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剑麻废水生产茶叶叶面肥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8-4-29 15:36:0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09.30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IPC分类号C05G3/00; C05G3/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剑麻废水生产茶叶叶面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包括新鲜剑麻废水、有机酸、微量元素、害虫驱避剂和表面活性剂;其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新鲜剑麻废水75~85重量份,微量元素0.5~1.0重量份,有机酸3~6重量份,害虫驱避剂1~2重量份以及表面活性剂0.1~0.5重量份。本茶叶叶面肥经发酵而成,利用剑麻加工后的废水为主要原料来生产,不仅变废为宝,还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生产成本低;配入了合理的害虫驱避剂和微量元素养分,能够快速补充茶叶的营养成分,促进茶叶快速生长,同时趋避叶面害虫,相对常规无机肥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剑麻废水生产茶叶叶面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包括新鲜剑麻废水、有机酸、微量元素、害虫驱避剂和表面活性剂;其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新鲜剑麻废水75~85重量份,微量元素0.5~1.0重量份,有机酸2~3重量份,害虫驱避剂1~2重量份以及表面活性剂0.1~0.5重量份;

  所述的剑麻废水为将剑麻叶片经过挤压出剑麻废渣水,再将剑麻废渣水过滤除去剑麻废渣,即得到剑麻废水,剑麻废水必须在当天用完;

  其生产过程为:按上述配方称取新鲜剑麻废水、有机酸、微量元素、害虫驱避剂和表面活性剂,搅拌混合均匀后放入密闭的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30~50℃,发酵时间为10~15天,再将发酵后的有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即得到水果叶面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剑麻废水生产茶叶叶面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元素为Cu、Fe、Zn、Mn、B的水溶性化合物;Cu、Fe、Zn、Mn、B水溶性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1:1:0.5: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剑麻废水生产茶叶叶面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量元素Cu、Fe、Zn、Mn、B的水溶性化合物为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锰、四硼酸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剑麻废水生产茶叶叶面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酸为柠檬酸、草酸、乙酸、苹果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剑麻废水生产茶叶叶面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害虫驱避剂的材料成分为:苦楝叶、大蒜头、艾叶、辣蓼和薄荷叶,使用方法是将上述材料打碎粗至60~70目,加 5~10 倍水,煮沸半小时,取滤液真空浓缩至比重为1.25后即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剑麻废水生产茶叶叶面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是洗手果的浸泡液,或者是我们平时洗碗、洗食品使用的洗洁精。

  说明书

  剑麻废水生产茶叶叶面肥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施用于茶叶的剑麻废水生产叶面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剑麻是一种宝贵的亚热带作物资源,别名凤尾兰,菠萝花,厚叶丝兰,凤尾丝兰,拉丁学名:Agave sisalana Perr. ex Engelm,多年生叶纤维作物,原产于中美洲热带、亚热带高温、少雨的半荒漠地区,剑麻叶片显剑形,硬而狭长。剑麻具有喜温、耐旱的特点,其纤维具有色泽洁白、质地坚韧、拉力强、弹性好、耐海水浸泡、耐酸碱、耐摩擦、不易脆断、不易打滑的特点。传统的剑麻生产主要产品为剑麻纤维,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如今的剑麻制品已成为十几个系列上千个规格品种,广泛应用于工矿、电力、冶金、运输、农牧渔业、航海等方面。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剑麻生产国,近年来,随着绿色革命和剑麻新产品的开发,剑麻作为稀缺性资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剑麻“怕平不怕坡,怕水不怕旱”的种植特点,以及较高的经济效益,正日益成为千家万户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目前,中国剑麻保持着约12000公顷以上的种植面积和年产近40000吨剑麻纤维,总产量占了世界总水平的15%,单产每公顷超过3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居世界首位。中国原产的剑麻产品在1979年首次进入世界市场,现在已经出口到欧洲、美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30多个国家。剑麻产品的范围从1979年最初的纤维和绳已经扩大到目前的14个品种500多个产品。另外,近几年来每年都有10000吨以上的剑麻纱、剑麻手工艺品和剑麻地毯出口,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在国际市场中,纤维产品的竞争还处于劣势,因此必须在剑麻综合利用开发上下功夫,降低剑麻加工成本,增强剑麻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剑麻综合利用率和产业整体价值。

