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11.23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回收水资源系统装置,其絮凝单元包括反应池和若干安装于反应池内部的加药器,加药器主要由导流筒、搅拌轴组成,导流筒为上下两端均设置开口的圆筒体,导流筒的筒壁为中空结构,且筒壁的内部安装有若干加药管道,加药管道延伸至导流筒的底部,并设置出药口,加药管道与导流筒上部开设的加药口相连;搅拌轴转动安装于导流筒的轴线位置,且所述搅拌轴的上端动力连接有驱动设备,所述搅拌轴的上下两端设置有相对的盘体,且所述盘体上开设有若干扰流孔,所述两个盘体之间的一段搅拌轴表面螺旋缠绕有搅拌叶片。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絮凝剂与废水的混合均匀性,提高了废水的处理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回收水资源系统装置,包括依序串联的废水软化单元、絮凝单元、生物降解单元和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单元包括反应池和若干安装于所述反应池内部的加药器,所述加药器主要由导流筒、搅拌轴组成,所述导流筒为上下两端均设置开口的圆筒体,竖直安装于所述反应池内,且所述导流筒的底部与所述反应池的底部具有一间隙;所述导流筒的筒壁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筒壁的内部安装有若干加药管道,所述加药管道延伸至所述导流筒的底部,并设置出药口,所述加药管道与所述导流筒上部开设的加药口相连;所述搅拌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导流筒的轴线位置,且所述搅拌轴的上端动力连接有驱动设备,所述搅拌轴的上下两端设置有相对的盘体,且所述盘体上开设有若干扰流孔,所述两个盘体之间的一段搅拌轴表面螺旋缠绕有搅拌叶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回收水资源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口连接有加药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回收水资源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口与所述加药泵之间连接有流量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回收水资源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计利用控制导线连接至所述加药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回收水资源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设备采用电动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回收水资源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利用支架安装于所述导流筒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回收水资源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为螺旋带状叶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回收水资源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带状叶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输送方向朝上。
说明书
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回收水资源系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回收水资源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回收水资源处理工艺,包含焦化废水生化出水深度预处理技术和水资源回用技术。焦化废水生化处理通过硝化-反硝化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对焦化废水中苯酚、氰化物和氨氮等毒害物质的较高除去率,生化处理后的出水中的酚、氰、氨氮等污染物指标能达到或优于综合废水排放标准中二级排放标准,但系统出水水质受管理和时节变化约束,波动性较大,时有超标现象,对焦化污水的回收水资源系统稳定运行造成一定影响,从节能减排、实现焦化生产用水内循环角度考虑,系统污水水质亦不能满足生产回收水资源的要求。国内很多焦化废水生化出水直接用全膜法回收水资源的工程案例,稳定运行案例不多,水回收水资源率不高,主要是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含有生化降解物质芳香烃和生化菌胞外分泌酶,若将生化出水经混凝沉淀直接进入膜系统回收水资源,废水中难降解的芳香烃化合物和胞外酶与芳香烃有机膜物化反应,很难化学清洗,导致不可再生性堵膜,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其次是生化系统波动时,出水油类含量较高,堵超滤膜,导致系统运行能力低。同类技术只采用软化系统做为预处理,系统容易污堵,运行不稳定,系统回收率低,采用本技术利于提高膜系统稳定运行,提高系统水资源回收率,以及降低焦化废水零排放能耗。
现有的装置中,絮凝沉淀单元的结构很不合理,导致絮凝沉淀的效果很差,最终影响了整套设备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回收水资源系统装置,从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回收水资源系统装置,包括依序串联的废水软化单元、絮凝单元、生物降解单元和过滤单元,所述絮凝单元包括反应池和若干安装于所述反应池内部的加药器,所述加药器主要由导流筒、搅拌轴组成,所述导流筒为上下两端均设置开口的圆筒体,竖直安装于所述反应池内,且所述导流筒的底部与所述反应池的底部具有一间隙;所述导流筒的筒壁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筒壁的内部安装有若干加药管道,所述加药管道延伸至所述导流筒的底部,并设置出药口,所述加药管道与所述导流筒上部开设的加药口相连;所述搅拌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导流筒的轴线位置,且所述搅拌轴的上端动力连接有驱动设备,所述搅拌轴的上下两端设置有相对的盘体,且所述盘体上开设有若干扰流孔,所述两个盘体之间的一段搅拌轴表面螺旋缠绕有搅拌叶片。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药口连接有加药泵。利用加药泵能够将絮凝剂直接加入反应池中。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药口与所述加药泵之间连接有流量计。利用流量计能够精确控制絮凝剂的加入量,避免了浪费以及反应的不充分。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流量计利用控制导线连接至所述加药泵。通过流量计采集絮凝剂的加入量参数,然后根据参数对加药泵的开关进行自动化控制。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设备采用电动机。且电动机最好采用变频电机,从而实现电机的转速调整。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动机利用支架安装于所述导流筒的顶部。这种安装结构利于电动机的稳定,而且将电动机有效脱离液面。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搅拌叶片为螺旋带状叶片。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螺旋带状叶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输送方向朝上。螺旋带状叶片在工作时,能够将液体从下往上推动,液体从盘体上开设的扰流孔进行循环,在反应池内形成小范围的涡流,极大的提高了絮凝剂与废水的混合均匀性。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絮凝单元包括反应池和若干安装于所述反应池内部的加药器,所述加药器主要由导流筒、搅拌轴组成,所述导流筒为上下两端均设置开口的圆筒体,竖直安装于所述反应池内,且所述导流筒的底部与所述反应池的底部具有一间隙;所述导流筒的筒壁为中空结构,且所述筒壁的内部安装有若干加药管道,所述加药管道延伸至所述导流筒的底部,并设置出药口,所述加药管道与所述导流筒上部开设的加药口相连;所述搅拌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导流筒的轴线位置,且所述搅拌轴的上端动力连接有驱动设备,所述搅拌轴的上下两端设置有相对的盘体,且所述盘体上开设有若干扰流孔,所述两个盘体之间的一段搅拌轴表面螺旋缠绕有搅拌叶片。基于这种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加药管道将絮凝剂从导流筒的底部加入,同时利用搅拌叶片将液体从下往上推动,液体从盘体上开设的扰流孔进行循环,在反应池内形成小范围的涡流,极大的提高了絮凝剂与废水的混合均匀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絮凝剂与废水的混合均匀性,提高了废水的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