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活性膜生物反应器及TF微滤技术污水利用

发布时间:2018-4-23 15:49:0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3.11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活性膜生物反应器及TF微滤装置的污水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本体、曝气组件、膜生物反应组件及活性载体组件,其中,上述本体的内部为空腔结构,曝气组件设置在本体的底部,膜生物反应组件及活性载体组件由下而上依此设置在本体内;污水经本体的上部进入活性载体组件中,经活性载体组件进行生物溶解后,进入膜生物反应组件中进行过滤。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工艺设备相对集中,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及智能化管理,与传统的工艺相比,无需混凝、絮凝、砂滤,工艺过程简单,易控制,其过滤出水水质高于传统工艺,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水处理。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活性膜生物反应器及TF微滤装置的污水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曝气组件、膜生物反应组件及活性载体组件,其中,上述本体(1)的内部为空腔结构,曝气组件设置在本体(1)的底部,膜生物反应组件及活性载体组件由下而上依此设置在本体(1)内;污水经本体(1)的上部进入活性载体组件中,经活性载体组件进行生物溶解后,进入膜生物反应组件中进行过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活性膜生物反应器及TF微滤装置的污水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组件包括进气管(2)、环状导气管(3)及气孔(4),其中,上述进气管(2)包括二个,两进气管(2)分别设置在本体(1)的两侧,并插入本体(1)内,进气管(2)的外端连接外设的气压装置,以便供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活性膜生物反应器及TF微滤装置的污水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状导气管(3)设置在本体(1)的底部,环状导气管(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述进气管(2)内端,并与进气管(2)连通,进气管(2)将气体导入环状导气管(3)内;上述气孔(4)包括至少二个,各气孔(4)沿环状导气管(3)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并与环状导气管(3)的内部连通,高压气体经气孔(4)导出至本体(1)内,以便搅动本体(1)内的液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活性膜生物反应器及TF微滤装置的污水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生物反应组件包括过滤套(5)、压环(7)及盖帽(8),其中,上述过滤套(5)为筒状结构,过滤套(5)的底部两侧分别开有半圆形嵌槽(A),嵌槽(A)嵌入在上述进气管(2)上,以便限位固定过滤套(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活性膜生物反应器及TF微滤装置的污水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套(5)的内部设有支撑环(6),支撑环(6)沿过滤套(5)的内壁周缘延伸,形成环状的支撑面,该支撑面上放置多层叠加结构的过滤膜,并通过压环(7)压紧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活性膜生物反应器及TF微滤装置的污水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帽(8)盖设在上述过滤套(5)上,盖帽(8)的底部设有卡槽(B),卡槽(B)可拆卸地卡设在上述过滤套(5)上;卡槽(B)的顶板上开设有至少二个第一通孔(9),以便污水进入过滤套(8)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活性膜生物反应器及TF微滤装置的污水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载体组件包括载体盒(10)及活性载体(12),其中上述载体盒(10)设置在上述盖帽(8)上,载体盒(10)的底板上设有至少二个第二通孔(11);上述活性载体(12)包括至少二个,各活性载体(12)填放在载体盒(10)内,活性载体(12)上吸附有固定态特种菌,以便熔接污水中的溶解性难降解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活性膜生物反应器及TF微滤装置的污水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载体(12)为球状结构,由两个半球结构可拆卸地连接形成,球状结构的外壁上开有至少二个第三通孔(14),以便增大吸附面积,该球状结构的内部为空腔结构,该空腔结构内放置有内球体(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活性膜生物反应器及TF微滤装置的污水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球结构通过插杆(15)可拆卸地连接,插杆(15)设置在其中一个半球结构的侧壁上,另一个半球结构的侧壁上设有插孔,插杆插入插孔内,以便连接两半球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活性膜生物反应器及TF微滤装置的污水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1)的底部设有出水管(16),以便将本体(1)中过滤后的水导出。

