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2.04.06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IPC分类号B01D21/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分离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污水絮凝沉淀分离槽,其包括沉淀分离槽筒体、上排污管、下排污管和总排污管;在沉淀分离槽筒体的底部有出污泥管,在出污泥管上固定安装有排泥阀;在沉淀分离槽筒体的下部自上而下分别固定安装有上排污口和下排污口,在上排污口和下排污口上分别固定有上排污管和下排污管,在上排污管和下排污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阀门,上排污管和下排污管的出液端分别与总排污管固定安装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设置上排污口和下排污口,上下排污口的位差范围足够容纳絮凝沉淀物,使上清液与絮凝沉淀物充分分层,从而实现上清液的达标排放,提高了排放的质量和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絮凝沉淀分离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分离槽筒体(1)、上 排污管(2)、下排污管(3)和总排污管(4);在沉淀分离槽筒体(1)的底部 有出污泥管(5),在出污泥管(5)上固定安装有排泥阀(6);在沉淀分离槽筒 体(1)的下部自上而下分别固定安装有上排污口和下排污口,在上排污口和下 排污口上分别固定有上排污管(2)和下排污管(3),在上排污管(2)和下排 污管(3)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阀门(7),上排污管(2)和下排污管(3)的出液 端分别与总排污管(4)固定安装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絮凝沉淀分离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污 口和下排污口之间的距离在25厘米至40厘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絮凝沉淀分离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污 口和下排污口之间的距离为3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污水絮凝沉淀分离槽,其特征在于:所 述总排污管(4)上固定安装有离心泵(8)。
说明书
污水絮凝沉淀分离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分离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污水絮凝沉淀分离槽。
背景技术
工业污水通过添加絮凝剂将污水内悬浮物及其它杂质絮凝沉淀后,污泥 沉淀层较厚,还有部分絮凝物于沉淀槽下部处于悬浮状态,现有的污泥沉淀 槽上清液排放口位置过低,上清液分离排放时,大量化学污泥随着清液一同 排放,导致排放不畅,并且给上清液进一步处理带来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絮凝沉淀分离槽,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 足,其能解决现有的污泥沉淀槽上清液排放口位置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污水絮凝沉淀分离槽,包 括沉淀分离槽筒体、上排污管、下排污管和总排污管;在沉淀分离槽筒体的 底部有出污泥管,在出污泥管上固定安装有排泥阀;在沉淀分离槽筒体的下 部自上而下分别固定安装有上排污口和下排污口,在上排污口和下排污口上 分别固定有上排污管和下排污管,在上排污管和下排污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 阀门,上排污管和下排污管的出液端分别与总排污管固定安装在一起。
以上上排污口和下排污口之间的距离在25厘米至40厘米之间。
以上上排污口和下排污口之间的距离为30厘米。
以上总排污管上固定安装有离心泵。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设置上排污口和下排污口,上下 排污口的位差范围足够容纳絮凝沉淀物,使上清液与絮凝沉淀物充分分层, 从而实现上清液的达标排放,提高了排放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