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厌氧水解污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8-27 18:26:5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1.12.30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IPC分类号C02F3/2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厌氧水解污水处理装置。由筒体(9)底部的布水器(12),筒体(9)一侧的人孔(15)和排泥管(14),人孔(15)上部的填料框架(7)及其与其固结的倾斜角为60-85°的平板填料(8),筒体(9)顶端的配水器安装架(2)以及配水器组成,配水器由一根配水器中心管(4)和配水器支管(3)构成,配水器支管(3)数量与布水器(12)的数量相同并通过配水软管(11)连接,配水器中心管(4)底端与进水管(1)连接,筒体(9)上面设有出水堰(17),出水堰(17)处设有出水管(6)。本发明具有配水均匀、处理效率高、不易堵塞,结构简单且占地少、投资省,具有重大工程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厌氧水解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配水器、进水管(1)、出水管(6)、平 板填料(8)、排泥口(14),其特征是:筒体(9)底部的底板(13)上固结布水 器(12),布水器(12)的分布是根据底板(13)的形状均匀分布成方阵或由中心 向筒体(9)的侧壁发射的圆形,每个布水器(12)的形状为倒扣在底板(13)上 并开设出水槽的漏斗;筒体(9)一侧开设人孔(15),贯穿人孔(15)的盲板设 有排泥管(14),排泥管(14)的管口距离底板(13)2-5cm;人孔(15)上部设 有填料框架(7),填料框架(7)由上下各2根与筒体(9)的侧壁固结的槽钢组成, 上面2根槽钢分别与平板填料(8)顶端的填料固定杆(16)的两端固结,下面2 根槽钢分别与平板填料(8)底端的填料固定杆(16)的两端固结;每一块平板填 料(8)与筒体(9)底面的夹角为60-85°;筒体(9)顶端固结配水器安装架(2), 配水器安装架(2)中心为配水器安装井(5),配水器安装井(5)内设有配水器, 通过配水器固定板(18)将配水器与配水器安装井(5)固定连接;配水器由一根 配水器中心管(4)和1-2圈围绕中心管(4)均匀分布的配水器支管(3)构成, 配水器中心管(4)底端与进水管(1)连接,每根配水器支管(3)规格尺寸相同, 配水器支管(3)的数量与布水器(12)的数量相同,并通过配水软管(11)与布 水器(12)连接,连接时配水软管(11)穿过平板填料(8)之间的间隙;筒体(9) 的顶端下面沿筒体9内壁一周设有出水堰(17),出水堰(17)处贯穿筒体(9)的 侧壁上开设出水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水解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配 水器安装架(2)为混凝土整体浇铸而成,或用钢板焊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水解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布 水器(12)的顶端设有防止配水软管(11)滑脱的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水解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配 水器支管(3)的底端也设有防止配水软管(11)滑脱的螺纹。

  说明书

  一种厌氧水解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厌氧水解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是一种应用于难降解工业废水 处理,提升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及印染、染料等高色度废水的脱色处理等的水处 理设备。

  背景技术

  常用的厌氧水解反应器有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脉冲布水厌氧水解反应 器和带内回流的厌氧水解反应器。前两种厌氧处理装置是通过穿孔管进行布水, 均匀性受限制且易堵塞。而带污泥回流的厌氧水解装置需要增加回流泵,因而增 加设备成本和运行费用。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62969.9”的中国专利“升流式 复合厌氧水解酸化处理装置及方法”中,采用带内回流的污泥处理系统,导致能耗 低,上部填充弹性填料,但弹性填料分离原理主要为截留,不能降低雷诺数(Re), 泥水分离效果有限,而其生物量不如单一活性污泥法,且大量填料的阻拦进一步 增加水头损失,造成空间利用率低、能耗大的缺点。

  另外,上述装置的进水方式通常采用压力流配水系统,或重力流脉冲配水系 统。压力流配水采用枝状或环状穿孔配水方式,穿孔配水易造成孔口堵塞且难以 及时发现而造成布水不均;另一方面,由于布水装置淹没于池底难以维护,长时 间运行导致产生死区,使反应器有效容积下降。重力流脉冲配水系统存在带入空 气进入反应区的缺陷而降低厌氧水解池的反应效率。

