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印染废水处理回用系统

发布时间:2018-9-8 16:13:4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1.07.01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IPC分类号C02F9/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染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回用系统。本实用新型首先采用预处理子系统对印染废水中的色素进行吸附,同时降低了废水粘度;再将经过预处理的印染废水通过微滤膜子系统或超滤膜子系统过滤进行中处理,印染废水经过中处理得到浓缩液和滤出液,所述的浓缩液通入脱水子系统进行脱水处理,所述的滤出液通入纳滤膜子系统或反渗透膜子系统进行处理以最终得到回用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印染废水处理装置难以实现脱色、无法满足废水回用的问题,特别是解决了常规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大、脱色效果差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预处理子系统(10),用于吸收印染废水中的色素以及降低印染废水的粘度,预处理子系统(10)包括废水储池,废水储池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微滤膜子系统或超滤膜子系统(20)的进水端相连通;

  微滤膜子系统或超滤膜子系统(20),用于对进入其中的废水过滤以进行中处理,微滤膜子系统或超滤膜子系统(20)的出水端分设有浓缩液管道和滤出液管道;所述浓缩液管道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脱水子系统(40)相连通,所述滤出液管道的出水端与纳滤膜子系统或反渗透膜子系统(30)的进水端相连通;

  纳滤膜子系统或反渗透膜子系统(30),用于对进入其中的滤出液进行过滤以得到回用水;

  脱水子系统(40),用于对进入其中的浓缩液进行泥水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水子系统(40)包括浓缩池(41),浓缩池(41)的进水端与浓缩液管道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浓缩池(41)设有上清液回流管道与预处理子系统(10)中的废水储池相连,浓缩池(41)还设有污泥管道与污泥压滤子系统(4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染废水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水储池中设有用于空气擦洗的曝气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印染废水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滤膜子系统或超滤膜子系统(20)中微滤膜或超滤膜的过滤孔径为0.01~0.1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印染废水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滤膜子系统或反渗透膜子系统(30)中纳滤膜或反渗透膜的材质为有机材质。

  说明书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回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染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回 用系统。

  背景技术

  纺织印染工业是最大的污染源和水资源消耗者之一。随着染料合 成、印染等工业废水的不断排放和各种染料的不断使用,进入环境的染 料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染料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据报道,全世 界每年以废物形式排入环境的染料约6万吨,特别是含有机染料的污水 具有水量大、分布面广、水质变化大、有机毒物含量高、成分复杂以及 难降解等特点,对水生生态系统及其边界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毒 害事件日益暴露。

  为了解决有机染料对环境的污染,人们采用了不同方法与技术对含 有染料的废水进行了各种处理途径的尝试,主要有物化法(包括辐射法、 吸附/萃取法、磁分离法、混凝沉降法和氧化法)、生物法(好氧/厌氧 氧化-还原序列反应器、固定化微生物降解、膜生物反应器)及生物-物 化联合法(生物吸附剂、生物活性炭、厌氧折流板反应池-生物接触氧 化池-混凝沉淀-砂滤池处理工艺、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等)等技术。 但上述处理工艺普遍存在着难以实现脱色以及无法满足废水回用的问 题,特别是存在工艺流程复杂、占地面积大、脱色效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印染废水处理回用系统,用以解决现 有印染废水处理工艺难以实现脱色、无法满足废水回用的问题,特别是 常规处理工艺占地面积大、脱色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印染废水 处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预处理子系统,用于吸收印染废水中的色素以及降低印染废水的粘 度,预处理子系统包括废水储池,废水储池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微滤膜 子系统或超滤膜子系统的进水端相连通;

  微滤膜子系统或超滤膜子系统,用于对进入其中的废水过滤以进行 中处理,微滤膜子系统或超滤膜子系统的出水端分设有浓缩液管道和滤 出液管道;所述浓缩液管道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脱水子系统相连通,所 述滤出液管道的出水端与纳滤膜子系统或反渗透膜子系统的进水端相 连通;

