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抗生素废水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2018-4-23 15:10:3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1.29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先将废水混凝沉淀预处理,酸化处理后的上清液进入水解酸化池;在配水池中,将回流污泥、厌氧出水、水解酸化出水混合配比,同时调整PH值;调整后的废水进入厌氧处理阶段,在厌氧器中将大部分污染物质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同时产生沼气,三相分离器进行气-固-液进行分离,沼气由气室收集,污泥返回反应区,上清液一部分返回配水池进行配比,另一部分依次进入好氧处理阶段、深度处理。经过该工艺处理的抗生素废水彻底达标排放,各类污染物去除率达到99%以上,并且设施简单、操作简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水收集:将生产区内所有污水依靠重力流进行收集到调节池,通过水下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混合,调匀水质水量,确保系统能够连续均匀进水;

  (s2)混凝沉淀预处理:污水进入混凝沉淀反应器,在混凝沉淀反应器里,先将PH范围调节至6.5-7.0,再依次投加调配好的PAC和PAM,通过调pH、投加混凝剂PAC、高分子助凝剂PAM,沉淀污水中大部分悬浮固体杂质,上清液进入水解酸化池;

  (s3)水解酸化:在水解酸化池底部设置潜水推流搅拌机,防止污泥的沉积;在池中上部设置组合填料,用以附着污泥,增加池内污泥浓度,并降低出水悬浮物SS值,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并且减弱工业废水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BOD/COD比,以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

  (s4)配水:在配水池中,将回流污泥、EGSB厌氧出水、水解酸化出水以1:1:4进行混合配比,同时调整PH值至6.0-6.5;

  (s5)厌氧处理:配水池的出水从EGSB厌氧反应器底部的布水器进入,在该反应器中,在合适的pH(6.8-7.2)及温度下进行中温(33-35℃)厌氧,高分子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的挥发性有机酸和甲烷,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厌氧菌分解利用,将大部分污染物质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同时产生沼气,最后通过反应器内的三相分离器进行气-固-液进行分离,沼气由气室收集,固体颗粒污泥通过重力沉淀返回到反应区继续降解反应,上清液即处理好的出水一部分返回配水池进行稀释配比后由布水器再次进入厌氧系统,另一部分进入下一阶段好氧处理阶段;

  (s6)好氧处理:厌氧出水进入好氧系统,好氧微生物在O池里面的游离氧以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源,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稳定,同时自养型微生物进行硝化作用,把NH3氧化成亚硝酸盐,再氧化成硝酸盐,在A池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通过反硝化细菌,转化为气态氮和氧化亚氮,A池搅拌,O池供氧,从A池前端进水,O池末端出水回流到A池,混合液进入生物沉淀池沉淀,污泥部分回流,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并脱水后外运,上清液溢流进入深度治理系统;

  (s7)深度处理:上清液进入深度处理系统的四相催化氧化装置,投加催化剂硫酸亚铁和氧化剂双氧水,产生羟基自由基·OH,并鼓风曝气1小时,所述四项催化氧化装置中含有合金催化剂;四相催化氧化装置的反应出水进入到催化氧化反应池中,通过微孔曝气继续氧化反应,彻底氧化分解不可生物降解COD及色度,并形成大量黄褐色絮状体,悬浮于混合液中;催化氧化反应池的混合液进入化学沉淀池,在混合液中中投加浓度为30%的碱液,将混合液PH调至中性,再投加混凝剂PAC和高分子助凝剂PAM,将所述絮状体进行拦截、收集,污泥进入浓缩池处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催化剂以导流墙形式布置于所述四相催化氧化装置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底部设有若干组穿孔布水器,该池通过竖向折流板分成五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布所述组合填料,所述潜水推流搅拌机分别布置在第2、3区和第4、5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器,由一个主分离器及围绕该主分离器均匀布置的若干个次分离器构成,每个分离器呈圆柱状,分离器的内部设有一呈倒扣的漏斗状的隔离部件,该隔离部件下方设有反射板,通过该隔离部件,将反应器的上部空间分隔成气体通道、气室、沉淀区,所述反应器上方两侧均设有溢流堰槽,并且在主分离器与每个次分离器相对的面上分别开设有污泥回流口。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呈伞状,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呈15°夹角,板中间具有直径300mm孔洞,该反射板边缘通过若干支不锈钢管焊接在分离器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任一项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为可拆卸式,其由若干根穿孔布水管均匀分布于底部组成,并且两端伸出于反应器外部,每根布水管的两端均设有阀门,待处理的污水经由布水器一端进入反应器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分离器为8个,每个之间并联后与主分离器串联,每个分离器独立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6述的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由8根独立的穿孔布水管组成。

  说明书

  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高氨氮、高有机废水的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金霉素废水成分复杂,有机物浓度高CODcr10000mg/l左右,溶解性和胶体性固体浓度高,pH值经常变化,温度较高,带有颜色和气味,悬浮物含量高(SS=2000-3000mg/l),易产生泡沫,含有难降解物质和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等,属抗生素类难降解废水。但该类废水的可生化性≧0.3,即B/C比高,可生化性强,最节能有效的处理方法就是采用微生物处理技术。传统的工艺一般为厌氧+好氧工艺技术,但因高抗生素残留、高氨氮(NH3-N=600-800mg/l)、高硫(SO42-=2000-3000mg/l)及高氯的影响,普通的厌氧工艺很难发挥正常效果甚至完全失效,导致后续好氧系统也无法正常运行,从而能耗高、运行不稳定,而且根本达不到排放标准及要求,处理系统经常处于维持或瘫痪状态,造成企业无法正常生产甚至停产。摆脱企业生产中污染治理的困境,寻求一种高效稳定的抗生素污水处理工艺,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成为当前抗生素生产、制药行业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发明内容

