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反冲洗污水提升器

发布时间:2018-5-12 22:17:0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09.10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IPC分类号E03F5/2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反冲洗污水提升器,其包括:不锈钢集水箱,其内设有第一、第二污水泵;安装于不锈钢集水箱的第一、第二固液分离装置,自进水口处流入系统的污水经由两条输送管路而分别流入第一、第二固液分离装置,所述输送管路设置有止回阀,且在进水口处设置有第一蝶阀;安装于不锈钢集水箱的液位传感器,其信号输出端接于控制器,该控制器接于第一、第二污水泵;所述第一、第二固液分离装置的输入端接有反冲洗管路,且该反冲洗管路接有止回阀,所述反冲洗管路接于第二蝶阀(6)而连接出水口,所述反冲洗管路还接有第三蝶阀、止回阀以及泵;所述不锈钢集水箱安装有换气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提升器结构简洁,工作稳定性较高。

  CN204081055U[中文]

  权利要求书

  1.反冲洗污水提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不锈钢集水箱,其内设有第一、第二污水泵(1,1′);

  安装于不锈钢集水箱的第一、第二固液分离装置(2,2′),自进水口处流 入系统的污水经由两条输送管路而分别流入第一、第二固液分离装置,所述输 送管路设置有止回阀(3),且在进水口处设置有第一蝶阀(4);

  安装于不锈钢集水箱的液位传感器(5),其信号输出端接于控制器,该控 制器接于第一、第二污水泵;

  所述第一、第二固液分离装置的输入端接有反冲洗管路,且该反冲洗管路接 有止回阀(3),所述反冲洗管路接于第二蝶阀(6)而连接出水口,所述反冲 洗管路还接有第三蝶阀(8)、止回阀(3)以及泵(9);

  所述不锈钢集水箱安装有换气口(7)。

  说明书

  反冲洗污水提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冲洗污水提升器。

  背景技术

  现有污水提升设备在结构设计上较为复杂,且工作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反冲洗污水提升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反冲洗污水提升器,其包括:

  不锈钢集水箱,其内设有第一、第二污水泵(1,1′);

  安装于不锈钢集水箱的第一、第二固液分离装置(2,2′),自进水口处流 入系统的污水经由两条输送管路而分别流入第一、第二固液分离装置,所述输 送管路设置有止回阀(3),且在进水口处设置有第一蝶阀(4);

  安装于不锈钢集水箱的液位传感器(5),其信号输出端接于控制器,该控 制器接于第一、第二污水泵;

  所述第一、第二固液分离装置的输入端接有反冲洗管路,且该反冲洗管路接 有止回阀(3),所述反冲洗管路接于第二蝶阀(6)而连接出水口,所述反冲 洗管路还接有第三蝶阀(8)、止回阀(3)以及泵(9);

  所述不锈钢集水箱安装有换气口(7)。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提升器结构简洁,工作稳定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反冲洗污水提升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 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反冲洗污水提升器,其包括:不锈钢集水箱,其内设有第一、 第二污水泵1,1′;安装于不锈钢集水箱的第一、第二固液分离装置2,2′, 自进水口处流入系统的污水经由两条输送管路而分别流入第一、第二固液分离 装置,所述输送管路设置有止回阀3,且在进水口处设置有第一蝶阀4;安装于 不锈钢集水箱的液位传感器5,其信号输出端接于控制器,该控制器接于第一、 第二污水泵;所述第一、第二固液分离装置的输入端接有反冲洗管路,且该反 冲洗管路接有止回阀3,所述反冲洗管路接于第二蝶阀6而连接出水口,所述反 冲洗管路还接有第三蝶阀8、止回阀3以及泵9;所述不锈钢集水箱安装有换气 口7。

  工作原理:水污物经过管路进入设备进水口,分成两路通过管路镶嵌止回阀 分别流入固液分离器,固体污物滞留在固液分离器内,污水通过固液分离器内 的孔筛流入不锈钢集水箱中,随着污水的不断流入,不锈钢集水箱内水位升高 并达到设定的单台污水泵起泵水位时,液位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柜T则启动 污水泵工作,污水泵排出的压力污水进入固液分离器内,对固液分离器实施反 冲洗,将滞留在固液分离器内的污物随污水通过设备出水口排出至室外。不锈 钢集水箱内水位下降到设定的停泵水位时,压力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柜指令 污水泵停止工作。

  不锈钢集水箱内,通常放置2台污水泵。1台污水泵工作时,如

  有污水进入,可流入另一侧的固液分离器,污水再流入集水箱内。

  两台污水泵互为备用,交替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 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 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