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废水生物处理有机营养剂投加技术

发布时间:2018-6-20 17:19:2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10.24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IPC分类号C02F3/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有机营养剂的投加装置。结构包括有机营养剂储罐通过营养剂投加管路与计量泵的进口相连,计量泵的出口连接营养剂投加管路,营养剂投加管路的末端深入曝气池中;溶解氧传感器置于曝气池中,溶解氧传感器与控制柜相连,控制柜与计量泵相连。所述的营养剂投加管路末端设置在曝气池距离进水端1/3池长的位置。所述的溶解氧传感器设置在曝气池距离进水端2/3池长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设计科学,安装、使用方便,造价低,营养剂投加剂量少,能够提高工业废水COD去除率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废水生物处理有机营养剂的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有机营养剂储罐(1)通过营养剂投加管路(4)与计量泵(3)的进口相连,计量泵(3)的出口连接营养剂投加管路(4),营养剂投加管路(4)的末端深入曝气池(6)中;溶解氧传感器(5)置于曝气池(6)中,溶解氧传感器(5)与控制柜(2)相连,控制柜(2)与计量泵(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生物处理有机营养剂的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营养剂投加管路(4)末端设置在曝气池(6)距离进水端1/3池长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水生物处理有机营养剂的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溶解氧传感器(5)设置在曝气池(6)距离进水端2/3池长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生物处理有机营养剂的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有机营养剂储罐(1)其材质为玻璃钢且内置搅拌器。

  说明书

  废水生物处理有机营养剂的投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带有传感器的废水生物处理有机营养剂的投加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药、化工等行业产生大量工业废水,通常需要进行生化处理。这些工业废水中往往具有生物毒性或含有难降解物质,导致生化处理效率较低,出水不能达到废水回用或排放标准。投加营养剂可以提高微生物活性,有效提高工业废水生化处理效率。

  市场上现有的废水生物处理有机营养剂的投加装置的结构是在曝气池起端处设置投加部件,这样可以直接在曝气池起端投加营养剂。这种投加装置不能充分发挥营养剂的有益效果,造成药剂费用的浪费。因为营养剂提升生化效率主要通过两方面作用:第一,补充氮、磷及微量元素,为微生物均衡地供给营养,以提高其代谢活性;第二,提供易降解碳源,通过微生物的协同代谢作用,分解部分难降解有机物。要充分发挥第二方面作用,须在进水中原有易降解碳源基本耗尽之后再投加营养剂,否则原水与营养剂中的易降解碳源同步耗尽,不会发生协同代谢作用对原水中难降解碳源的分解。所以,市场上现有的投加装置,不影响第一方面发挥作用,但会限制第二方面发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以进一步强化营养剂对生化处理效率的提升作用的废水生物处理有机营养剂的投加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是一套立体的水处理结构:有机营养剂储罐通过营养剂投加管路与计量泵的进口相连,计量泵的出口连接营养剂投加管路,营养剂投加管路的末端深入曝气池中;溶解氧传感器置于曝气池中,溶解氧传感器与控制柜相连,控制柜与计量泵相连。

  所述的营养剂投加管路末端设置在曝气池距离进水端1/3池长的位置。

  所述的溶解氧传感器设置在曝气池距离进水端2/3池长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在废水好氧生化处理中,易降解碳源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分解,通常不超过总曝气时间的1/3。为使微生物充分利用营养剂进行协同代谢,应在曝气区进水端的1/3位置之后再设置投加管路投加营养剂。废水生化处理往往承担着通过硝化作用去除氨氮的职能,而硝化作用须在水中易降解有机物基本耗尽之后才能进行。曝气段进水端2/3以后的区域内,营养剂提供的易降解碳源基本耗尽,溶解氧上升,可以用作硝化反应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有机营养剂的投加装置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根据传感器测得的曝气池末端溶解氧浓度,精确控制有机营养剂的投加量,避免浪费;二、在废水中原有易降解碳源耗尽之后再投加有机营养剂,提高有机营养剂的利用效率;三、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业废水COD的生化去除率。使用本实用新型控制营养剂投加,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业废水COD去除率。根据进水水质不同,COD去除率可提高3%~10%左右。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