  广西是剑麻适种区,现种植有剑麻约25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55%,其中可收割面积约20万亩,按广西全部可收割面积约20万亩剑麻按亩产8吨计,将会产出140多万吨的废水、废渣。广西是全国最大的剑麻产地,所生产的纤维为国家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抽取纤维后的产生大量的剑麻废水(废汁)的处理是困扰剑麻加工企业的一大难题。传统的剑麻生产主要产品为剑麻纤维,但剑麻纤维约占剑麻叶片的5%,即剑麻90%以上的物质未得到综合利用,白白浪费了麻渣和叶汁中的有价值成分,剑麻废水富含糖类、蛋白质、皂苷、生物碱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如果不能综合利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直接排放还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

  因此,充分利用大量的剑麻废水(废汁)来生产肥料,不但可以提高剑麻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又能变废为宝,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剑麻废水生产茶叶叶面肥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剑麻加工后的废水为主要原料来生产,不仅变废为宝,还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生产成本低;配入了合理的害虫驱避剂和微量元素养分,能够快速补充茶叶的营养成分,促进茶叶快速生长,同时趋避茶叶害虫,相对常规无机肥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剑麻废水生产茶叶叶面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包括新鲜剑麻废水、有机酸、微量元素、害虫驱避剂和表面活性剂;其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新鲜剑麻废水75~85重量份,微量元素0.5~1.0重量份,有机酸3~6重量份,害虫驱避剂1~2重量份以及表面活性剂0.1~0.5重量份;

  所述的剑麻废水为将剑麻叶片经过挤压出剑麻废渣水,再将剑麻废渣水过滤除去剑麻废渣,即得到剑麻废水,剑麻废水必须在当天用完;

  其生产过程为:按上述配方称取新鲜剑麻废水、有机酸、微量元素、害虫驱避剂和表面活性剂,搅拌混合均匀后放入密闭的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30~50℃,发酵时间为10~15天,再将发酵后的有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即得到水果叶面肥。

  以上所述微量元素为Cu、Fe、Zn、Mn、B的水溶性化合物;Cu、Fe、Zn、Mn、B水溶性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1:1:0.5:0.5。

  以上所述的微量元素Cu、Fe、Zn、Mn、B的水溶性化合物为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锰、四硼酸钠。

  以上所述有机酸为柠檬酸、草酸、乙酸、苹果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以上所述的害虫驱避剂的材料成分为:苦楝叶、大蒜头、艾叶、辣蓼和薄荷叶,使用方法是将上述材料打碎粗至60~70目,加 5~10 倍水,煮沸半小时,取滤液真空浓缩至比重为1.25后即得。

  以上所述的表面活性剂是洗手果的浸泡液,或者是我们平时洗碗、洗食品使用的洗洁精。

  苦楝叶为楝科植物楝(Melia azedarach L)和川楝(M.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叶,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草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是一种资源十分丰富的植物;苦楝叶对昆虫,例如红蜘蛛、白蛾蜡蝉等,具有很强的拒食、忌避作用,已经开发为一种新型的植物性杀虫剂,作为中药使用的时候,辣蓼用于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湿疹瘙痒,疮癣疥癞,蛇虫咬伤,滴虫性阴道炎,疝气疼痛,跌打肿痛。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的干燥叶,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湖北蕲州(李时珍的家乡)产者为佳,称“蕲艾”,因其得土气之宜,叶厚而绒多,用作灸治的材料,功力最大。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艾叶味辛、苦,性温,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研究表明,艾叶精油对玉米象的杀虫效果24 h后达到LD50为0.024μL/cm3,对杂拟谷盗72 h后LD50为0.030μL/cm3。

  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属蓼科(Polygonaceae)蓼属(Polygonum L.)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草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是一种资源十分丰富的植物;辣蓼对昆虫,例如蚜虫、介壳虫等,具有很强的拒食、忌避作用,已经开发为一种新型的植物性杀虫剂,作为中药使用的时候,辣蓼用于痢疾,泄泻,乳蛾,疟疾,风湿痹痛,跌打肿痛,崩漏,痈肿疔疮,瘰疬,毒蛇咬伤,湿疹,脚癣,外伤出血。

