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三相流化床O/O1/H/O2废水处理组合工艺

发布时间:2018-7-2 13:50:1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3.05.13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IPC分类号C02F3/12

  摘要

  三相流化床O/O1/H/O2是一种焦化废水处理工艺,属于生物环境工程领域。用于解决生物系统允许最高承受COD浓度偏低的问题,强制驯化出允许承受最高COD浓度为5200mg/L的菌种。在O1/H/O2工艺前设置一个预曝气池O,与其串联组合成O/O1/H/O2工艺。在预曝气池O内,废水进入曝气区(1)在曝气作用下通过导流墙(5)顶部进入导流区(2),水流从导流区(2)下部入口再进入曝气区(1)完成一次循环;同时废水又通过分离区侧壁泡沫自提装置(4)进入分离区(3),分离后的活性污泥重新流入导流区(2)底部,在水流作用下活性污泥流回曝气区(1),分离区(3)上清液流入出水堰槽。另外在预曝气池里新增两台射流泵,利用池内混合液内部循环达到消泡目的,不增加系统负荷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三相流化床O/O1/H/O2废水处理工艺组合是一种优化焦化废水处理的发明,其特征是在 原三相流化床O1/H/O2工艺之前,新增加一个预曝气池O,与原工艺串联组合成O/O1/H/O2 焦化废水处理工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流化床O/O1/H/O2废水处理工艺组合,新增预曝气池O将废 水进入曝气反应区在曝气作用下通过导流墙顶部进入导流区,水流在导流区再进入曝气区底 部完成一次循环;同时废水又通过分离区侧壁泡沫自提装置进入分离区,分离后的活性污泥 重新流入导流区底部,在水流作用下活性污泥流回曝气区,分离区上清液流入出水堰槽进入 O1反应池;在导流区中上部引出管道通过射流泵将水流提升到曝气反应区喷洒,用于消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流化床O/O1/H/O2废水处理工艺组合,将预曝气池O与原工 艺串联组合成O/O1/H/O2工艺,对预曝气池O进行三个阶段的调试,使SV达到30%,达到 预期的污泥状态和较高的抗来水冲击能力。

  说明书

  三相流化床O/O1/H/O2废水处理组合工艺

  技术领域

  该发明专利涉及焦化蒸氨废水的处理工艺,属环境工程焦化废水处理领域。

  技术背景

  目前,国内多数企业处理后的焦化废水不能达标排放,主要原因是生物系统允许最高承受COD浓度偏低,需加入工业生产水稀释才能保证活性污泥生存,导致系统负荷增加,浪费工业水资源。其次,好氧池运行时泡沫较多,需要加入消泡水打压,增加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该发明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上述缺陷而提供的一种三相流化床O/O1/H/O2废水处理工艺组合。

  本发明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的:

  在原三相流化床O1/H/O2工艺之前,新增加一个预曝气池O,该预曝气池O将化工流化床原理引入生化反应池,废水进入曝气反应区在曝气作用下通过导流墙顶部进入导流区,水流从导流区下部入口再进入曝气区完成一次循环;同时废水又通过分离区侧壁泡沫自提装置进入分离区,分离后的活性污泥重新流入导流区底部,在水流作用下活性污泥流回曝气区,分离区上清液流入出水堰槽进入O1反应池;在导流区中上部引出管道通过射流泵将水流提升到曝气反应区喷洒,用于消泡。

  将预曝气池O与原工艺串联组合成O/O1/H/O2工艺,将最高可接受COD浓度提高到为5200mg/L。将水解池内的厌氧菌每日3-4次,每次20吨(污泥体积SV40%)送入预曝气池内进行连续曝气,废水流量控制在90m3/h,COD为500-5500mg/L。控制预曝气池内的溶解氧浓度,第一阶段控制范围为0.2-0.3mg/L。待活性污泥体积达到15%,污泥沉降性、凝聚性良好时,驯化进入第二阶段,此时将溶解氧的浓度控制在0.3-0.5mg/L。待SV达到20%,污泥沉降性、凝聚性良好时,进入第三阶段,将溶解氧浓度提高到0.5-2.0mg/L。当SV达到30%,达到预期的污泥状态。驯化结束,出水COD浓度为800mg/L。

  实施效果:该工艺将焦化废水、活性污泥和空气三相在曝气流化床反应器内均与混合,使除碳和消化反应高效进行,驯化结束后,预曝气池O出水COD浓度为800mg/L。另外,在预曝气里利用射流泵达到池内混合液内部循环达到消泡目的,节约水资源,降低运行成本。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