  固液分离通常采用外接中沉池、分区隔离法或弹性填料填充法,但是外接法 增加造价和污泥回流能耗,分区隔离法导致水解酸化池利用率下降,填料填充法 泥水分离效率低,且不能维持较高的生物量。关于填料,目前通用填料主要有蜂 窝状填料、纤维组合填料、立体弹性填料和板状填料。板状填料一般为波纹型, 平板填料首次见报道为酶浮系列离子型酶促悬浮填料(专利申请号 200810040852.8),但一般用于接触氧化法(浸没式曝气生物滤池)中作为生物膜 法的载体,少数用于厌氧反应器,未见用于反应器的泥水分离。

  普通沉淀池主要有平流式沉淀池、斜板/斜管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等。其中 斜板/斜管沉淀池应用“浅池原理”,充分提高单位体积的分离效率,缩短沉淀时 间,并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广泛应用于泥水分离器,未见用于厌氧水解反应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厌氧水解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能确保良好的水力 条件和固液分离效果,并最大程度降低能耗,具有设备成本和运行费用低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对现有的厌氧水解装置的研究和长期实践发 现,厌氧水解的待处理污水提升进入水解池内,通过配水系统同污泥床快速、均 匀地混合,污泥床类似于过滤层,将进水中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 附,然后被大量的水解菌分解,许多不溶性的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大分子、 难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物质。水解反应后的泥水混合液流入分离区, 通过自然沉降分离或三相分离器装置使污泥沉降并返回至反应区,清液通过出水 堰排出,因此进水分配系统与反应后固、液分离系统对厌氧水解装置工作效率的 极其重要。

  本发明针对现有厌氧水解装置的缺陷,采用整合技术进行设计,将配水器、 平板填料等巧妙应用到适当的位置。包括筒体、进水管、配水器、出水管、平板 填料、排泥口,其结构要点是:筒体的形状为方形或圆形。筒体底部的底板上固 结若干个布水器,布水器的分布是根据底板的形状均匀分布成方阵或由中心向筒 体的侧壁发射的圆形,每个布水器的形状为倒扣在底板上并开设出水槽的漏斗形 状;筒体一侧开设人孔,人孔上有盲板,贯穿盲板的人孔内设有排泥管,排泥管 的管口距离底板为2-5cm;人孔上部设有填料框架,填料框架由上下各2根与简体 的侧壁固结的槽纲组成,上面2根槽钢分别与平板填料顶端的填料固定杆两端固 结,下面2根槽钢分别与平板填料底端的填料固定杆两端固结;每一块平板填料与 筒体底面的夹角为60-85°;筒体顶端固结配水器安装架,配水器安装架的中心为 配水器安装井,配水器安装井内设有配水器,通过配水器固定板将配水器与配水 器安装井牢固连接;配水器由一根配水器中心管和1-2圈围绕中心管均匀分布的 配水器支管构成,配水器中心管底端与进水管连接,配水器支管的数量与布水器 的数量相同,并通过配水软管与布水器连接,连接时配水软管穿过平板填料之间 的间隙,进水管与筒体的顶端之间沿筒体内壁一周设有出水堰,出水堰处贯穿筒 体的侧壁上开设出水管。

  本发明的优点是:

  1.由于本发明的配水通过配水软管将底部的布水器与配水器支管相连,实现 了定点分散出水,而且可实现水力搅拌而无需另设机械搅拌器,解决了现有装置 的配水不均匀、处理效率低、易堵塞的缺陷,也节省了运行费用。

  2.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倾斜的平板填料,使沉淀反应与污泥反应耦合,促进了 泥水分离,提高了表面负荷和分离效果,同时作为微生物载体为世代周期长的微 生物创造条件,丰富微生物相且提高反应空间利用率,尤其是当废水水质调节体 积比为1∶3-1∶10时,更体现了分离效果好和污泥反应区生物量大的优点。

  3.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倾斜的平板填料,使沉淀区与污泥反应区无物理隔离, 增加了有效分离面积,因此构造简单,维修方便,且占地少、投资省,具有重大 的工程应用价值。

  4.由于本发明的排泥管设置在人孔中,所以一旦发生堵塞,坼开盲板,彻底 清洗,有维护方便的优点。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