  为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该处理工艺能保证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均能得到有效治理,同时该工艺的运行成本及维修费用低,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生素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水收集:将生产区内所有污水依靠重力流进行收集到调节池,通过水下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混合,调匀水质水量,确保系统能够连续均匀进水;

  (s2)混凝沉淀预处理:污水进入混凝沉淀反应器,在混凝沉淀反应器里,先将PH范围调节至6.5-7.0,再依次投加调配好的PAC和PAM,通过调pH、投加混凝剂PAC、高分子助凝剂PAM,沉淀污水中大部分悬浮固体杂质,上清液进入水解酸化池;

  (s3)水解酸化:在水解酸化池底部设置潜水推流搅拌机,防止污泥的沉积;在池中上部设置组合填料,用以附着污泥,增加池内污泥浓度,并降低出水悬浮物SS值,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并且减弱工业废水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BOD/COD(B/C比即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

  (s4)配水:在配水池中,将回流污泥、厌氧出水(EGSB厌氧出水)、水解酸化出水混合配比(1:1:4),同时调整PH值(6.0-6.5);

  (s5)厌氧处理:配水池的出水从EGSB厌氧反应器底部的布水器进入,在该反应器中,在合适的pH(6.8-7.2)及温度下进行中温(33-35℃)厌氧,高分子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的挥发性有机酸和甲烷,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厌氧菌分解利用,将大部分污染物质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同时产生沼气,最后通过反应器内的三相分离器进行气-固-液进行分离,沼气由气室收集,固体颗粒污泥通过重力沉淀返回反应区继续降解反应,上清液即处理好的出水一部分返回配水池进行稀释配比后由布水器再次进入厌氧系统,另一部分进入下一阶段好氧处理阶段。

  (s6)好氧处理:厌氧出水进入好氧系统,好氧微生物在O池里面的游离氧以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源,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稳定,同时自养型微生物进行硝化作用,把NH3氧化成亚硝酸盐,再氧化成硝酸盐,在A池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通过反硝化细菌,转化为气态氮和氧化亚氮,A池搅拌,O池供氧,从A池前端进水,O池末端出水回流到A池,混合液进入生物沉淀池沉淀,污泥部分回流,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并脱水后外运,上清液溢流进入深度治理系统;

  (s7)深度处理:上清液进入深度处理系统的四相催化氧化装置,投加催化剂硫酸亚铁和氧化剂双氧水,产生羟基自由基·OH,并鼓风曝气1小时,所述四项催化氧化装置中含有合金催化剂;四相催化氧化装置的反应出水进入到催化氧化反应池中,通过微孔曝气继续氧化反应,彻底氧化分解不可生物降解COD及色度,并形成大量黄褐色絮状体,悬浮于混合液中;催化氧化反应池的混合液进入化学沉淀池,在混合液中中投加浓度为30%的碱液,将混合液PH调至中性,再投加混凝剂PAC和高分子助凝剂PAM,将所述絮状体进行拦截、收集,污泥进入浓缩池处理系统。

  其中,所述合金催化剂以导流墙形式布置于所述四相催化氧化装置内。

  其中,所述水解酸化池底部设有若干组穿孔布水器,该池通过竖向折流板分成五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布所述组合填料,所述潜水推流搅拌机分别布置在第2、3区和第4、5区。

  其中,所述三相分离器,由一个主分离器及围绕该主分离器均匀布置的若干个次分离器构成,每个分离器呈圆柱状,分离器的内部设有一呈倒扣的漏斗状的隔离部件,该隔离部件下方设有反射板,通过该隔离部件,将反应器的上部空间分隔成气体通道、气室、沉淀区,所述反应器上方两侧均设有溢流堰槽,并且在主分离器与每个次分离器相对的面上分别开设有污泥回流口。

  其中,所述反射板呈伞状,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呈15°夹角,板中间具有直径300mm孔洞,该反射板该反射板边缘通过若干支不锈钢管焊接在分离器的侧壁上。

  其中,所述布水器为可拆卸式,其由若干根穿孔布水管均匀分布于底部组成,并且两端伸出于反应器外部,每根布水管的两端均设有阀门,待处理的污水经由布水器一端进入反应器内部。

  其中,所述次分离器为8个,每个之间并联后与主分离器串联,每个分离器独立工作。

  其中,所述布水器由8根独立的穿孔布水管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抗生素类废水彻底设施达标排放,各类污染物去除率达到99%以上。

  2.设施简单、操作简便、劳动强度低、运行稳定、便于管理,高效运转。

  3.(EGSB)厌氧系统动力消耗少,运行成本低,产生清洁无污染能源-------沼气。

  4.(A/O)好氧系统抗冲击负荷强,脱氮效果好,COD、氨氮去除率高。

  5.四相催化氧化技术为整个处理系统严格把关,确保污水严格实施达标排放。

  6.水解酸化、(EGSB)厌氧、(A/O)好氧、四相催化氧化技术为抗生素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