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应用于城市污泥生物沥浸处理的耐酸性异养菌D13

发布时间:2018-9-17 15:36:1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1.06.14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IPC分类号C12N1/16; C12R1/84; C02F11/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株应用于城市污泥生物沥浸处理的耐酸性异养菌D13,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该菌株单细胞呈卵圆形,直径4.5~5.5μm,一端芽殖,不产生子囊孢子,有荚膜。菌落菌落呈粘质样,白色,表面褶皱,边缘整齐,能在pH=2的极端酸性环境下正常生长,经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属于毕赤酵母菌(Pichia spartinae),保藏编号为CGMCC No.3035。该菌株在污泥生物沥浸环境中可快速利用污泥中水溶性小分子有机物或简单有机酸作碳源和能源,并使生物沥浸溶液中CO2大幅升高,从而促进了污泥生物沥浸效率,使污泥重金属脱出率达到90%以上,污泥脱水性提高10多倍。

  权利要求书 [支持框选翻译]

  1.一株应用于城市污泥生物沥浸处理的耐酸性异养菌D13,命名毕赤酵母D13(Pichia spartinae D13),2009年4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保藏编号为CGMCC No.30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城市污泥生物沥浸处理的耐酸性异养菌D13,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毕赤酵母D13可在pH=2的极端酸性环境中正常生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城市污泥生物沥浸处理的耐酸性异养菌D13,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毕赤酵母D13的GenBank注册号为FJ850047,它的26S rRNA序列如下:

  gcatatcaat aagcggagga aaagaaacca acagggattg ccttagtaac ggcgagtgaa gcggcaaaag ctcaaatttg aaatctggca tcttcggtgt ccgagttgta atttgaagaa ggtaactttg gagttggctc ttgtctatgt tccttggaac aggacgtcac agagggtgag aatcccgtgc gatgagatgc caattctatg taaagtgctt tcgaagagtc gagttgtttg ggaatgcagc tctaagtggg tggtaaattc catctaaagc taaatattgg cgagagaccg atagcgaaca agtacagtga tggaaagatg aaaagaactt tgaaaagaga gtgaaaaagt acgtgaaatt gttgaaaggg aagggtttaa gatcagactt ggtattttgt atggcttcct ttcggggtgg tcctctacgt tttaccgggc tagcatcagt ttggatggta ggataatggc attggaatgt gacattgctt cggtgatgtg ttatagcctt tgttgatact gcctatctag actgaggact gcgtctttga ctaggatgct ggcataatga tcttcaaccg cccgtcttga aacacggaac 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城市污泥生物沥浸处理的耐酸性异养菌D13,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毕赤酵母D13接种在污泥生物沥浸系统中反应2天可使污泥脱水性提高10倍以上,重 金属溶出率提高到90%以上。

  说明书 [支持框选翻译]

  一株应用于城市污泥生物沥浸处理的耐酸性异养菌D13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应用于城市污泥生物沥浸处理的耐酸性异养菌D13,是一项利用异 养菌与自养菌互作进行污泥生物沥浸处理的技术,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

  二、技术背景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亟待处置的各类城市污泥和工业污泥等。目前仅城市污泥每 年就产生约700万吨(干物质计),工业污泥的数量也十分巨大,污泥处理处置运行成本在污 水处理厂中占到30%-50%,而且这些污泥在我国目前都没有很好的处置途径。一方面污泥难 浓缩脱水,且脱水污泥含水量很高(多数在80%-85%),因此影响到诸如焚烧、填埋等处置, 若采用堆肥方法,则需要大量的调理剂调节水分,十分不便。另一方面虽然污泥土地利用多 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处置费用低廉,并能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但由于许多污泥都存在 浓度不等种类不同的有毒重金属(特别是在我国许多工业园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或接纳部分 工业废水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一些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尤其较多),因此,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污泥的土地利用。因此,实现污泥高干度脱水和从污泥中去除重金属, 是实现污泥合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前提,也是化解污泥处置难题的重要技术措施。

