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11.14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IPC分类号C02F3/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狭长河道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包括集水池,还包括由若干个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构成的长形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组,长形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渠和出水渠,进水渠通过布水管与各个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连通,各个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内均设置有与出水渠连通的出水收集管,集水池与进水渠连通,出水渠还与出水展示池连通。本发明专门针对狭长河道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技术,可不占用河道周边土地,利用河道直接进行处理。依据河道现有地形设置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污染物进行去除,并搭配设置生态调节池和出水展示池兼以景观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适用于狭长河道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包括集水池(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若干个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3)构成的长形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组,长形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渠(2)和出水渠(5),进水渠(2)通过布水管与各个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3)连通,各个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3)内均设置有与出水渠(5)连通的出水收集管(12),集水池(1)与进水渠(2)连通,出水渠(5)还与生态调节池(4)和出水展示池(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狭长河道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池(1)设置在长形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组的一端,出水展示池(6)设置在长形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组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狭长河道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渠(2)的宽度沿进水渠进水纵向流向逐步减小,所述的出水渠(5)的宽度沿出水渠的出水纵向流向逐步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狭长河道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调节池(4)内设置有生态调节池折流板(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狭长河道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调节池(4)插入设置在长形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组的中部和尾部。
说明书
一种适用于狭长河道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技术涉及狭长河道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狭长河道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适用于狭长河道污水处理。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从20世纪70年代在土地处理、稳定塘、生物滤池等污水处理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它主要是利用湿地植物、微生物及土壤(或填料)的综合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具有构造简单、处理费用低、并且具有景观效果等优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技术在处理生活污水、地表水、面源污染等方面得到了逐渐广泛的应用。
目前人工湿地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而河道中人工湿地的构建仍比较少见。河道人工湿地构建的目的就是处理河道河水或者处理后排入河道污水,当前有两种构建方式,一种是体外处理,另一种是体内处理。前者是在河道的周边地区进行人工湿地的建设,将污水排入这片湿地,经湿地处理之后再重新回到河道;后者是直接在河道进行人工湿地的建设,处理之后再汇入河道。目前第一种较为常见,且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在较为狭长的河道周围没有足够可供建设的土地,这就极大限制了第一种体外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建设及应用。且两种方式比较,第二种人工湿地更加接近于自然界中的湿地,方便管理,结构简单,成本也不高,还可以美化生态环境,让河道中的各种生物可以栖息。因此,如何在狭长河道内建造人工湿地对河道河水及排入河道的污水进行净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在狭长河道河床内建造的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其目的在于通过进/出水渠的变化调节河道内各湿地的水力负荷、水质负荷一致,并配置生态调节池与出水渠相连,搭配以景观性。由于河道过于狭长,潜流人工湿地的配水不易均匀,因而限制了各湿地床块对河道污水的水量和水质的净化效果,因而本装置设计了具有渐变宽度的进/出水渠的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使进入每个湿地床体的水量及水质均保持一致,有利于整体河道内的污水净化。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适用于狭长河道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包括集水池,还包括由若干个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构成的长形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组,长形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渠和出水渠,进水渠通过布水管与各个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连通,各个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内均设置有与出水渠连通的出水收集管,集水池与进水渠连通,出水渠还与生态调节池和出水展示池连通。
如上所述的集水池设置在长形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组的一端,出水展示池设置在长形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组的另一端。
如上所述的进水渠的宽度沿进水渠进水纵向流向逐步减小,所述的出水渠的宽度沿出水渠的出水纵向流向逐步增大。
如上所述的生态调节池内设置有生态调节池折流板。
如上所述的生态调节池插入设置在长形垂直流人工湿地床体组的中部和尾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填补国内空白,是针对狭长河道污水处理问题专门开发的一种处理系统及装置;
2、安装施工简单,依据需处理河道地形进行施工安装,土建工程量较少;
3、管理方便,无动力消耗,只需每年冬季收割植物。
4、系统景观性较强,在河道人工湿地中种植有挺水植物,生态调节池及出水展示池中种植浮水、沉水植物等,与河道周边景观形成统一系统。
5、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指标可达地表水Ⅳ类标准,直接排入河道系统。
本发明是专门针对狭长河道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技术,可不占用河道周边土地,利用河道直接进行处理。依据河道现有地形设置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污染物进行去除,并搭配设置生态调节池和出水展示池兼以景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