  说明书

  一种基于活性膜生物反应器及TF微滤装置的污水水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指一种基于活性膜生物反应器及TF微滤装置的污水水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 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有毒污染物等。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 工业废水,是工业污染引起水体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业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工业废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厂种类不同而千差万别,即使是同类工厂,生产过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质和量也不一样。工业除了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引起污染外,固体废物和废气也会污染水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污水问题日益严重,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存在污水处理不彻底,工艺流程长,设备占用面积及空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活性膜生物反应器及TF微滤装置的污水水循环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活性膜生物反应器及TF微滤装置的污水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本体、曝气组件、膜生物反应组件及活性载体组件,其中,上述本体的内部为空腔结构,曝气组件设置在本体的底部,膜生物反应组件及活性载体组件由下而上依此设置在本体内;污水经本体的上部进入活性载体组件中,经活性载体组件进行生物溶解后,进入膜生物反应组件中进行过滤。

  优选地,所述的曝气组件包括进气管、环状导气管及气孔,其中,上述进气管包括二个,两进气管分别设置在本体的两侧,并插入本体内,进气管的外端连接外设的气压装置,以便供气。

  优选地,所述的环状导气管设置在本体的底部,环状导气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述进气管内端,并与进气管连通,进气管将气体导入环状导气管内;上述气孔包括至少二个,各气孔沿环状导气管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并与环状导气管的内部连通,高压气体经气孔导出至本体内,以便搅动本体内的液体。

  优选地,所述的膜生物反应组件包括过滤套、压环及盖帽,其中,上述过滤套为筒状结构,过滤套的底部两侧分别开有半圆形嵌槽,嵌槽嵌入在上述进气管上,以便限位固定过滤套。

  优选地,所述的过滤套的内部设有支撑环,支撑环沿过滤套的内壁周缘延伸,形成环状的支撑面,该支撑面上放置多层叠加结构的过滤膜,并通过压环压紧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盖帽盖设在上述过滤套上,盖帽的底部设有卡槽,卡槽可拆卸地卡设在上述过滤套上;卡槽的顶板上开设有至少二个第一通孔,以便污水进入过滤套内。

  优选地,所述的活性载体组件包括载体盒及活性载体,其中上述载体盒设置在上述盖帽上,载体盒的底板上设有至少二个第二通孔;上述活性载体包括至少二个,各活性载体填放在载体盒内,活性载体上吸附有固定态特种菌,以便熔接污水中的溶解性难降解物。

  优选地,所述的活性载体为球状结构,由两个半球结构可拆卸地连接形成,球状结构的外壁上开有至少二个第三通孔,以便增大吸附面积,该球状结构的内部为空腔结构,该空腔结构内放置有内球体。

  优选地,所述的半球结构通过插杆可拆卸地连接,插杆设置在其中一个半球结构的侧壁上,另一个半球结构的侧壁上设有插孔,插杆插入插孔内,以便连接两半球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本体的底部设有出水管,以便将本体中过滤后的水导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规模化污水水循环利用,研究开发出将活性膜生物反应器和高效TF微滤结合的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设备。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工艺设备相对集中,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及智能化管理。本实用新型的膜生物组件和活性载体组件的结合为活性膜生物反应器MAC是膜生物反应器与固化有特种菌的活性载体的有机结合,特种菌在反应器中以固定态和游离态两种形式存在,游离态特种菌主要降解未被吸附的溶解性难降解物质,固定态特种菌吸附于活性载体上,活性载体还可以吸附生物絮体、胶质和部分溶解性难降解物质,一方面有利于特种菌对溶解性难降解物质的降解,降解的过程既是活性载体的再生过程,二者连续循环;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活性污泥的性能,减缓膜污染进程,并减少剩余污泥产量。同时膜组件底部设有曝气装置,除了满足活性超滤膜生物反应器的需氧量,还能够冲刷膜表面附着的微生物、胶质和生物絮体等物质,减缓膜污染。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可代替传统的深度过滤设备,与传统的工艺相比,无需混凝、絮凝、砂滤,工艺过程简单,易控制,其过滤出水水质高于传统工艺,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水处理。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