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处理污水中氮磷人工湿地

发布时间:2018-5-1 19:51:0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06.27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IPC分类号C02F3/34; C02F3/3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处理污水中氮磷的人工湿地,包括床体(1)、设置在床体(1)一端的布水管(2)以及设置在床体(1)另一端的集水管(3),在床体(1)内的布水管(2)端和集水管(3)端从外向内依次均填充有粗砾石(4)、中砾石(5)和细砾石(6),在床体(1)的中部从上至下依次填充细沙层(8)和粗砂层(7),在细沙层(8)上种植有净化植物(9)。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防止填料层及布水管和集水管所处区域发生堵塞,人工湿地中水流的水力负荷高,氮磷去除效果稳定。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处理污水中氮磷的人工湿地,包括床体(1)、设置在床体(1)一端的布水管(2)以及设置在床体(1)另一端的集水管(3),其特征在于:在床体(1)内的布水管(2)端和集水管(3)端从外向内依次均填充有粗砾石(4)、中砾石(5)和细砾石(6),在床体(1)的中部从上至下依次填充细沙层(8)和粗砂层(7),在细沙层(8)上种植有净化植物(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中氮磷的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水管(2)高于床体(1)上表面,集水管(3)设置在床体(1)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中氮磷的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粗砾石(4)、中砾石(5)和细砾石(6)均为石灰石,所述的粗砾石(4)的粒径为20~60mm,中砾石(5)的粒径为5~10mm,细砾石(6)的粒径为1~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中氮磷的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沙层(8)和粗砂层(7)均为石英砂,所述的细沙层(8)的粒径为1~3mm,粗砂层(7)的粒径为3~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中氮磷的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化植物(9)为芦竹、水葱、风车草、再力花、美人蕉或茭白。

  说明书

  一种处理污水中氮磷的人工湿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污水中氮磷的人工湿地,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氮磷是各种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所以污水除氮磷对于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常用于去除生活污水、工业和农业污水中的氮磷,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投资低及运行管理水平要求不高等优点,研究人工湿地系统中污水氮磷的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应用价值。然而,现有的潜流式人工湿地常采用土壤作为填料,且布水管和集水管均埋设在床体内,随着人工湿地的运行,有机质会逐渐积累于布水管和集水管所处区域,导致布水管和集水管堵塞,在人工湿地上形成了表面漫流,使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减小,污水处理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氮磷去除效果稳定,且布水管和集水管不易堵塞的处理污水中氮磷的人工湿地,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处理污水中氮磷的人工湿地,包括床体、设置在床体一端的布水管以及设置在床体另一端的集水管,在床体内的布水管端和集水管端从外向内依次均填充有粗砾石、中砾石和细砾石,在床体的中部从上至下依次填充细沙层和粗砂层,在细沙层上种植有净化植物;

  所述的布水管高于床体上表面,集水管设置在床体底部;

  所述的粗砾石、中砾石和细砾石均为石灰石;所述的粗砾石的粒径为20~60mm,中砾石的粒径为5~10mm,细砾石的粒径为1~3mm;

  所述的细沙层和粗砂层均为石英砂;所述的细沙层的粒径为1~3mm,粗砂层的粒径为3~5mm;

  所述的净化植物为芦竹、水葱、风车草、再力花、美人蕉或茭白。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为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同时采用不同粒径的石灰石和石英砂作为人工湿地的填料,水利负荷高,且污水在填料表面下渗流时,被填料层逐层过滤、截留和吸附,并通过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将污水中的氮磷氧化还原、吸收,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此外,本实用新型在布水管和集水管所处区域进行合理布置,避免填料或有机物质在布水管和集水管区域积累而发生堵塞。因此,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防止填料层及布水管和集水管所处区域发生堵塞,人工湿地中水流的水力负荷高,氮磷去除效果稳定。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