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改进的一体化膜法污水再生器

发布时间:2018-6-6 21:42:2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3.10.14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一体化膜法污水再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的罐体内依次设有水解酸化厌氧反应池、曝气池、膜滤池、再生水池,所述的膜滤池上设有一将曝气及超滤处理后的水循环回流到水解酸化厌氧反应池的回流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进的一体化膜法污水再生器,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占地面积小:与传统再生处理工艺相比省地大于50%;处理流程短:与传统工艺相比省去沉淀、过滤环节;节能高效:与传统再生处理工艺相比节能大于50%;除磷脱氮效果好:污泥龄长,有利于硝化、反硝化细菌生长;将经过好氧硝化处理的污水,回流到水解酸化厌氧反应池,提高了污水反硝化的效果,有利于污水中氮的去除,提高出水水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改进的一体化膜法污水再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的罐体内依次设有水解酸化厌氧反应池、曝气池、膜滤池、再生水池,所述的膜滤池上设有一将曝气及超滤处理后的水循环回流到水解酸化厌氧反应池的回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一体化膜法污水再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内还设有设备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一体化膜法污水再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滤池内所装填的膜组件为浸没式超滤膜组件。

  说明书

  一种改进的一体化膜法污水再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一体化膜法污水再生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面临的水资源危机更加严峻,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排污总量不断增加,乡镇农村污水处理率不高,加重了自然水体污染。目前水体自然净化功能已经无法恢复污染水质,局部水循环系统平衡遭到破坏,许多城市和地区出现了水源型缺水或水质型缺水问题。

  污水经过处理后回用既能够保护环境,又可缓解水资源短缺所引起的矛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污水回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污水处理和回用已迫在眉睫,目前国内外多采用集中式污水处理和回用,该法具有规模效益,但同时也存在污水收集难、污水和中水管网投资高、占地面积大和施工不方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污水处理和回用率。

  采用分散式污水再生处理技术作为补充,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国内外也有工业化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回用设备,然而现有设备大多采用传统的生化、沉淀和过滤等方法,普遍存在脱氮除磷效果不佳、能耗高、占地面积大、运行不稳定、出水水质不理想等缺点,给污水回用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改进的一体化膜法污水再生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的一体化膜法污水再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的罐体内依次设有水解酸化厌氧反应池、曝气池、膜滤池、再生水池,所述的膜滤池上设有一将曝气及超滤处理后的水循环回流到水解酸化厌氧反应池的回流管。

  进一步,所述的罐体内还设有设备室。

  进一步,所述的膜滤池内所装填的膜组件为浸没式超滤膜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进的一体化膜法污水再生器,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 占地面积小:与传统再生处理工艺相比省地大于50%;

  2) 处理流程短:与传统工艺相比省去沉淀、过滤环节;

  3) 节能高效:与传统再生处理工艺相比节能大于50%;

  4) 除磷脱氮效果好:污泥龄长,有利于硝化、反硝化细菌生长;

  5) 将经过好氧硝化处理的污水,回流到水解酸化厌氧反应池,提高了污水反硝化的效果,有利于污水中氮的去除,提高出水水质。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