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增强污泥厌氧发酵技术

发布时间:2018-4-9 14:49:2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9.16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IPC分类号C02F11/04

  摘要

  一种增强污泥厌氧发酵装置,包括上盖设有气体收集器的厌氧发酵罐罐体。该罐体两侧上方分别设有进料管与出料管。罐体内还设有搅拌器。污泥储罐下方通过污泥泵与罐体一侧上方的进料管连接。污泥储罐上部通过污泥回流管与罐体另一侧上方的出料管连接。它的特点是:罐体内设有竖向环状布置的碳棒。碳棒被连接件相互连接并被固定件紧固于罐体的内壁。碳棒的数量至少为3根。碳棒的直径范围为10-200mm,长度范围为100-5000mm。罐体的直径大于5米时,设置内外两圈碳棒。罐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时,碳棒的布置为矩形。该装置将碳棒直接置于厌氧发酵罐罐体的污泥中即可,安装与管理简便。有利于环保。节省投资。碳棒廉价易得,一次投入长久有效,容易实现工业化应用。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增强污泥厌氧发酵装置,包括上盖设有气体收集器(4)的 厌氧发酵罐罐体(10),该罐体(10)两侧上方分别设有进料管(3)与 出料管(11),所述罐体(10)内还设有搅拌器(5),污泥储罐(1)下 方通过污泥泵(2)与所述罐体(10)一侧上方的进料管(3)连接,所 述污泥储罐(1)上部通过污泥回流管(12)与所述罐体(10)另一侧 上方的出料管(1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0)内设有竖向环 状布置的碳棒(7),所述碳棒(7)被连接件(9)相互连接并被固定件 (8)紧固于所述罐体(10)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污泥厌氧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连接件(9)为不锈钢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污泥厌氧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碳棒(7)的数量至少为3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污泥厌氧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碳棒(7)的直径范围为10-2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污泥厌氧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碳棒(7)的长度范围为100-50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污泥厌氧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罐体(10)的直径大于5米时,设置内外两圈碳棒(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增强污泥厌氧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内外两圈碳棒(7)的径向间距为1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增强污泥厌氧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罐体(10)的横截面为矩形时,碳棒的布置为矩形。

  说明书

  增强污泥厌氧发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污染治理设备。

  技术背景

  厌氧产甲烷是有机废物处理的有效途径,有机固体废物在厌氧消化 中不仅减量化,而且可以产生能源--甲烷气。目前,厌氧消化技术已经 被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城市污泥消化、垃圾处置等。但是,在厌氧处理 城市污泥时,该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污泥的结构复杂,水解酸化速 度缓慢,这是污泥厌氧消化的速率限制过程;(2)产甲烷对环境敏感, 厌氧水解酸化产生的有机酸积累容易对产甲烷菌造成抑制,致使产甲烷 停顿,乃至厌氧发酵失败。

  为了提高污泥的水解酸化效率,碱煮、超声、机械破碎等手段已经 被用于污泥的预处理。但是这些方法需要单独的预处理环节,而且能耗 大、化学污染严重,因此很少在实际污泥处理中应用。

  在应对产甲烷效率低的问题上,增加厌氧微生物数量,即提高水解 酸化菌和产甲烷菌的生物量,是另外一种提高产甲烷效率的方法。一些 报道中,在反应器中投加微生物附着材料(比如活性炭、高分子材料等), 截留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减少微生物的流失,这种反应器事实上与传统 的厌氧滤池(AF)类似。这种微生物的截留方法,设计较为复杂,大量 滤料密布拦截于反应器内的出水水流方向,很容易造成堵塞,且检修较 为复杂。也有直接将生物截留物质投加到厌氧装置的,如中国发明专利 CN201310175120.0,将木炭粉投加到厌氧系统,增加微生物持有量,但 是这些材料会随出水(或处理后的发酵污泥)流失,需要持续投加。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强污 泥厌氧发酵装置,包括上盖设有气体收集器的厌氧发酵罐罐体。该罐体 两侧上方分别设有进料管与出料管。罐体内还设有搅拌器。污泥储罐下 方通过污泥泵与罐体一侧上方的进料管连接。污泥储罐上部通过污泥回 流管与罐体另一侧上方的出料管连接。它的特点是:罐体内设有竖向环 状布置的碳棒。碳棒被连接件不锈钢丝相互连接并被固定件紧固于罐体 的内壁。碳棒的数量至少为3根。碳棒的直径范围为10-200mm,长度范 围为100-5000mm。当罐体的直径大于5米时,设置内外两圈碳棒,内外 两圈碳棒的径向间距为1m。当罐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时,碳棒的布置为矩 形。

  本技术方案提出在厌氧污泥发酵装置中设置少量碳棒,替代以往投 加大量载体以截留微生物的做法,即可获得明显的污泥分解和产甲烷效 率的提升。其原理是基于我们近期研究发现的厌氧消化的另外一种机 理:厌氧氧化菌可以直接分解有机物包括污泥中的大分子,并将氧化有 机物产生的电子,传递给产甲烷菌,产甲烷菌利用这些电子还原二氧化 碳为甲烷。为了提高污泥发酵的效果,需要提高厌氧氧化菌和产甲烷菌 之间的电子传递效率。在一般的厌氧体系内,这两类微生物依靠直接接 触、细菌的导电鞭毛连接或电子穿梭等方式进行电子交换。但是这些电 子交换方式只有在相邻、相近的微生物之间才可能进行,效率较低。而 导电性的碳棒投加到污泥厌氧发酵系统中,厌氧氧化微生物和产甲烷菌 之间即使不直接接触或没有导电性的细菌鞭毛连接,也可以进行长距离 的电子传递,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的空间。更为 重要的是,碳棒作为导体材料,具有比微生物鞭毛更加优越的导电性和 长距离传输电子的能力,且厌氧氧化微生物无需生长导电鞭毛,节约微 生物的能量消耗,因此有更高的生长速度,并更好参与污泥的水解酸化, 因此也提高污泥的水解酸化效率。

  在厌氧污泥中加入碳棒,厌氧氧化菌和产甲烷菌之间通过这种导性 材料进行电子交换。这样,具有宏观尺度的导电材料可以克服厌氧氧化 菌电子传递的不足以及与其他微生物空间距离的限制,提高污泥发酵效 率和产甲烷效率。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技术原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区 别于截留微生物的方法。本发明无需设置专门的填料层,而是直接将少 量碳棒置于厌氧发酵污泥中,简单易行,且不会堵塞反应器,仅需一次 性投加。该反应装置的其它部件(搅拌、气体收集、进出料等)、反应 温度、反应时间等,与现有污泥处理类似。

  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的增强污泥厌氧发酵装置具有下述明显的效 果:

  1)用碳棒作为导体材料,介入厌氧氧化菌和甲烷菌之间的电子传 递,使地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电子直接被产甲烷菌利用,还原二氧化 碳为甲烷,提高产甲烷量和污泥分解速度,该装置无需填料层,直接将 碳棒置于厌氧污泥消化池的污泥中即可,简单易行,便于安装与管理。

  2)碳棒方便安装和检修,易于布置在厌氧污泥发酵罐中。在发酵 罐中的布置方式,不会对厌氧污泥发酵系统的液流、气流等造成明显影 响,无堵塞问题,碳棒不会随水流失,有利于环保。

  3)不仅适用于新建甲烷化工程,对于现有厌氧装置的改造,也非 常简单,仅根据工艺需要投加不同规格的碳棒,即可提高污泥处理效率, 节省投资。

  4)碳棒廉价易得,一次投入长久有效,成本低,容易实现工业化 应用。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