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水方法

发布时间:2018-4-10 10:17:5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11.04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IPC分类号C02F3/06; C02F3/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水的方法,污水经调节池调节水量后进入初沉池,在初沉池中大颗粒悬浮物沉降下来,降低了进入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总固体生物絮体质量(SS)负荷;压缩机将空气打入曝气生物滤池底部,经曝气管均匀进入滤池,气、水同向向上流动,在滤池中通过生物膜的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距池顶1m处出水。本发明结合生物絮体和生物膜法的双重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利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污水经调节池调节水量后进入初沉池,在初沉池中大颗粒悬浮物沉降下来,降低了进入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总固体生物絮体质量(SS)负荷;压缩机将空气打入曝气生物滤池底部,经曝气管均匀进入滤池,气、水同向向上流动,在滤池中通过生物膜的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距池顶1 m处出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污水平均水温15~16℃,滤速6~7 m3/h;床高5.7 m;气-水比2∶1~1∶1;滤料装填高度4.5 m;反冲周期24~48 h,空床水力停留时间30~40 min。

  说明书

  一种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生物膜法中,如普通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底物的降解主要集中在生物膜上。生物接触氧化法普遍认为同时兼有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的作用,但因工艺操作上的原因,尽管滤料间生物絮体有一定的生物降解作用,但不具有截留、吸附底物的功能,使得生物絮体无法充分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便被气、水冲出池外,滤料间生物絮体的作用不明显,对底物去除作用不大,因而生物絮体在实际运行中也并未发挥较大的作用。 在填料间还存在大量活性污泥,这种污泥含有活性生物体、脱落生物膜、来自原污水中的悬浮物以及从污水中吸附的其他物质,总称为生物絮体.它在氧化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同时具有截留、吸附底物的作用,在整个曝气生物滤池运行过程中和生物膜一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有效利用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结合起来处理污水,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水的方法,污水经调节池调节水量后进入初沉池,在初沉池中大颗粒悬浮物沉降下来,降低了进入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总固体生物絮体质量(SS)负荷;压缩机将空气打入曝气生物滤池底部,经曝气管均匀进入滤池,气、水同向向上流动,在滤池中通过生物膜的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距池顶1 m处出水。

  污水平均水温15~16℃,滤速6~7 m3/h;床高5.7 m;气-水比2∶1~1∶1;滤料装填高度4.5 m;反冲周期24~48 h,空床水力停留时间30~40 min。

  球形陶粒外观为暗红色;直径3~5 mm;材质密度1.5 g/cm3;堆积密度0.84 g/cm3;孔隙率0.38。

  本发明结合生物絮体和生物膜法的双重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