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4.04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IPC分类号C05F7/00; C05F17/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发酵堆肥装置,包括发酵室,污泥发酵堆肥装置包括翻运机,横移装置,负压装置和净化装置,发酵室内设有第一轨道,底部设有多个通孔,翻运机包括第一移动平台,第二移动平台和输送单元,第一移动平台设置在第一轨道上,第二移动平台和输送单元设置在第一移动平台上,负压装置包括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处设有进气控制板,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设有排气单元,净化装置与发酵室相邻设置,且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发酵室底部设有排水供气管与通孔连通。本实用新型利用翻运机达到多次搅拌翻堆的效果,同时,通过负压装置和净化装置不仅可实现发酵室内空气流通及净化排放气体,而且可防止肥料产生酸化或变质的情况。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发酵堆肥装置,包括发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室内设有第一轨道,发酵室底部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污泥发酵堆肥装置包括翻运机,横移装置,负压装置和净化装置,翻运机包括第一移动平台,第二移动平台和输送单元,所述第一移动平台设置在第一轨道上,第二移动平台和输送单元设置在第一移动平台上,所述负压装置包括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处设有进气控制板,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设有排气单元,所述净化装置与发酵室相邻设置,且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所述发酵室底部设有排水供气管,其与所述通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发酵堆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第二输送带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平台上,第一、第三输送带设置在第二移动平台上,所述第一输送带一端设有给料轮,另一端悬空于第二输送带上方,所述第三输送带的一端设置在第二输送带的输出端下方,所述第三输送带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翻运机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发酵堆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横移装置的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发酵堆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组件,集水槽和喷雾管,净化组件设置在所述排气口,所述集水槽和喷雾管设置在净化组件和排气单元之间,所述喷雾管和净化组件与集水槽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发酵堆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容纳器。
说明书
一种污泥发酵堆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发酵堆肥装置。
背景技术
堆肥是利用含有肥料成分的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加上泥土和矿物质混合堆积,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经过发酵腐熟、微生物分解而制成的一种有机肥料。目前,常见的发酵堆肥是通过将污泥堆放在空旷场地,经过长时间发酵成为有机肥料。上述方式的缺点在于有机肥料的生产速度较慢,且品质不高;其次,需要占据的底面面积较大,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臭味和蚊虫,影响周边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机肥料生产速度快,不影响周边环境的污泥发酵堆肥装置。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污泥发酵堆肥装置,包括发酵室,所述发酵室内设有第一轨道,发酵室底部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污泥发酵堆肥装置包括翻运机,横移装置,负压装置和净化装置,翻运机包括第一移动平台,第二移动平台和输送单元,所述第一移动平台设置在第一轨道上,第二移动平台和输送单元设置在第一移动平台上,所述负压装置包括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处设有进气控制板,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设有排气单元,所述净化装置与发酵室相邻设置,且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所述发酵室底部设有排水供气管,其与所述通孔连通。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优选的,所述输送单元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第二输送带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平台上,第一、第三输送带设置在第二移动平台上,所述第一输送带一端设有给料轮,另一端悬空于第二输送带上方,所述第三输送带的一端设置在第二输送带的输出端下方,所述第三输送带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翻运机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横移装置的侧面。
优选的,所述净化装置包括净化组件,集水槽和喷雾管,净化组件设置在所述排气口,所述集水槽和喷雾管设置在净化组件和排气单元之间,所述喷雾管和净化组件与集水槽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带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容纳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发酵堆肥装置可利用翻运机达到多次搅拌翻堆的效果,同时,通过负压装置和净化装置不仅可实现发酵室内空气流通及净化排放气体,而且可防止肥料产生酸化或变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