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1.12.30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垃圾渗沥液处理工艺,其使工艺简单,且无需添加大量化学药剂,处理成本低,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垃圾渗沥液经过预处理后依次经过厌氧罐进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罐进行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后通入过滤器过滤后出水,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步骤具体为:垃圾渗沥液通入贮存罐贮存,之后再通入加入了改性粉煤灰的理化反应罐进行理化反应,进行理化反应后的混合物经过板框压滤机板框压滤,压滤所得的液体通入中间池,所述改性粉煤灰是将电厂粉煤灰加入氢氧化钙和絮凝剂混合而成。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垃圾渗沥液处理工艺垃圾渗沥液经过预处理后依次经过厌氧罐进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罐进行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后通入过滤器过滤后出水,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处理步骤具体为:
垃圾渗沥液通入贮存罐贮存,之后再通入加入了改性粉煤灰的理化反应罐进行理化反应,进行理化反应后的混合物经过板框压滤机板框压滤,压滤所得的液体通入中间池,所述改性粉煤灰是将电厂粉煤灰加入氢氧化钙和絮凝剂混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渗沥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粉煤灰中的所述电厂粉煤灰占到所述垃圾渗沥液的质量分数的3%~4%,所述氢氧化钙占所述垃圾渗沥液的质量分数的0.5%~1%,所述絮凝剂占所述垃圾渗沥液的质量分数≤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渗沥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理化反应罐内的理化反应时间为4~5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渗沥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框压滤机的板框压力为0.2Mpa~0.8Mpa逐渐递增。
说明书
一种用于垃圾渗沥液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垃圾渗沥液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是成分复杂、有机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和危害性大的一种废水,若不经过妥善处理,必将污染地下水、传播疾病、污染大气和影响附近居民身体健康。
垃圾渗沥液处理现有传统工艺见图1,垃圾渗沥液的渗沥液预处理有吹脱和混凝沉淀气浮两个步骤,能去除50%左右的氨氮,对化学耗氧量(COD)和水质中的悬浮物(SS)作用不大,剩余氨氮对后道生化系统处理有抑制作用,后道工序处理COD和SS负担重,整个过程中需多次加入大量的液碱(NaOH)、盐酸(HCl)、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增加处理成本,并造成环境二次污染,且工艺复杂,尤其是悬浮物(SS)多为不彻底厌氧反应的还原碳,呈微颗粒状,传统工艺的沉淀或气浮无法去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垃圾渗沥液处理工艺,其使工艺简单,且无需添加大量化学药剂,处理成本低,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一种用于垃圾渗沥液处理工艺,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垃圾渗沥液经过预处理后依次经过厌氧罐进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罐进行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后通入过滤器过滤后出水,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处理步骤具体为:
垃圾渗沥液通入贮存罐贮存,之后再通入加入了改性粉煤灰的理化反应罐进行理化反应,进行理化反应后的混合物经过板框压滤机板框压滤,压滤所得的液体通入中间池,所述改性粉煤灰是将电厂粉煤灰加入氢氧化钙和絮凝剂混合而成。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粉煤灰中的所述电厂粉煤灰占到所述垃圾渗沥液的质量分数的3%~4%,所述氢氧化钙占所述垃圾渗沥液的质量分数的0.5%~1%,所述絮凝剂占所述垃圾渗沥液的质量分数≤0.1%;
所述理化反应罐内的理化反应时间为4~5小时;
所述板框压滤机的板框压力为0.2Mpa~0.8Mpa逐渐递增。
采用本发明的工艺后,渗沥液预处理时经过理化反应和板框压滤,其中,理化反应是利用电厂粉煤灰(或垃圾焚烧炉的粉煤灰)的特性,加入氢氧化钙和絮凝剂,进行改性,一步法进行脱氮、曝气、吸附,再经板框压滤后,可使氨氮去除率达到85%以上,解决了氨氮对后道生化系统处理的抑制作用,理化反应和板框压滤后,可去除化学耗氧量(COD)>20%,水质中的悬浮物(SS)>99%降低后道工序COD和SS处理负荷,大大提升了后序生化处理的效率,系统运行更加稳定,抗冲击性强,可以降低投资成本40-50%,降低运行费用40%左右,本工艺过程无需添加大量化学药剂,传统工艺处理的加药成本在8-10元/吨,本工艺处理加药成本在1-2元/吨,处理成本低,且工艺简单,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所有垃圾焚烧发电厂均可用此法以废治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