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2.11.06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居民小区内的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它包括位于居民小区内的低势绿地(1)中的弃流进水渠(2)、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和过滤蓄水池(4),弃流进水渠(2)围绕在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和过滤蓄水池(4)的周围,过滤蓄水池(4)的溢流出水边将环形的弃流进水渠(2)隔断,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与过滤蓄水池(4)紧连,所述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由内墙分成多个网格块(6),每个网格块(6)留有雨水漫流的豁口,各网格块(6)覆盖有植物,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的底层有改良土壤层(11)和下层填料层(19)。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雨水处理效果好、能储蓄和回用雨水,充分利用了雨水资源。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居民小区内的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居民小区内的低势绿地(1)中的弃流进水渠(2)、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和过滤蓄水池(4),弃流进水渠(2)围绕在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和过滤蓄水池(4)的周围,过滤蓄水池(4)的溢流出水边将环形的弃流进水渠(2)隔断,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与过滤蓄水池(4)紧连,所述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由内墙分成多个网格块(6),每个网格块(6)留有雨水漫流的豁口,各网格块(6)覆盖有植物,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的底层有改良土壤层(11)和下层填料层(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弃流进水渠(2)紧靠低势绿地(1)一侧的渠堤上开有多个堰式进水口(7),在弃流进水渠(2)中段内壁上开有折流式控水处理池进水口(9),在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与过滤蓄水池(4)相邻的内壁上设有蓄水池进水口(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弃流进水渠(2)内距离渠底面一定高度位置设有与折流式控水处理池进水口(9)等高的雨水篦(10);弃流进水渠(2)渠堤的底部安装有小区雨水管道(8);弃流进水渠(2)的渠底低势处设进水渠排水口(1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包括外墙(14)和内墙,其中内墙包括骨架墙(12)和配水墙(13),外墙高(14)于骨架墙(12),骨架墙(12)高于配水墙(13),配水墙(13)高于蓄水池进水口(5);配水墙(13)开有让雨水流出的豁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的骨架墙(12)和配水墙(13)依序排列构成的网格块(6)为矩形,每个网格块(6)中的两个豁口按对角位置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滤蓄水池(4)一面墙体与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共用,还有一面溢流出水边的墙体与低势绿地(1)边缘相邻接,其余墙体由弃流进水渠(2)包围,过滤蓄水池(4)的墙体比折流式控水处理池(3)的墙体深,过滤蓄水池(4)顶口覆盖有碎石过滤层(15),过滤蓄水池(4)底部分上、下两个阶梯层,其中靠近过滤蓄水池进水口5的上层为过滤层,下层为吸水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过滤层(15)铺设在栅板承托装置上,由两档粒级碎石级构成,上层为粗粒级碎石层,下层为细粒级碎石层,中间由一层土工布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滤蓄水池(4)溢流出水边的墙体上位于碎石过滤层(15)上部设有溢流出水渠(16),位于碎石过滤层(15)下部设有溢流出水管(17)。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滤蓄水池(4)顶口的碎石过滤层(15)上还设有检查井(20)和通风管(21),过滤蓄水池(4)墙体上设有爬梯,过滤蓄水池(4)底部的吸水坑中设有吸水坑出水管和潜污泵。
说明书
一种用于居民小区内的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居民小区内的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城市水循环和区域水循环的组成中,雨水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雨水凸显出了很多的问题,首先,由于城市中混凝土路面、屋面等大面积的不透水面的增加,使城市的地面径流量和峰流量均增加,峰流量提前;其次,我国城市对雨水的处理大多停留在简单的“雨污分流”技术上,而缺少雨水的利用和就地入渗观念,这使得我国大多雨水规划设计仅仅致力于雨水排水,而缺少雨水水质、水量的调节和雨水资源的利用。这不仅浪费资源,而且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径流污染。城市雨水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大对雨水的治理和利用将很大程度的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
20世纪90年代,美国暴雨管理专家开发了一种模拟自然水文条件原理,基于源头控制的多点微观暴雨控制策略,即低影响开发(LID)。LID注重因地制宜,通过一系列保护性设计,生物滞留、过滤渗透、净径流储存等措施对雨水径流进行生态化处理,做到对城市降雨径流水量和水质的控制。这与我国国内对雨水的处理相比,具有诸多优点:减小雨水径流量,控制雨水水质,雨水处理利用,建设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有很好的景观综合效应等。
近年来,雨水处理技术发展迅速。中国专利文献CN202324061U于2012年7月11日公开了“一种处理城市居民小区收集雨水的折流式持水花园系统”,它包括设在居民小区低势绿地内的折流式持水区,该折流式持水区一边与低势绿地一边齐平并设有溢流出水渠,一环形集水槽围绕在折流式持水区的三个边,在环形集水槽靠近低势绿地边缘的外壁设有多个进水豁口,在环形集水槽靠近折流式持水区下边内壁设有一持水区进水口,在所述折流式持水区的上面覆盖有植物种植区。该专利对折流式持水区进行了网格化,雨水从每格子持水区向下一格漫流跌水,延长了雨水流行时间,它具有雨水水质处理、雨水促渗和延缓暴雨洪峰等功能,但不足之处是:在初期雨水弃流、处理池流态优化、雨水储蓄、雨水回用等方面缺失,不能充分利用雨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用于居民小区内的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化系统,它能实现雨水处理效果好、雨水储蓄和雨水回用,达到充分利用雨水的目的。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包括位于居民小区内的低势绿地中的弃流进水渠、折流式控水处理池和过滤蓄水池,弃流进水渠围绕在折流式控水处理池和过滤蓄水池的周围,过滤蓄水池的溢流出水边将环形的弃流进水渠隔断,折流式控水处理池与过滤蓄水池紧连,所述折流式控水处理池由内墙分成多个网格块,每个网格块留有雨水漫流的豁口,各网格块覆盖有植物,折流式控水处理池的底层有改良土壤层和下层填料层。
由于本发明具有弃流进水渠,实现了雨水初步的净化;本发明还具有折流式控水处理池,实现了网格状折流式绕流配水,延长了雨水在折流式控水处理池里的流行时间,促进了折流式控水处理池内雨水截流和下渗,增大了折流式控水处理池的蓄渗能力;同时,折流式控水处理池底层的改良土壤层和下层填料层具有过滤雨水的作用,使渗透进入地下的水为干净水,起到了水处理的功能;本发明还设有过滤蓄水池,实现了雨水进行截留、处理和收集,并可将存蓄的水回收利用。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雨水处理效果好、能储蓄和回用雨水,充分利用了雨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