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二次沉降式MBR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5-20 17:54:5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09.05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IPC分类号C02F3/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次沉降式MBR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池、膜生物反应池、膜组器、曝气管、自吸泵、提升泵及鼓风机,膜生物反应池通过隔板、缓流板分隔成集水区、缓流区和MBR反应区,格栅池出口与集水区进口相连,集水区进口前方设有阻流板,集水区相对于阻流板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安装板,提升泵固定于安装板上并与缓流区进口相连,缓流板上设有若干截面呈倒“V”字形的缓流通道,缓流通道连通缓流区和MBR反应区,膜组器固定于MBR反应区内,膜组器上的集水总管与自吸泵进口相连,自吸泵出口连接有净水排水管,曝气管固定于膜组器下方并与鼓风机通过管路相连。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抗污能力强,运行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二次沉降式MBR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池(2)、膜生物反应池、膜组器(11)、曝气管、自吸泵(12)、提升泵(8)及鼓风机(14),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生物反应池依次通过隔板(3)、缓流板(4)分隔成集水区(5)、缓流区(6)和MBR反应区(7)三个独立区域,所述格栅池进口连接有污水总管(1),格栅池出口与集水区进口通过管路相连接,所述集水区进口前方设有固定于集水区内壁上的阻流板,集水区相对于阻流板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安装板(9),所述提升泵固定于安装板上且提升泵出口与缓流区进口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缓流板沿厚度方向设有若干截面呈倒“V”字形的缓流通道(10),所述缓流通道连通缓流区和MBR反应区,所述膜组器固定于MBR反应区内,膜组器上的集水总管与位于膜生物反应池外部的自吸泵进口相连,自吸泵出口连接有净水排水管(13),所述曝气管固定于膜组器下方,并与位于膜生物反应池外部的鼓风机通过管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沉降式MBR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板包括位于集水区进口前方的阻挡板(15)和导向板(16),所述阻挡板与集水区内壁固定连接并向下倾斜,所述导向板竖直设置并与阻挡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次沉降式MBR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板和导向板为同质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沉降式MBR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截面呈倒“V”字形的缓流通道的夹角为100~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沉降式MBR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由相间设置的大径管(17)和小径管(18)连接而成,所述小径管上设有曝气孔(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二次沉降式MBR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孔的孔径为2~4mm。

  说明书

  一种二次沉降式MBR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二次沉降式MBR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MBR又称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 ),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高效废水处理系统。它具有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优良、污泥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分离等特点。

  但在运行过程中膜表面易受到各种污染,导致膜通量下降、运行压力上升,因此保证MBR高效运行的关键点是控制膜污染。目前控制膜污染的方法有:膜组器曝光、化学清洗及用清水反清洗。化学清洗需要大量的药剂,不仅成本高,而且会损伤膜组器中的中空纤维膜丝;用清水反清洗,很难控制反清洗时水的冲击力,易造成膜组器中的中空纤维膜丝膨胀断裂;因此曝气是膜组器控制膜污染的主要方法,它利用气泡在膜组器内上升时,形成不稳定的气水混合二相流,使滤膜处于剧烈紊动状态,并对膜表面产生冲刷作用,从而将膜表面附着的污物抖去。但是,现有的MBR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预处理不彻底,在运行过程中会有大量污物附着在膜表面,堵塞膜孔,使得膜曝气不能有效振动滤膜,因此必须通过提高曝气量来提高曝气强度以增强滤膜的抖动,这便直接导致了运行能耗的增加。