  近年来,研究发现利用生物沥浸技术(Bioleaching,以前也称为生物淋滤或生物沥 滤)预处理液态污泥具有促进污泥脱水和溶出重金属的功效。本课题组自1998年开始已将该 技术逐渐从实验室小试推动到生产性试验,现日处理污泥100多吨,相当于一个日处理5万 吨污水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技术与规模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本课题组曾公开了两种高效作用于污泥的自养型生物沥浸微生物的专利 (ZL02112924.X,ZL02137921.1),即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LX5和氧化硫硫杆菌TS6。但 在实际运行中,效果不稳定,尤其在长期处理时微生物活性会变低。这是因为氧化亚铁硫杆 菌和氧化硫硫杆菌都是专性化能自养菌,对水溶性有机物有一定的敏感性,而污泥中水溶性 有机物含量往往超过了它的致毒水平。因此,在以单一的硫杆菌为主导的系统中,往往难于 保证效果的稳定。随后,本课题组于2004年5月31日发明了一种耐酸性红酵母菌及其用于 污泥中重金属的生物脱除的方法的专利(ZL200410044843.8),通过在污泥中同时接种以水溶 性有机物为能量来源和碳源的红酵母菌R30,以大幅度降低这些有毒的小分子在污泥中的浓 度,大大提高了硫杆菌在污泥生物沥浸中的活性,使污泥生物沥浸处理效率和稳定性得到进 一步提高。这说明在污泥生物沥浸系统中,耐酸性异养菌的加入是非常有益的。但R30菌株 最多只能在pH3的酸性环境下才能正常生长,因此,当生物沥浸系统pH小于3时会对该菌有 抑制,会影响其稳定性。寻找更高效的耐更低pH的异养菌,使污泥生物沥浸系统的微生物多 样性更丰富,必然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对生物沥浸的工程化应用非常重要。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酸性异养菌以消除污泥生物沥浸处理中 对硫杆菌生长有影响的小分子有机物,并能为硫杆菌生长提供更丰富的可溶性二氧化碳(自 养菌的碳源),从而提高生物沥浸效率和长期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方案下面为本发明的主要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株在污泥生物沥浸中耐酸性的异养菌菌株D13,分离自生物沥浸酸 化污泥,经过鉴定确认为毕赤酵母(Pichia spartinae)D13。该菌株于2009年4月23日保藏 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北京), 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3035。菌株经PCR扩增后,其26S rRNA序列在GenBank的登录 号为FJ850047。

  上述菌株D13经鉴定,具有如下生物学特征:

  (1)菌株的形态特征:单细胞呈卵圆形,直径4.5~5.5μm,一端芽殖,不产生子囊 孢子,缺氧条件下生长可形成假菌丝,有荚膜。菌落菌落呈粘质样,白色,表面褶皱,边缘 整齐,液体培养浑浊,沉淀物疏松。

  (2)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该菌株在25~35℃条件下生长良好,易于常温下培养, 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pH1~9均能生长,最适pH为2~5.5,当pH>5.5时生长受到一定 影响,当pH<2时生长受较大抑制。试验发现在污泥生物沥浸的后期pH达到2.0~1.5时,仍 能够检测到菌株D13,说明它对酸性环境的耐受能力很强。菌株D13能发酵葡萄糖而不发酵 乳糖和蔗糖,能同化KNO3和(NH4)2SO4,不能利用肌醇作为唯一碳源,不形成类淀粉化合物, 脲酶测试和DBB测试均成阴性。

  (3)菌株的分子生物鉴定结果:菌株D13的26S rRNA的D1/D2区共测出611个 碱基对,在核酸数据库GenBank(NCBI)(http://www.ncbi.nlm.nih.gov/)登录号为FJ850047。26S rRNA的序列如下:

  gcatatcaat aagcggagga aaagaaacca acagggattg ccttagtaac ggcgagtgaa gcggcaaaag ctcaaatttg aaatctggca tcttcggtgt ccgagttgta atttgaagaa ggtaactttg gagttggctc ttgtctatgt tccttggaac aggacgtcac agagggtgag aatcccgtgc gatgagatgc caattctatg taaagtgctt tcgaagagtc gagttgtttg ggaatgcagc tctaagtggg tggtaaattc catctaaagc taaatattgg cgagagaccg atagcgaaca agtacagtga tggaaagatg aaaagaactt tgaaaagaga gtgaaaaagt acgtgaaatt gttgaaaggg aagggtttaa gatcagactt ggtattttgt atggcttcct ttcggggtgg tcctctacgt tttaccgggc tagcatcagt ttggatggta ggataatggc attggaatgt gacattgctt cggtgatgtg ttatagcctt tgttgatact gcctatctag actgaggact gcgtctttga ctaggatgct ggcataatga tcttcaaccg cccgtcttga aacacggaac a

  菌株D13与毕赤酵母(Pichia spartinae)相似性最高,同源性达到99%以上,因此, 鉴定为毕赤酵母D13。

  有益效果

  该菌株与已有的同类菌株相比具有明显优点:

  在污泥生物沥浸系统中,能耐受pH1的酸性环境,在pH2时能很好生长,因此,在 生物沥浸中能保持较长久的活力而不需要经常添加。

  该菌能快速利用污泥生物沥浸系统中溶解性有机物(DOM),消除DOM对硫杆菌的 毒害。

  该菌在利用污泥中DOM或小分子有机酸时,会迅速产生较高浓度的溶解性CO2, 大大促进以CO2为碳源的硫杆菌生长。

  因此,在污泥生物沥浸中,接种毕赤酵母D13可使污泥生物沥浸时间缩短到2天, 处理后污泥脱水性提高10多倍,重金属溶出率达到90%左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