  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别名蕃荷菜、菝蕑、吴菝蕑、南薄荷、猫儿薄苛、野薄荷、升阳菜薄苛、蔢荷、夜息药、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鱼香草、香薷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全株气味芳香,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薄荷内含有较多成分,如薄荷醇、薄荷酮、薄荷酯、柠檬烯等物质,能有效驱避多种害虫,国内外学者发现,薄荷对仓储害虫玉米象、水稻象鼻虫、红面粉甲虫有杀灭活性,对蚊子、苍蝇具有趋避作用,对蓟马等有拒食活性。

  以上所述的表面活性剂是洗手果的浸泡液,或者是我们平时洗碗、洗食品使用的洗洁精。

  洗手果分布于华东、中南至西南地区,学名无患子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SapindusmukorossiGaertn,很多地方有野生和种植,洗手果浸泡液还可以起到杀虫和驱虫作用,所述的洗手果的浸泡液是将1公斤洗手果打碎后用10-15公斤清水浸泡得到的液体,洗手果浸泡液还可以起到杀虫和驱虫作用。

  本发明茶叶叶面肥的施用方法:在茶叶发芽前15天开始喷施茶叶叶面及枝干,隔5~6天再次喷施,亩喷施肥量60~80斤;在春茶结束后,立即进行夏季叶面肥喷施,每隔 5~6 天喷一次,共喷施两次,亩喷施费量为50~60斤,必要时与根部施肥相结合。施肥时,将叶面肥稀释至100~200倍喷施,最适宜在上午9时以前或是在下午4时以后进行喷肥,喷肥应以嫩梢、幼叶和叶面为主,喷肥力求雾粒细微,以利均匀密布,喷至叶片全部湿润,肥液欲滴而不下落为度。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的叶面肥利用剑麻加工后的废水为主要原料来生产,剑麻废水富含糖类、蛋白质、皂苷、生物碱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生产的茶叶叶面肥肥效好。

  2、本发明的叶面肥利用剑麻加工后的废水为主要原料来生产,不仅变废为宝,还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生产成本低,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我国剑麻的综合开发领域提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3、原料易得:该茶叶叶面肥所需原料来源主要为利用剑麻加工后的废水,广西是剑麻种植大省,现种植有剑麻约25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55%,其中可收割面积约20万亩,按广西全部可收割面积约20万亩剑麻按亩产8吨计,将会产出140多万吨的废水、废渣。

  4、本发明的茶叶叶面肥生产过程添加表面活性剂,使得叶面肥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较强的粘附力、极佳的延展性、气孔渗透率和良好的抗雨冲刷性,大大提高了叶面肥料的有效利用率,降低肥料投放量,减少肥料使用量,提高使用肥料的安全性。

  5、改善环境无污染:本叶面肥可消除化肥带来的副作用,减少对土壤的污染,改善环境。

  6、肥效优:在生产过程中根据茶叶生长需要配入了合理的微量元素养分,能快速补充水果微量元素及其他营养成分,促进果实膨大,增加单果重,并且果实无苦痘病、黑红点病发生。

  7、茶树免疫力提高。本发明的茶叶叶面肥的发酵产物对多种病虫害均有抑制作用,如剑麻废水含有的皂苷具有杀菌抑菌作用,而氨基酸又可以提高茶树对病虫害的免疫力,因此使用该叶面肥对茶树病虫害均有不错的抑制效果。

  8、增产效果明显。多地试验表明,使用本发明的茶叶叶面肥,茶叶亩产可提高平均10~20%左右,相对常规无机肥增产效果明显。

  9、某些微量元素如铁、锰、铜、锌、锰等,如果作根施,易被土壤固定,影响施用效果,而采用叶面喷施就不会受土壤条件的限制,特别是本发明剑麻加工后的废水含有剑麻生物酶,能够络合铁、锰、铜、锌、锰,不需要单独将微量元素制备成络合物就可以为茶树吸收;茶树和其他深根系作物某些营养元素吸收量比较少,如果采用传统的施肥方法难以施到根系吸收部位,也不能充分发挥其肥效,而叶面喷施则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10、本发明的茶叶叶面肥中含有害虫驱避剂,可以有效趋避茶树种植过程中地老虎、金龟子、白蚁等害虫对茶树根的危害,不仅对茶树无化学污染,减少了农药施用后对茶叶的残留,减少对人体危害,为无公害或绿色茶叶的生产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