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2.08.17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IPC分类号E03F5/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约化侧向流污水提升泵房,包括:除污机、水泵、进水管、出水管和一带空腔结构的构筑物;所述构筑物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进水区、除污区、提升区和出水区,所述进水区和所述除污区之间设置有通水孔,所述除污区和所述提升区之间设置有通水孔;所述进水管从侧面贯通连接于所述进水区,所述除污机设置在所述除污区内,用于将污水由所述提升区输送到所述出水区的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提升区和所述出水区之间,所述出水管贯通连接于所述出水区。本发明改变了传统格栅与泵房的设置结构,构筑一带空腔结构构筑物以实现一体化结构,具有施工难度小的优点,同时达到集约化用地,克服原来的结构土地利用率低的缺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集约化侧向流污水提升泵房,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污机、水泵、进 水管、出水管和一带空腔结构的构筑物;所述构筑物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 有进水区、除污区、提升区和出水区,所述进水区和所述除污区之间设置 有通水孔,所述除污区和所述提升区之间设置有通水孔;所述进水管从侧 面贯通连接于所述进水区,所述除污机设置在所述除污区内,用于将污水 由所述提升区输送到所述出水区的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提升区和所述出 水区之间,所述出水管贯通连接于所述出水区;所述除污机包括至少两个 粗格栅除污机,所述粗格栅除污机相互平行布置在所述除污区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包括至少三个相互 平行布置的污水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污区和所述提升区相 邻的隔墙上还开设有若干配水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孔上都设置有电动 闸门。
说明书
集约化侧向流污水提升泵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约化侧向流污水提升泵 房。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废水的排放,很多城市的河道被严 重污染。这一现象在全国带有普遍性。为了防止河道污染,需收集初期雨水及 污水。由于城市截污网管收集的污水面积较广,离污水处理厂距离较远,不可 能将管道埋地很深,所以需要设置泵站,提升污水的高程,尤其是进水污水厂 内需设置污水提升泵站。随着污水处理建设用地向节约化发展,越来越多污水 处理设施需要一体化的结构。
污水泵站是污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点是水流连续,水流较小,但变 化幅度大,水中污染物含量多。因此,设计时集水池要有足够的调蓄容积,并 应考虑备用泵,此外设计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站内要提供较好的管理、 检修条件。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集约化用地和施工难度较小的集 约化侧向流污水提升泵房。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约 化用地和施工难度较小的集约化侧向流污水提升泵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约化侧向流污水提升泵房,包括: 除污机、水泵、进水管、出水管和一带空腔结构的构筑物;所述构筑物沿水流 方向依次设置有进水区、除污区、提升区和出水区,所述进水区和所述除污区 之间设置有通水孔,所述除污区和所述提升区之间设置有通水孔;所述进水管 从侧面贯通连接于所述进水区,所述除污机设置在所述除污区内,用于将污水 由所述提升区输送到所述出水区的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提升区和所述出水区 之间,所述出水管贯通连接于所述出水区;所述除污机包括至少两个粗格栅除 污机,所述粗格栅除污机相互平行布置在所述除污区内。
较佳的,所述水泵为至少三个相互平行布置在所述提升区内的污水泵。
较佳的,所述除污区和所述提升区相邻的隔墙上还开设有若干配水孔。
较佳的,所述通水孔上都设置电动闸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改变了传统格栅与泵房的设置结构,构筑一带空腔结构构筑物以实 现一体化结构,具有施工难度小的优点,同时达到集约化用地,克服原来的结 构土地利用率低的缺点。
本发明采用侧向进水、格栅与水泵平行布置,及配置配水孔,进一步保证 正常功能的情况下收水和运行管理方便及稳定性;通过电动闸门的设置,更便 于设备检修及日常运行管理。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 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