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反应技术

发布时间:2018-4-10 14:29:4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9.09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反应装置,包括进水调节池、厌氧处理池、斜板沉淀池和生态处理池,个单元之间通过挡板隔离;厌氧处理池分为上行流厌氧池和下行流厌氧池;生态处理池分为上行流生态池和下行流生态池;进水调节池通过过水管连接上行流厌氧池;上行流厌氧池上部与下行流厌氧池上部连通;下行流厌氧池下部与斜板沉淀池下部连通;斜板沉淀池通过布水管连接下行流生态池;下行流生态池下部与上行流生态池下部连通;上行流生态池通过收水管连接生态处理池外部。本实用新型增大厌氧处理停留时间,促进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厌氧处理和斜板沉淀的沉淀作用,生态处理空气管的设置,缓解污水处理氧不足和易堵塞等缺点,为污水处理生物脱氮等创造有利条件。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水调节池、厌氧处理池、斜板沉淀池和生态处理池;

  所述进水调节池、厌氧处理池、斜板沉淀池和生态处理池之间通过挡 板隔离;

  其中,所述厌氧处理池分为上行流厌氧池和下行流厌氧池,且所述上 行流厌氧池和下行流厌氧池间通过隔板隔开;

  所述生态处理池分为上行流生态池和下行流生态池,且所述上行流生 态池和下行流生态池间通过隔板隔开;

  所述进水调节池通过过水管连接所述上行流厌氧池;

  所述上行流厌氧池上部与所述下行流厌氧池上部连通;

  所述下行流厌氧池下部与所述斜板沉淀池下部连通;

  所述斜板沉淀池通过布水管连接所述下行流生态池;

  所述下行流生态池下部与所述上行流生态池下部连通;

  所述上行流生态池通过收水管连接所述生态处理池外部;

  所述布水管包括布水主管和布水支管,所述布水主管一端连接所述斜 板沉淀池,所述布水主管上相互平行的连接有多个布水支管,且多个所述 布水支管置于所述下行流生态池上部;

  所述收水管包括收水主管和收水支管,所述收水主管一端置于所述生 态处理池外部,所述收水主管上相互平行的连接有多个收水支管,且多个 所述收水支管置于所述上行流生态池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反应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处理池设有蜂窝状填料;

  所述蜂窝状填料包括UPVC管和生物弹性填料,所述UPVC管将所述 生物弹性填料包裹在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反应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处理池下半部设有填料承托板,且所述填料承托板上 设有过水孔;

  所述蜂窝状填料垂直连接在所述填料承托板上,且所述蜂窝状填料为 多个,相互紧凑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反应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过水管一端连接所述进水调节池上半部;

  所述过水管另一端连接所述上行流厌氧池下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反应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斜板沉淀池下半部设有斜板承托板,且所述斜板承托板上 设有过水孔;

  所述斜插板倾斜连接在所述斜板承托板上,且所述斜插板为多个,以 相同间距相互平行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反应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支管上均匀设有多个布水孔;

  所述收水支管上均匀设有多个出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反应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处理池设有功能型填料;

  所述功能型填料分为多个层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反应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处理池中设有空气管;

  所述空气管包括空气主管和空气支管,所述空气主管一端置于所述生 态处理池外部,所述空气主管上连接有多个空气支管,且多个所述空气支 管垂直均匀插入所述功能型填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反应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支管上均匀设有多个通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反应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调节池、上行流厌氧池和下行流厌氧池中连接有抽泥 管;

  所述抽泥管一端分别置于所述进水调节池、上行流厌氧池和下行流厌 氧池外部,另一端分别置于所述进水调节池、上行流厌氧池和下行流厌氧 池底部。

  说明书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反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的一体化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 镇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使得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得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在 不断的增加。据测算,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年排放量约为80~90亿吨,由 于大量生产和生活废水未经处理排入各种水体,导致乡村的沟塘、水库等 已呈现出相当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亟需进行综合治理。

  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分布比较分散,且距离城镇较远,因此研 究一种投资少、处理效率高、适用于分散式小水量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 艺势在必行。

  目前,现有的技术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公开号为CN103880252A 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具体包括水 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膜生物反应器和消毒池,各处理单元按照工艺顺 序串联,污水由水解酸化池接入,经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生物膜过滤和 消毒处理后,由消毒池出水口出水。虽然运用该专利的农村生活污水一体 化处理设备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具有噪声小、臭气污染低等特点,但同时 其也存在着设备体积相对较大,占地面积大,设置的污泥回流装置需耗费 大量电能,脱氮除磷效果偏低等的不足。

