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4.07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IPC分类号C02F1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双动式螺旋压缩污泥脱水机,包括料斗、转轴、螺杆、推料杆、背压环、压料筒、送进装置、出水口和壳体;所述料斗与壳体相连,所述螺杆套装在转轴上,所述螺杆与壳体内表面相接触,所述螺杆一端端部套设有背压环;所述推料杆与螺杆端面相连,所述壳体上设有压料筒,所述压料筒与壳体相贯,所述推料杆、螺杆和压料筒的轴线共线;所述送进装置包括气缸、活塞和连杆;所述气缸与活塞相连,所述连杆一端与活塞相连,另一端与壳体相连,壳体上开设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是:通过螺杆带动压缩与通过送进装置带动推料杆在压料筒中完成压缩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同一形成中的双向运动压缩,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双动式螺旋压缩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转轴、螺杆、 推料杆、背压环、压料筒、送进装置、出水口和壳体;
所述料斗与壳体一端外表面相连,且一体成型;所述螺杆为锥状结构, 所述螺杆套装在转轴上,所述螺杆与壳体内表面相接触,在壳体上设有料斗 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螺杆的杆径逐渐增大;所述螺杆大径端端部 套设有背压环;
所述推料杆为锥状结构,所述推料杆大径端与螺杆小径端端面相连,且 所述推料杆的轴线与螺杆的轴线相重合;所述壳体上设有压料筒,所述压料 筒与壳体相贯,且所述压料筒的与推料杆的轴线相重合;
所述送进装置包括气缸、活塞和连杆;所述气缸与活塞相连,所述连杆 一端与活塞相连,另一端与壳体相连,所述壳体与送进装置相互平行;
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式螺旋压缩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套装在壳体内壁上,加装在壳体与螺杆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式螺旋压缩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 在壳体上设有料斗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壳体为孔径逐渐缩小的锥 状结构,且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壳体的大口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式螺旋压缩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料杆为螺杆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式螺旋压缩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杆上的螺距,随螺杆杆径增大而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式螺旋压缩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杆与推料杆一体成型。
说明书
双动式螺旋压缩污泥脱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脱水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动式螺旋压缩污 泥脱水机。
背景技术
污泥处理是整个污水处理过程的重要步骤,一般污泥在处理中可以分为 污泥脱水工艺和污泥干化工艺两种处理方式。针对污泥脱水工艺通常会采用 离心式、滤带式、螺旋环牒式及板框式脱水机。其中离心式污泥脱水机:由 转载和带空心转轴的螺旋输送器组成,污泥由空心转轴送入转筒,在高速旋 转产生的离心力下,产即被甩入转鼓腔内。由于比重不一样,形成固液分离。 污泥在螺旋输送器的推动下,被输送到转鼓的锥端由出口连续排出;液环层 的液体则由堰口连续“溢流”排至转鼓外靠重力排出。
目前市场常用的污泥脱水机普遍工作效率较低,同时由于能耗较高,造 成工作成本偏高以及由于高能耗带来的二次污染等问题,亟需技术人员做进 一步研发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向运动双向压缩式的污泥脱水 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动式螺旋压缩 污泥脱水机,包括料斗、转轴、螺杆、推料杆、背压环、压料筒、送进装置、 出水口和壳体;
所述料斗与壳体一端外表面相连,且一体成型;所述螺杆为锥状结构, 所述螺杆套装在转轴上,所述螺杆与壳体内表面相接触,在壳体上设有料斗 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螺杆的杆径逐渐增大;所述螺杆大径端端部 套设有背压环;
所述推料杆为锥状结构,所述推料杆大径端与螺杆小径端端面相连,且 所述推料杆的轴线与螺杆的轴线相重合;所述壳体上设有压料筒,所述压料 筒与壳体相贯,且所述压料筒的与推料杆的轴线相重合;
所述送进装置包括气缸、活塞和连杆;所述气缸与活塞相连,所述连杆 一端与活塞相连,另一端与壳体相连,所述壳体与送进装置相互平行;
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出水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套装在壳体内壁上,加装在壳体与螺 杆间。
进一步地,在壳体上设有料斗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上,所述壳体为孔 径逐渐缩小的锥状结构,且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壳体的大口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推料杆为螺杆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上的螺距,随螺杆杆径增大而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与推料杆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螺杆带动压缩与通过送进装 置带动推料杆在压料筒中完成压缩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同一形成中的双向运 动压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合于在生产中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