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泥改性技术

发布时间:2018-9-5 13:16:5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1.07.20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IPC分类号C02F11/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污泥改性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壳体内划分有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反应室,各反应室的输入端均连通在前反应室的输出端,位于首尾部的两反应室分别连通进、出料口,污泥改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各反应室内的用于搅拌污泥的工作组件以及用于驱动工作组件动作的动力源,各反应室内的工作组件的搅拌速率由首端至尾端依次降低,污泥改性装置还包括加药装置,其加药口与首端反应室的上部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可连续工作,并可使经其改性过的污泥能满足后续高干度脱水过程的要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 (10)内划分有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反应室(20),所述各反应室(20) 的输入端均连通在前反应室(20)的输出端,位于首尾部的两反应室 (20)分别连通进、出料口,所述污泥改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各反应 室(20)内的用于搅拌污泥的工作组件以及用于驱动工作组件动作的 动力源,所述各反应室(20)内的工作组件的搅拌速率由首端至尾端 依次降低,所述污泥改性装置还包括加药装置(30),其加药口与首端 反应室(20)的上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 室(20)为三个且各相邻反应室(20)之间设置有阻隔彼此的隔离单 元(40),所述隔离单元(40)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41)和 第二隔板(42),所述第一隔板(41)与壳体(10)上部间留有间隙并 构成前一反应室(20)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隔板(42)与壳体(10) 下部间留有间隙并构成相邻的后一反应室(20)的输入端,所述两隔 板彼此间的间隙通路以及两者分别与壳体(10)间的间隙通路构成正 “Z”字形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 (10)外形呈空心立方体状,所述第一隔板(41)和第二隔板(42) 外形呈条板状且垂直壳体(10)底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污泥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反应室(20)内容积由首端至尾端依次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 源布置于壳体(10)上部,所述工作组件由壳体(10)上方贯穿并顺 延探入壳体(10)的各反应室(20)内腔并构成立式搅拌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 组件包括转轴以及设置于转轴上的桨叶,所述桨叶尺寸随反应室(20) 容积增大而依次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 装置(30)包括加药泵(31)以及药剂储罐(32),所述加药装置(30) 设置于壳体(10)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 口高于出料口设置,所述污泥改性装置还包括溢流管(50),所述溢流 管(50)一端连通位于壳体(10)首端的反应室(20)上部,另一端 连通至壳体(10)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 改性装置还包括液位检测器(60),其探测部顺延伸入壳体(10)尾端 的反应室(2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 反应室(20)的最底部设置有连通外部的用于污泥排空的排空口(70)。

  说明书

  一种污泥改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污泥改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的规模不断扩大,污水处理程度逐年升高,污泥产量也快速增加。我国目前普遍存在“重水轻泥”的倾向,强调污水处理率,而忽视污泥的处理处置,未经处理的污泥直接外运、简单填埋或堆放,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污泥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铜、锌、镉、汞等重金属盐类以及多氯联苯等难降解有毒有害物。同时,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及其它碳水化合物等高浓度有机物,导致污泥的粘度较大、含水率较高、固液分离性能差,进而影响到污泥堆肥、焚烧或填埋等后续处理处置。污泥改性则主要是通过药物等对污泥颗粒表面的有机物进行改性,或对污泥的细胞和胶体结构进行破坏,降低污泥的水分结合容量,同时降低污泥的压缩性,使污泥能满足高干度脱水过程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连续工作的污泥改性装置,可使经其改性过的污泥能满足后续高干度脱水过程的要求,设备工作稳定且工作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改性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划分有至少两个相互连通的反应室,所述各反应室的输入端均连通在前反应室的输出端,位于首尾部的两反应室分别连通进、出料口,所述污泥改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各反应室内的用于搅拌污泥的工作组件以及用于驱动工作组件动作的动力 源,所述各反应室内的工作组件的搅拌速率由首端至尾端依次降低,所述污泥改性装置还包括加药装置,其加药口与首端反应室的上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高含水率的污泥经进料口灌入反应室中并自动加药,经过各反应室依次搅拌并最终由出料口排出,从而实现连续自动工作,其工作效率高;其次,由于加药装置与搅拌反应室成一体式设计,实际使用以及运输均方便快捷,适合于各种工作环境;最后,各反应室中工作组件的搅拌速率依次降低,给污泥与药物的混合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从而保证其混合均匀,药物作用充分,从而使经其改性过的污泥能满足后续高干度脱水过程的要求。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