用γ-聚谷氨酸去除电镀废水中铜离子的装置,包括反应装置、进水箱和加药箱, 其中,进水箱和加药箱均与反应装置连通,反应装置内部分为上端的反应腔室和下端的贮渣 排渣腔室,两者之间通过排渣漏斗隔开,排渣漏斗的下端开口处设置导渣装置。

  优选的,所述反应装置内部还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可以促进装置内溶液的混合, 促进γ-聚谷氨酸对铜离子的吸附作用。

  优选的,所述导渣装置为半球形,该半球形导渣装置的半径大于排渣漏斗下端开口的半 径。由于导渣装置位于排渣漏斗的正下方,当导渣装置的半径较大时,可以在留出排渣缝隙 的同时,将絮凝物导入贮渣排渣腔室,并有效防止了反应腔室中溶液的流动对贮渣排渣腔室 中的絮凝物产生扰动,有利于絮凝物的收集。

  优选的,所述导渣装置为锥体。锥体的上部分可以伸入到排渣漏斗的下端开口,也可以 设置于排渣漏斗的下端开口的下端,可以更好地对絮凝物起到导送和保护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加药箱与反应腔室的上端连通。加药箱与反映腔室的上端连通,可以使γ- 聚谷氨酸更好地与废水混合,防止γ-聚谷氨酸在扩散的过程中进入到贮渣排渣腔室中,造成 浪费。

  优选的,所述进水箱与反应腔室的下端连通。

  优选的,反应腔室的下端设置排水阀。当废水处理一段时间后,开启该排水阀即可将净 化后的废水排出,可以不用打开贮渣排渣腔室,有效地将絮凝物进行了隔离。

  优选的,贮渣排渣腔室的下端设置有排渣出水阀。挡贮渣排渣腔室中的絮凝物积累到一 定量,可以将腔室内的水排出,然后将絮凝物排出。

  优选的,所述反应腔室内设置液位计,加药箱和反应腔室之间连接有计量泵。液位计可 以控制投入的废水的量,计量泵可以控制γ-聚谷氨酸的加入量,从而控制γ-聚谷氨酸与废水的 比例,获得最佳的净化效果。

  一种利用γ-聚谷氨酸去除电镀废水中铜离子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γ-聚谷氨酸溶液和含铜废液加入到反应装置的反应腔室中,搅拌,反应;

  2)铜离子絮凝物沿着排渣漏斗进入贮渣排渣腔室中,并在导渣装置的引导作用下,下落 到贮渣排渣腔室的边缘;

  3)废水中铜离子絮凝完毕后,打开排水阀,将净化水排出,一个处理周期完成;

  4)当完成设定个处理周期后,将贮渣排渣腔室中的铜离子絮凝物排出。

  优选的,步骤1)中,γ-聚谷氨酸溶液的浓度为10-12g/L。在该浓度范围内,可以通过精 确控制γ-聚谷氨酸溶液的体积,来控制γ-聚谷氨酸与废水的比例。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1)中,γ-聚谷氨酸溶液与含铜废液的体积比为1:40-1:30。当γ-聚谷 氨酸与含铜废水的用量比例是这样时,γ-聚谷氨酸可以有效吸附含铜废水中的铜离子,一方 面保证了废水中铜离子的有效去除,另一方面使γ-聚谷氨酸得到最好利用,避免了浪费。

  优选的,步骤1)中,反应的温度为15-30℃。当反应的温度在该温度范围内时,γ-聚谷氨 酸吸附铜离子的速率最高,对铜离子的去除效果最好。

  优选的,步骤1)中,反应的时间为8-10min。在15-30℃温度下,反应8-10min后,γ-聚谷 氨酸对铜离子的吸附已经达到了平衡,而此时的平衡状态下,单位摩尔数的γ-聚谷氨酸吸附 的铜离子的量最多,这是经过实验反复验证而得。

  优选的,步骤4)中,当装置连续运行8-12小时,进行清渣。当装置反复运行一段时间后, 铜离子絮凝物积累了一定量,再进行清理,可以保证废水净化的连续性。由该技术特征可以 看出,本发明的装置处理铜离子废水可以连续处理8-12小时,大大提高了铜离子废水的处理 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将γ-聚谷氨酸以液态形式加入,符合其极易溶于水的特点,也更易控制投加量;

  2、在反应过程中,已经絮凝的颗粒被排渣漏斗和导渣装置隔离,絮凝体不易被破坏。 在一个处理周期完成后的排水过程中,由于排渣漏斗和导渣装置的隔离作用,絮凝体不易 被水流激起重新回到反应系统,不会随水流排出造成二次污染,而是贮存在下层,待多个 处理周期完成后,沉淀絮体再被集中清理。这样保证了整个处理过程的连续性、稳定性和 高效性。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