  授权公告号CN202465357U,授权公告日2012.10.0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MBR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生化池,污水生化池内设有膜组器,膜组器的膜盒出水口通过抽吸管连接抽吸泵,抽吸泵通过出水管连接清水池,还包括一高位水池,高位水池的水面高度大于污水生化池的水面高度,高位水池通过冲洗管道与抽吸管连接,冲洗管道上设置气动有快开蝶阀,气动快关蝶阀通过气管连接空压机;抽吸管位于抽吸泵的进水处设有一进水气动蝶阀,进水气动蝶阀通过气管连接空压机;气管上设有与PLC控制器连接的电磁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控制膜污染。其不足之处在于,该处理系统通过PLC控制器定时控制空压机,以对膜组器进行定时反冲洗,虽然操作更为简便,但是依然很难控制反冲洗时水的冲击力,易造成膜组器中的中空纤维膜丝膨胀断裂,另外该系统中没有任何对污水进行预处理的结构,冲洗后,膜组器的膜表面很快又会受到污染,其抗污能力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MBR污水处理系统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抗污能力强,且运行成本低的二次沉降式MBR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次沉降式MBR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池、膜生物反应池、膜组器、曝气管、自吸泵、提升泵及鼓风机,所述膜生物反应池依次通过隔板、缓流板分隔成集水区、缓流区和MBR反应区三个独立区域,所述格栅池进口连接有污水总管,格栅池出口与集水区进口通过管路相连接,所述集水区进口前方设有固定于集水区内壁上的阻流板,集水区相对于阻流板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安装板,所述提升泵固定于安装板上且提升泵出口与缓流区进口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缓流板沿厚度方向设有若干截面呈倒“V”字形的缓流通道,所述缓流通道连通缓流区和MBR反应区,所述膜组器固定于MBR反应区内,膜组器上的集水总管与位于膜生物反应池外部的自吸泵进口相连,自吸泵出口连接有净水排水管,所述曝气管固定于膜组器下方,并与位于膜生物反应池外部的鼓风机通过管路相连。本实用新型中,污水先通过格栅池进行初步过滤,以去除污水中纤维状的杂质,避免纤维状的杂质纠缠在一起导致膜性能的降低,格栅池中的滤渣应定时清理;经过格栅池初步过滤后的污水从集水区进口进入集水区时会与阻流板发生碰撞,从而降低污水的流速和能量,减少集水区中污水的对流现象,使得污水中的杂质在重力作用下能在集水区发生平稳沉降,以便集水区的污水明显分层,大大改善进入缓流区污水的水质,提升泵固定于安装板上,可有效避免将位于集水区下层的沉积污物抽入缓流区;缓流区中的污水通过溢流从缓流通道进入MBR反应区,由于缓流通道的截面呈倒“V”字形,当污水流经缓流通道时会与缓流通道发生碰撞,降低速度,污水中细小的杂质颗粒则会在重力沉降的作用下形成较大的杂质颗粒,并沿着缓流通道的坡面渐渐沉降至缓流区底部,从而进一步改善进入MBR反应区污水的水质;本实用新型中,污水经过格栅池的初步过滤,再经过在集水区和缓流区中的二次沉淀,可去除大部分的杂质,从而大大改善进入MBR反应区的污水水质,减少杂质在膜表面的附着,改善膜性能,提高膜组器的抗污能力,且只需少量曝气便能高效振动膜丝,有利于节能、降低运行费用。

  作为优选,所述阻流板包括位于集水区进口前方的阻挡板和导向板,所述阻挡板与集水区内壁固定连接并向下倾斜,所述导向板竖直设置并与阻挡板固定连接。向下倾斜的阻挡板主要用于与污水发生碰撞以降低污水的速度和能量,同时可抑制气泡的产生,使得污水中的杂质在重力作用下能在集水区发生平稳沉降,以便集水区的污水明显分层,而竖直的导向板能保证减速后的污水能顺利流入集水区中。

  作为优选,所述阻挡板和导向板为同质一体结构。

  作为优选,截面呈倒“V”字形的缓流通道的夹角为100~120°。缓流通道的夹角为100~120°,既保证污水中的细小杂质能在缓流区中发生沉降,又保证污水能顺利流入MBR反应区中。

  作为优选,所述曝气管由相间设置的大径管和小径管连接而成,所述小径管上设有曝气孔。曝气管由相间设置的大径管和小径管连接而成,当空气从大径管进入小径管中时,压力增大,在相同曝气量的情况下,可提高曝气强度,从而在保证曝气效果的前提下,可减少曝气量,有利于节能、降低运行费用。

  作为优选,所述曝气孔的孔径为2~4mm。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污水经过格栅池的初步过滤,再经过在集水区和缓流区中的二次沉降,可去除大部分的杂质,从而大大改善进入MBR反应区的污水水质,减少杂质在膜表面的附着,改善膜性能,提高膜组器的抗污能力,只需少量曝气便能高效振动膜丝,有利于节能、降低运行费用;

  (2)曝气管由相间设置的大径管和小径管连接而成,当空气从大径管进入小径管中时,压力增大,在相同曝气量的情况下,可提高曝气强度,从而在保证曝气效果的前提下,可减少曝气量,有利于节能、降低运行费用;

  (3)结构简单,抗污能力强,运行成本低。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