  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具 有耐冲击负荷、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等优点,但其对供氧量的要求较为 严格,供氧不足是影响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限制性因子,特别是对氮的去 除。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新型生态净化技术,其具有投资运行 成本低廉、氮磷去除率高、管理维护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

  为此,本实用新型设计将厌氧处理、斜板沉淀、复合式垂直流生态滤 池等处理工艺进行集成,同时改进装置的结构,构建投资省、处理效率高、 适用于分散式小水量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农村生活污水 的一体化反应装置,通过将厌氧水解酸化处理、斜板沉淀处理与复合生态 滤池处理工艺进行集成,同时改进了湿地处理工艺中布水方式及集水散气 方式,从而提高人工湿地基质的复氧能力,为好氧/缺氧反应的进行创造了 有利条件,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反应装置,包括:进水调节池、厌氧处理 池、斜板沉淀池和生态处理池;

  进水调节池、厌氧处理池、斜板沉淀池和生态处理池之间通过挡板隔 离;

  其中,厌氧处理池分为上行流厌氧池和下行流厌氧池,且上行流厌氧 池和下行流厌氧池间通过隔板隔开;

  生态处理池分为上行流生态池和下行流生态池,且上行流生态池和下 行流生态池间通过隔板隔开;

  进水调节池通过过水管连接上行流厌氧池;

  上行流厌氧池上部与下行流厌氧池上部连通;

  下行流厌氧池下部与斜板沉淀池下部连通;

  斜板沉淀池通过布水管连接下行流生态池;

  下行流生态池下部与上行流生态池下部连通;

  上行流生态池通过收水管连接生态处理池外部;

  布水管包括布水主管和布水支管,布水主管一端连接斜板沉淀池,布 水主管上相互平行的连接有多个布水支管,且多个布水支管置于下行流生 态池上部;

  收水管包括收水主管和收水支管,收水主管一端置于生态处理池外 部,收水主管上相互平行的连接有多个收水支管,且多个收水支管置于上 行流生态池上部。

  优选的,厌氧处理池设有蜂窝状填料;蜂窝状填料包括UPVC管和生 物弹性填料,UPVC管将生物弹性填料包裹在内部。

  进一步优选的,厌氧处理池下半部设有填料承托板,且填料承托板上 设有过水孔;蜂窝状填料垂直连接在填料承托板上,且蜂窝状填料为多个, 相互紧凑排列。

  优选的,过水管一端连接进水调节池上半部;过水管另一端连接上行 流厌氧池下半部。

  优选的,斜板沉淀池下半部设有斜板承托板,且斜板承托板上设有过 水孔;斜插板倾斜连接在斜板承托板上,且斜插板为多个,以相同间距相 互平行排列。

  优选的,布水支管上均匀设有多个布水孔;收水支管上均匀设有多个 出水孔。

  优选的,生态处理池设有功能型填料;功能型填料分为多个层次。

  进一步优选的,生态处理池中设有空气管;空气管包括空气主管和空 气支管,空气主管一端置于生态处理池外部,空气主管上连接有多个空气 支管,且多个空气支管垂直均匀插入功能型填料。

  进一步优选的,空气支管上均匀设有多个通气孔。

  优选的,进水调节池、上行流厌氧池和下行流厌氧池中连接有抽泥管; 抽泥管一端分别置于进水调节池、上行流厌氧池和下行流厌氧池外部,另 一端分别置于进水调节池、上行流厌氧池和下行流厌氧池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体化反应装置具有以下优 点:

  (1)通过厌氧处理过程中的蜂窝状填料,有效的增大了污水在厌氧 处理过程的停留时间,促进污水与生物弹性填料上微生物的反应,通过厌 氧水解酸化反应大量去除有机物,降低污水中COD浓度和悬浮物,进而 增大污水中BOD5/CODcr的比值,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

  (2)通过斜板沉淀处理的结合应用,进一步提高污水沉淀效能;

  (3)通过在厌氧处理过程和斜板沉淀过程的沉淀作用,以及生态处 理过程中空气管的设置,能有效缓解污水处理过程中装置内复氧不足和易 堵塞等缺点,为污水处理的生物脱氮等过程创造有利条件。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