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11.20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IPC分类号B09B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焦化污泥无害化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具体工艺如下:将焦化污泥放置于容器内,功能材料改性环糊精包于滤网内,放于焦化污泥的中,通过对焦化污泥进行搅拌,使二者接触,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本发明首次使用改性环糊精处理焦化污泥,经过改性环糊精处理后的焦化污泥,其有机污染物如苯类和酚类有机污染物浓度从50000mg/L降低到20mg/L;重金属离子(Cr,Ni等离子)的含量,从10000mg/L降低到10mg/L;有效去除焦化污泥的臭味;此种改性环糊精还可以进行再生处理,能够将焦化污泥处理成本降低,从0.5-2万元/吨污泥,降低到小于0.5万元/吨污泥;经无害化处理的焦化污泥可以进行资源再利用;减少和降低了焦化污泥对环境的污染,避免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焦化污泥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焦化污泥放置于容器内,功能材料改性环糊精包于滤网内,放于焦化污泥的中,通过对焦化污泥进行搅拌,使二者接触,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化污泥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A将制备的改性环糊精在50℃以上真空干燥中干燥24~32h;
B向容器中加入焦化污泥;
C将改性环糊精包于滤网内;
D将滤网内改性环糊精放置于焦化污泥中;
E对焦化污泥进行搅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焦化污泥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污泥也可以是其它工业废水处理后的污泥。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焦化污泥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改性环糊精对污泥中的苯类、酚类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离子都有吸附去除作用。
说明书
一种焦化污泥无害化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焦化污泥无害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焦化废水处理是焦化行业难题,焦化废水的成分复杂,能够被测出的有害物质就有100多种,经过工艺处理的焦化废水外排,剩余的污泥还没有处理措施。经过分析发现焦化污泥中含有苯类、酚类、以及多环芳烃等污染物,还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以及金属氧化物,所以无论将焦化污泥进行何种后续处理,都应该首先要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降低或除去其污染物。目前,焦化污泥常不经过任何无害化处理后,送入煤场,用于燃烧或炼焦等。这样污染物继续留在污泥中,造成二次污染,对环境有很大的污染。周玉青等(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1,27(5):477-480)在“用新型交联β-环糊精处理苯酚废水”一文中提到交联环糊精的再生吸附率达到88%以上,这一再生吸附是在不断补充损失量的情况下,文章没有提及交联β-环糊精在吸附和再生过程损失,以及如何解决这种损失。王海军等(生物加工过程,2013,11(6):82-85)在“HDI改性β-环糊精及其焦化废水处理”中发现,HDI-β-CD的吸附性能可以再生,重复再生10次后吸附率仍在58.1%,没有研究HDI-β-CD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损耗问题。李仲谨等(精细化工,2010,27(7):692-695)在“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的合成与表征”中使用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用反相乳液法合成了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微球粒径为10μm,没有研究其应用和再生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焦化污泥的无害化问题,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焦化污泥无害化处理方法,具体是使用自制的改性环糊精(具体制备方法见专利CN 201410639016.7),让其与焦化污泥充分混合后,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减少焦化污泥对环境的污染,并将焦化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进行再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焦化污泥放置于容器内,功能材料改性环糊精包于滤网内,放于焦化污泥的中,通过对焦化污泥进行搅拌,使二者接触,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具体步骤如下:
A 将制备的改性环糊精在50℃以上真空干燥中干燥24~32h;
B 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焦化污泥;
C 将改性环糊精包于滤网内;
D 将滤网内改性环糊精放置于焦化污泥中;
E 对焦化污泥进行搅拌。
优选的,步骤B中,污泥可以是焦化污泥,也可以是其它工业废水处理后的污泥。
本发明所述改性环糊精不仅对污泥中的苯类、酚类有机污染物有吸附作用,对重金属离子也有较好的去除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首次使用改性环糊精处理焦化污泥,经过改性环糊精处理后的焦化污泥,其有机污染物如苯类和酚类有机污染物浓度从50000mg/L降低到20mg/L;
2、重金属离子(Cr,Ni等离子)的含量,从10000mg/L降低到10mg/L;
3、有效去除焦化污泥的臭味;
4、此种改性环糊精还可以进行再生处理,能够将焦化污泥处理成本降低,从0.5-2万元/吨污泥,降低到小于0.5万元/吨污泥;
5、经无害化处理的焦化污泥可以进行资源再利用;
6、减少和降低了焦化污泥对环境的污染,避免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