  纳滤膜子系统或反渗透膜子系统,用于对进入其中的滤出液进行过 滤以得到回用水;

  脱水子系统,用于对进入其中的浓缩液进行泥水分离。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得以进一步实现:

  所述的脱水子系统包括浓缩池,浓缩池的进水端与浓缩液管道的出 水端相连通,所述浓缩池设有上清液回流管道与预处理子系统中的废水 储池相连,浓缩池还设有污泥管道与污泥压滤子系统相连。

  也即印染废水经过中处理得到的浓缩液排放至浓缩池静沉,静沉所 得上清液回流至废水储池,并准备再次采用印染废水处理回用系统以进 行回用处理;静沉后的浓缩泥经污泥压滤子系统中的板框压滤等脱水处 理后外运。

  浓缩液静沉得到的上清液回流至废水储池,同时准备进行回用处理 的印染废水也储存至废水储池,将废水储池中的水通过添加能够吸附色 素以及降低废水粘度的助剂以采用印染废水处理回用系统进行回用处 理,实现了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及循环利用。

  所述的废水储池中设有能够吸附色素以及降低废水粘度的助剂,此 能够吸附色素以及降低废水粘度的助剂为硅藻土和/或淀粉酶。

  所述的硅藻土和/或淀粉酶的总质量占所需处理的印染废水的质量 分数为50~500PPM。

  优选的,所述的废水储池中设有用于空气擦洗的曝气机构。因此本 实用新型还可以向所述的经过预处理的印染废水中通入空气曝气以进 行空气擦洗,或者进行空气擦洗时选择在微滤或超滤池中进行,这种操 作方式不但有利于微滤膜或超滤膜维持较高的膜通量,减缓了通量衰减 速度;而且能够使加入的硅藻土和/或淀粉酶与印染废水充分混合,以 改善吸附脱色的传质条件,从而实现更加良好的吸附脱色和降低废水粘 度的效果。

  所述微滤膜子系统或超滤膜子系统中微滤膜或超滤膜的过滤孔径 为0.01~0.1微米,采用的操作压力为0.2~1.5兆帕,操作温度为10~ 90摄氏度。采用微滤或超滤处理能够对印染废水中的悬浮物、非溶解性 CODcr以及前述添加的助剂进行截留,以有利于后续工序的操作。

  所述微滤膜或超滤膜的材质为有机或无机材质。

  所述的采用微滤膜或超滤膜过滤的膜分离系统在运行时定时反冲 或反洗,以维持较高的膜通量,减缓通量衰减速度。

  所述的采用纳滤膜或反渗透膜过滤的膜分离系统的操作压力为 0.5~4.0兆帕,操作温度为5~70摄氏度。采用纳滤或反渗透处理能够 去除印染废水中的溶解性CODcr、色素和盐度,最终实现出水厂内回用, 以替代清洁水源。

  进一步的,所述纳滤膜子系统或反渗透膜子系统中纳滤膜或反渗透 膜的材质为有机材质。

  应用本实用新型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回用有如下优点:

  a、解决了现有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很难实现脱色效果、无法满足废 水回用的问题,特别是常规处理工艺占地面积大、脱色效果差的问题。

  b、实现了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及循环利用,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 减少废水排放,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经济效益显著,并且具 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c、采用硅藻土或淀粉酶等起吸附色素及降低体系粘度的助剂对印 染废水进行预处理,降低了体系的粘度,减缓了微滤或超滤膜通量的衰 减速度。

  d、微滤或超滤膜子系统运行时通过定时交替反冲或反洗,还可结 合空气擦洗帮助维持较高的膜通量,减缓通量衰减速度。

  e、通过对纳滤或反渗透膜组合方式的优化,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回 收率,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f、整个工艺流程简洁,占地面积小,能耗低,运行成本少,可按 要求设计成全自动控制型式,有效减轻企业环保负担,并可以在较短的 时间内实现投资资本回收。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