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散居农户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6-30 13:15:1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3.05.15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居农户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属于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厌氧处理池、湿地处理系统和污水收集器,还包括净化池,所述净化池通过排污管与厌氧处理池上部相通,排污管与净化池底部相通,净化池的上部与湿地处理系统相通,所述污水收集器与厌氧处理池底部相通。农户生活污水通过厌氧处理池和净化池的处理效果显著,实现雨污分流,其投资少,见效快,便于推广和利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散居农户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厌氧处理池(1)、湿地处理系统(2)和污水收集器(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净化池(4),所述净化池(4)通过排污管(5)与厌氧处理池(1)上部相通,排污管(5)与净化池(4)底部相通,净化池(4)的上部与湿地处理系统(2)相通,所述污水收集器(3)与厌氧处理池(1)底部相通,所述排污管(5)旁设有开放式雨水沟(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居农户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5)与开放式雨水沟(6)之间设有阀门(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居农户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处理系统(2)为种植植物的低洼地。

  说明书

  一种散居农户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山区和丘陵地区散居农户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是该项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年来,边远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受地理条件、经济因素和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比较落后。尤其是大多数散居农户,如果参照集中居住的模式建设污水处理系统,不仅投入大,而且效益差。现如今大多散居农户一般将生活污水、人畜粪便引入半开放式的蓄污池中进行简单的厌氧处理,然后利用自然地形和开放式排污渠汇入低洼地带。这种处理及排放方式往往导致污水漫流,臭气外溢,不仅污染环境,且易滋生病菌。如遇大雨,雨水还会进入开放式的蓄污池和开放式的排污渠,增加污水排放量,其影响更为严重。中国专利:ZL201120243091.3公开了一种新型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将厌氧池与过滤池连通,其中的过滤池实质是一个人工湿地。该系统具有一定的污水处理能力,但过滤池的造价相对偏高,雨季时污水量增大,影响处理效果,冬季植物干枯,去污能力下降。因此,如何解决雨季时的雨(水)污(水)分流问题,以及如何用最少投入获得最佳处理效果,是散居农户污水处理中重点考虑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结合山区和丘陵地区的自然地形条件和散居农户的生活方式,设计出一种简单可行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既符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又满足了农户的实际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居农户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生活污水通过厌氧处理池和净化池的处理效果显著,并且实现雨水和污水分流,该系统只需较小投入,就能有效解决目前散居农户生活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散居农户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厌氧处理池、污水收集器、污水净化池和湿地处理系统。所述净化池通过排污管与厌氧处理池上部相通,排污管与净化池底部相通,净化池的上部与湿地处理系统相通,所述污水收集器与厌氧处理池底部相通, 所述排污管旁并排设置开放式雨水沟。

  所述排污管与雨水沟之间以阀门相接。

  所述湿地处理系统为可种植普通植物或农作物的低洼地。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污水处理设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山区、丘陵自然地形,在厌氧处理池和湿地处理系统之间增设净化池。污水收集器与厌氧处理池底部相通,污水在厌氧处理池中自下而上翻动,生活污水通过厌氧处理池和净化池的处理效果显著。

  2、本实用新型在排污管和厌氧处理池旁设有开放式雨水沟,避免雨水直接混入污水造成污水排放量的增加,也即实现雨污分流。

  3、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山区或丘陵地区的自然地形和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简单改造而成。其优点是投资少,见效快,便于推广和应用。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