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活性污泥床反应处理方法及技术

发布时间:2018-8-17 10:08:2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2.06.19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IPC分类号C02F3/1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污泥床反应处理方法及装置,在装置内注入CODcr500~1000mg/L的可生化废水,以0.3~0.6MPa空气压力下,可连续进水、回流、曝气、出水,从中可自下而上形成污泥区、泥水混合区和清水区,得到泥水自动分离;清水区与泥水混合区之间设三相分离器,其界面外设气室观察窗,泥水混合区内设泥水界面计,与污泥区界面外设泥水界面观察窗,污泥区内设溶解氧测定仪,外设污泥观察窗,系统由微孔曝气管、气体流量计、气泵、废水流量计、废水提升泵、污泥回流泵及回流流量计、安全压力阀、压力表及管道等构成。实施本发明,氧的利用率可达40~80%,容积负荷达5~10kgBOD5/m3·d,水力停留时间需0.8~1.0hr,出水水质可达到《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

  权利要求书

  1.活性污泥床反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装置本体(5)内注入可生化 废水,以0.3~0.6MPa空气压力下,连续进水、回流、曝气、出水,可自下而 上形成污泥区(III)、泥水混合区(II)和清水区(I),使废水从中进行活性 污泥生物降解处理,去除有机污染物,得到泥水自动分离。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污泥床反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该 方法,在进水CODcr500~1000mg/L时,可使废水处理过程中氧的利用率达40~ 60%,容积负荷达5~10kgBOD5/m3·d,水力停留时间需0.8~1.0hr,出水水质 达到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污泥床反应处理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本体(5)内的污泥区(III)设有溶解氧测定仪(15),外部设有污泥 观察窗(16),所述装置本体(5)内的底部设有进水管(6)、污泥回流管(17)、 布水管(9)和微孔曝气管(10),所述进水管(6)与污泥回流管(17)相互由 外向内的平行对接与布水管(9)的立管垂直连接,所述进水管(6)上依次连 接进水阀(6-1)、废水流量计(7)、泵出水阀(6-2)及废水提升泵(8),所述 回流管(17)上依次连接回流阀(17-1)、回流流量计(18)、泵出泥阀(17-2) 及污泥回流泵(19)出口,所述布水管(9)之下方设有微孔曝气管(10),所 述微孔曝气管(10)与外部的空气管(24)垂直连接,所述空气管(24)上依 次连接空气调节阀(24-1)、气体流量计(23)及气泵(22),所述装置本体(5) 的底部外接排污管(21)并置排污阀(21-1),所述排污管(21)与污泥管(20) 垂直连接,所述污泥管(20)上依次连接控制阀(20-1)及污泥回流泵(19) 进口;所述装置本体(5)内的泥水混合区(II)设有泥水界面计(13),所述 泥水混合区(II)与污泥区(III)之间的界面外部设有泥水界面观察窗(14); 所述装置本体(5)内的清水区(I)与泥水混合区(II)之间的界面设有三相 分离器(12)、且三相分离器(12)的倾角为45°~60°,所述三相分离器(12) 与外部尾气释放管(4)连接并置尾气释放阀(4-1),所述三相分离器(12)之 上方设有环形溢流槽(2)与装置本体(5)内壁连成一体,所述环形溢流槽(2) 与外部出水管(3)连接并置出水阀(3-1),所述清水区(I)与泥水混合区(II) 之间界面的外部设有气室观察窗(11),所述装置本体(5)的顶部设有安全压 力阀(1)和压力表(25)。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污泥床反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 水管(6)的废水和污泥回流管(17)的污泥可同时或者分别注入布水管(9), 所述废水提升泵(8)、污泥回流泵(19)与气泵(22)的工作压力范围可选择 相同、且三者的运行工况需相互调节。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污泥床反应处理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本体(5)采用立式圆形以碳钢或不锈钢板焊制,可用单个或多个单体 组合并联制造使用。

  说明书

  活性污泥床反应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污泥床反应处理方法及装置,属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早在1920年,在英国(Sheffield)首次建成氧化沟,是一种活性污泥法 工艺,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形,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其中循环流动,采 用桨板式曝气机,但曝气效果不理想,后人又不断地研究开发SBR、接触氧化、 深井曝气、活性污泥等处理工艺,有成功也有失败。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活性污 泥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处理工艺过程,处理系统包括水系统、泥系统和气系统。 主要设备为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需处理的废水和从二次沉淀池回流的活性污 泥同时进入曝气池,沿曝气池长度方向打入空气,使废水和活性污泥充分混合 接触并得到溶解氧,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创造良好条件,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不断地被微生物吸附、分解,污水得到净化。混合液流入二次沉淀池进行泥水 分离,净化后废水向外排放,部分活性污泥回流至曝气池,剩余污泥从系统中 排出。一般情况下,这种活性污泥法在敞开式的构筑物或装置内进行,存在着 设施投资高,用地面积大,操作不方便,氧的利用率低,水力停留时间长,运 行费用高,活性污泥易膨胀,影响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发明提供活性污泥床反应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实现上述活性污泥床反应处理方法的 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所述的活性污泥床反应处理方法,在装置本体内注入可生化废水,以 0.3~0.6MPa空气压力下,连续进水、回流、曝气、出水,可自下而上形成污泥 区、泥水混合区和清水区,使废水从中进行活性污泥生物降解处理,去除有机 污染物,得到泥水自动分离。

  所述的活性污泥床反应处理方法,实施该方法,在进水CODcr500~ 1000mg/L时,可使废水处理过程中氧的利用率达40~80%,容积负荷达5~ 10kgBOD5/m3·d,水力停留时间需0.8~1.0hr,出水水质达到综合污水排放标 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

  所述的活性污泥床反应处理方法的装置,所述装置本体内的污泥区设 有溶解氧测定仪,外部设有污泥观察窗,所述装置本体内的底部设有进水管、 污泥回流管、布水管和微孔曝气管,所述进水管与污泥回流管相互由外向内的 平行对接与布水管的立管垂直连接,所述进水管上依次连接进水阀、废水流量 计、泵出水阀及废水提升泵,所述回流管上依次连接回流阀、回流流量计、泵 出泥阀及污泥回流泵出口,所述布水管之下方设有微孔曝气管,所述微孔曝气 管与外部的空气管垂直连接,所述空气管上依次连接空气调节阀、气体流量计 及气泵,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外接排污管并置排污阀,所述排污管与污泥管垂 直连接,所述污泥管上依次连接控制阀及污泥回流泵进口;所述装置本体内的 泥水混合区设有泥水界面计,所述泥水混合区与污泥区之间的界面外部设有泥 水界面观察窗;所述装置本体内的清水区与泥水混合区之间的界面设有三相分 离器、且三相分离器的倾角为45°~60°,所述三相分离器与外部尾气释放管连接 并置尾气释放阀,所述三相分离器之上方设有环形溢流槽与装置本体内壁连成 一体,所述环形溢流槽与外部出水管连接并置出水阀,所述清水区与泥水混合 区之间界面的外部设有气室观察窗,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设有安全压力阀和压 力表。

  所述的活性污泥床反应处理方法,所述进水管的废水和污泥回流管的 污泥可同时或者分别注入布水管,所述废水提升泵、污泥回流泵与气泵的工作 压力范围可选择相同、且三者的运行工况需相互调节。

  所述的活性污泥床反应处理方法的装置,所述装置本体可采用立式圆 形以碳钢或不锈钢焊制,可用单个或多个单体组合并联制造使用。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