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水处理环形沉淀技术

发布时间:2018-8-30 14:06:5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1.11.16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IPC分类号C02F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处理环形沉淀装置,本处理装置的主体由池底和池壁构成,池壁由圆形的内壁和外壁构成,内壁和外壁为同心圆,内壁所包含区域构成生物池,内壁和外壁之间的环形区域构成沉淀池;在内壁下端设有连通生物池和沉淀池的进水口,在外壁上端内侧圆周上设有环形出水堰;一行走桁车的两端安装在内壁和外壁顶部设置的轨道上,在行走桁车上设有吸泥机,吸泥机由吸泥管、回流管和连接两者的吸泥泵构成,吸泥管伸入沉淀池底部,回流管出口对应着生物池上端。本发明水流不易受外部扰动,布水均匀;环形沉淀的进水出水过程均穿过高浓度的活性污泥悬浮层,降低了出水SS浓度;具有更好的污泥浓缩性;能耗与工程投资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水处理环形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本处理装置的主体由池底和池壁构成,池壁由圆形的内壁(6)和外壁(2)构成,内壁(6)和外壁(2)为同心圆,内壁(6)所包含区域构成生物池(10),内壁和外壁之间的环形区域构成沉淀池;在内壁(6)下端设有连通生物池和沉淀池的进水口(7),在外壁(2)上端内侧圆周上设有环形出水堰(3);一行走桁车(4)的两端安装在内壁和外壁顶部设置的轨道上,在行走桁车上设有吸泥机,吸泥机由吸泥管(1)、回流管(5)和连接两者的吸泥泵(8)构成,吸泥管伸入沉淀池底部,回流管出口对应着生物池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环形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下端的进水口(7)有若干个并均匀布置在内壁(6)下端,所有的进水口(7)位于同一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环形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从下到上依次由污泥压缩层、污泥悬浮层和上清液层三段构成,进水口以下的部分为污泥压缩层,污泥悬浮层径向截面呈倒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环形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出水堰(3)水平布置在外壁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环形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壁(6)上端内侧圆周上设有环形结构的回流渠(9),回流管(5)出口对应着回流渠(9)。

  说明书

  一种水处理环形沉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沉淀装置,尤其是去除污水生物处理后的悬浮物与杂质的装置,属于水处理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建设了大量的二级污水处理厂(站),这些污水处理厂一般都设有独立的二次沉淀池,主要类型包括平流沉淀池与辐流沉淀池,用于去除分离污水中细小的生物颗粒悬浮物,这些类型的沉淀池主要靠絮凝颗粒的重力沉降作用沉淀,出水的SS浓度高,池体独立建设,占地面积大,建设成本高,桁车跨度大,水流易受外部环境扰动,污泥回流所需污泥泵的扬程高,能耗高,使污水处理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为了克服现在污水处理中二沉池占地面积大,建设成本高,桁车跨度大,水流易受外部环境扰动,污泥回流所需污泥泵的扬程高,能耗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耗与工程投资小水流不易受外部扰动的环形沉淀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水处理环形沉淀装置,本处理装置的主体由池底和池壁构成,池壁由圆形的内壁和外壁构成,内壁和外壁为同心圆,内壁所包含区域构成生物池,内壁和外壁之间的环形区域构成沉淀池;在内壁下端设有连通生物池和沉淀池的进水口,在外壁上端内侧圆周上设有环形出水堰;一行走桁车的两端安装在内壁和外壁顶部设置的轨道上,在行走桁车上设有吸泥机,吸泥机由吸泥管、回流管和连接两者的吸泥泵构成,吸泥管伸入沉淀池底部,回流管出口对应着生物池上端。

  所述内壁下端的进水口有若干个并均匀布置在内壁下端,所有的进水口位于同一高度。

  所述沉淀池从下到上依次由污泥压缩层、污泥悬浮层和上清液层三段构成,进水口以下的部分为污泥压缩层,污泥悬浮层径向截面呈倒梯形。

  所述环形出水堰水平布置在外壁上部。

  在内壁上端内侧圆周上设有环形结构的回流渠,回流管出口对应着回流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布水均匀。

  环形好氧区外侧液面接近一个水平面,环形沉淀区出水的环形出水堰也可以控制在一个水平面,因此可以认为环形沉淀池(区)的配水和集水在环向没有水位差,从每个底部进水口进来的水,均能从半径方向向对应的集水口出流,不会产生水平方向的短流,水力条件好,布水、集水更均匀。相比周进周出二沉池的沿途分流布水,其均匀性更好,而且不受进水水量变化的影响,在进水量变化时无需调控既能均匀布水。

  2.环形沉淀的进水出水过程均穿过高浓度的活性污泥悬浮层,降低了出水SS浓度。

  在环形沉淀池(区)中的径向断面,这个上清液体与颗粒群之间形成清晰的界面至环形沉淀进水口水平方向以上的混合液,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倒梯形活性污泥悬浮层。由好氧区流出的混合液,沿环形沉淀区底部的环形配水口进入,穿越沉淀区内的倒梯形环活性污泥悬浮(絮凝)层,该活性污泥悬浮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絮凝性、吸附作用和网捕作用,其作用相当于活性污泥过滤器;不仅能将进入的混合液中的具有良好沉降性能的活性污泥菌胶团,依靠沉淀作用拦截下来;而且进入混合液中的生物絮凝性较差的、破碎的有机无机悬浮物,在穿越活性污泥悬浮层时也会被拦截下来;再进入环形布置的出水堰出水,使沉淀池出水的SS等更低。

  3.环形沉淀的污泥实际停留时间较短,因污泥反硝化产生N2而引起的污泥上浮的现象发生概率较小。

  环形沉淀池内沉积的污泥均匀分布在底部的环形污泥浓缩区内,经差动轮向心运转吸泥机,通过移动吸泥管、回流泵,将回流污泥、剩余污泥收集提升至回流渠流至厌氧池、污泥池。差动轮向心运转吸泥机的扫吸运行周期小于2小时,因此底部污泥的停留时间也小于2小时,其发生缺氧反硝化的概率和程度大大减少,因污泥反硝化产生N2而引起的污泥上浮的现象和程度也大大降低。

  4.环形沉淀池具有更好的污泥浓缩性。

  在环形沉淀池下端进水口以下至池底,设计为污泥压缩层(污泥压缩沉淀区),该区域基本不受由好氧区进来的混合液的扰动,相对中心排泥的圆形沉淀池等,其不受挂吸泥机扰动影响的时间间隔也较长,因此,为污泥的压缩沉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外排的剩余污泥的浓度更高。

  5.环形沉淀池将沉淀池排泥与剩余污泥回流、剩余污泥排放有机结合为一体。

  环形沉淀池采用差动轮向心运转吸泥机,通过移动吸泥管、回流泵,将回流污泥、剩余污泥收集提升至回流渠,流至厌(缺)氧区,降低了回流泵的扬程及能耗;剩余污泥排放通过与回流渠连通的剩余污泥管重力排至污泥池,无需剩余污泥泵的再次提升,简化了流程,节省了设备及能耗。

  6.环形沉淀池的刮吸泥绗车跨度相比圆形沉淀池大大缩短,结构也简单得多,耗材也少得多,因此,造价更低,且便于管理和维修。

  7.环形沉淀池和生物池紧密结合,节省造价和占地,还减少了连接管及水头损失,节省能耗和运行费用。同时,环形沉淀池不会因进水温度的变化产生温差密度流,也不受外界风力的影响而产生风动循环区,因此,环形沉淀池具有更加稳定的出水效果。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