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07.15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处理皮革生产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池、厌氧反应池和SBR池,所述的预处理池、厌氧反应池和SBR池依次连通。本系统能够完成所有的污水处理流程,大大的减轻了已有污水处理设施的皮革厂的改造压力,增加了原有构筑物的利用率,减轻了企业负担。本系统解决了皮革生产废水总氮脱除的处理难题,总氮去除率大90%以上,进水总氮>600mg/l情况下,出水总氮可<50mg/l。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处理皮革生产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池、厌氧反应池和SBR池,所述的预处理池、厌氧反应池和SBR池依次连通;所述的SBR池设有NAS系统。
说明书
一种处理皮革生产废水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产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皮革生产中废水的处理系 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聚氨酯(PU)合成革生产中,基本上都是采用溶剂型树脂生产。溶 剂型聚氨酯树脂中含有70%~80%的二甲基甲酰胺、甲苯等有毒有害的有机溶 剂,在合成革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水,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PU皮革生产废水主要含有主要污染因子有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 氮、DMF、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悬浮物(SS),是一种高COD、高总氮的难处 理的废水。
传统的A/O工艺总氮的去除率与硝化回流比有关,在氨氮和有机氮被完全 转化为硝基氮的情况下,A/O工艺总氮脱除率为:
F=N/(N+1)
F:总氮脱除率
N:硝化回流比
传统废水处理工程硝化回流比大多为200~300%,总氮脱除率最高为 67~75%,生化处理出水中仍含有大量的氮素,且基本都是硝基氮。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对废水排放的污染物限值也越 来越高,尤其对氮素的排放要求更加严格。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明确 提出将氮氧化物排放指标作为“十二五”期间环保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地方政 府也提高了对皮革生产企业总氮的排放要求,这也和国家“十二五”关于减少 氮氧化物排放的总体规划想契合。
目前已建的皮革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基本都没考虑总氮去除,在新标准推出 后各企业将不得不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或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因此在现有污水 处理设施后增加总氮处理单元既可以节省投资,又不影响工业生产。
现行的脱氮处理工艺基本上都利用微生物通过两级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进行 脱氮,但其是在新建设施条件下实施,对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改造不是很便利, 且其总氮去除率受硝化回流比限制,高去除率需要非常大的回流比,增加了投 资和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处理皮革生产废水的系统,利用厌氧反应、氨氮反应 等对生产废水中的总氮进行脱除,进一步降低废水处理运行费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处理皮革生产废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池、厌氧反应池 和SBR池,所述的预处理池、厌氧反应池和SBR池依次连通。
其中,所述的SBR池设有NAS系统。NAS系统为污水处理的自动化控 制系统。
SBR池,又称为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eguencingBatch Reactor),是由 按一定时间顺序间歇操作运行的反应器组成,在一个运行周期中,各个阶段的 运行时间、反应器内混合液体积的变化及运行状态等都可灵活转变。
在皮革废水处理中,废水中的高COD经厌氧处理后被降解到合适的范围、 总氮经厌氧水解后变成氨氮,50%的氨氮经好氧半硝化反应被转化为亚硝态氮, 氨氮和亚硝基氮在厌氧的条件下发生厌氧氨氧化反应变成氮气,从而完成脱氮 反应。
反应化学式如下:
5NH4++3NO3-→4N2+9H2O+2H+
NH4++NO2-→N2+2H2O
NH4++HCO3-+0.75O2→0.5NH4++0.5NO2-+CO2+1.5H2O。
皮革生产废水经过物化预处理进入厌氧反应池中,在厌氧反应池中去除掉 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随后进入SBR池中,在SBR池中依次进行半程硝化-厌 氧氨氧化-接触氧化反应,在各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将废水中的氨氮反应成 氮气进行去除,废水经过“静置-泥水分离-出水排放”上清排出,重新进水进入 下一个污水处理过程中。
本系统能够完成所有的污水处理流程,大大的减轻了已有污水处理设施的 皮革厂的改造压力,增加了原有构筑物的利用率,减轻了企业负担。本系统解 决了皮革生产废水总氮脱除的处理难题,总氮去除率大90%以上。在进水总氮 >600mg/l情况下,出水总氮可<50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