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养殖污水序批式循环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的构建方法

发布时间:2018-9-17 15:46:2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1.06.14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IPC分类号A01K63/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污水序批式循环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的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将养蟹塘设为中心作用塘,旁边设置其他产污严重池塘,方便其与养蟹塘间互相排水;b、所述养蟹塘中种植多种土著沉水植物以构建一个高效修复生态系统;c、在养蟹塘间歇闲置期,将旁边塘中养殖污水按不同水产品捕捞时间顺序与水质污染程度有序分批注入养蟹塘中净化处理然后直接循环回用。本发明优点在于:构建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原位、异位与养殖模式相结合的净化系统;用于净化养殖污水的异位修复塘,可发展水生经济动物养殖,同时节约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养蟹塘构建了良性循环生态系统,降低了成本;实现养殖污水“零排放”,工艺简短、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

  权利要求书 [支持框选翻译]

  1.一种养殖污水序批式循环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养蟹塘设为中心作用塘,旁边设置其他产污严重池塘,方便旁边池塘与养蟹塘之间互相排水;

  b、所述的养蟹塘中种植多种土著沉水植物以构建一个稳定、高效的生态修复系统;

  c、在养蟹塘的间歇闲置期,将旁边池塘的养殖污水按不同养殖对象捕捞时间顺序与水质污染程度有序分批注入养蟹塘中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的水直接循环回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其他产污严重池塘为鱼塘、鱼苗塘、鳖塘或蟹苗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蟹塘与周边各池塘面积比为1:1-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水植物为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黄丝草、金鱼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水植物的单一种植密度为5-7g/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养蟹塘中种植沉水植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养蟹塘整修消毒;b、春季种植先锋种沉水植物伊乐藻;c、夏秋季种植轮叶黑藻和苦草及其他;d、7月开始,收割捕捞伊乐藻。

  说明书 [支持框选翻译]

  一种养殖污水序批式循环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陆域水产养殖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养殖污水序批式循环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陆域水产养殖严重存在品种单一、水产品品质低、环境污染及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养殖过程中投饵过量、用药过度以及池塘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造成水质恶化,富营养物质大量排放,尤其是养鱼塘、养鳖塘等多种类型养殖污水的氮、磷、高锰酸盐指数等污染物浓度很高,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使得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以致破坏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此同时,随着天然水体的污染,可供养殖的水源越来越少,传统的注水与换水调控水质基本无法实现,同时影响水产品质量,以及食用安全性,直接或间接地危及到人类本身。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造成的水危机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未来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将受制于水资源、土地资源、环境保护、能源利用、水产品质以及其他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资源和能源紧缺的水产养殖国家,大力推广高效生态健康养殖和养殖污水合理化处理,必须以节约水资源、土地资源、节能减排为前提,并有效地保护环境,保障水产食品安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对于养殖污水处理,一般在池塘周边设置各种净化处理系统,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054026.X、200620168387.2和201010103123.X都涉及在其外围设立净化池(如植物滤池、孔石莼藻池和硝化滤池等)来实现净化,但其构建物较多,成本较高,净化周期长,运行能耗大。中国专利申请号 200610059750.1则是将养殖池塘中央底层的养殖废水提升至另一水槽中进行悬浮有机物分离和自然光化学催化氧化处理,处理过程繁琐,不易推广。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037024.3涉及臭氧、机械、生物以及液氧转换水等,处理设备多,构建成本昂贵。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兴污水处理技术,应用于养殖污水净化处理效果较好,但人工湿地系统稳定性差、运行寿命短、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较低,占地面积很大,容易引起二次污染。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051740.8由鱼池、人工湿地和沟渠三部分构成,将养殖鱼塘废水经过专门的人工湿地和沟渠净化处理,湿地功能单一。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236364.4涉及池塘养殖水的净化池,呈长条状,其面积为养殖池塘面积的5~20%,沿尾水水流方向设有物理沉淀区、生物沉淀区、复氧区和储水区,且相邻净化区之间通过涵洞相互连通;物理沉淀区种植挺水植物、生物沉淀区种植漂浮植物、复氧区种植沉水植物、储水区种植沉水植物并放养水生经济动物;以及利用该净化池净化池塘养殖水的方法。并且为了达到有效净化效果,另外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194931.9涉及生物净化渠道、人工湿地和粘土陶粒水体净化装置等多级净化装置,涉及步骤繁琐,周期较长,成本高,应用范围小。但是关于一种能够实现养殖污水零排放且不采用任何净化装置的养殖污水序批式循环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的构建方法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养殖污水序批式循环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的构建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养殖污水序批式循环处理与再利用系统的构建方法,所述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养蟹塘设为中心作用塘,旁边设置其他产污严重池塘,方便旁边池塘与养蟹塘之间互相排水;

  b、所述的养蟹塘中种植多种沉水植物以构建一个稳定、高效的生态修复系统;

  c、在养蟹塘的间歇闲置期,将旁边池塘的养殖污水按不同养殖对象捕捞时间顺序与水质污染程度有序分批注入养蟹塘中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的水直接循环回用。

  所述的其他产污严重池塘为鱼塘、鱼苗塘、鳖塘和蟹苗塘等各类养殖池塘。

  所述的养蟹塘与周边各池塘面积比为1:1-3.5。

  所述的沉水植物为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黄丝草、金鱼藻。

  所述的沉水植物的单一种植密度为5-7g/L。

  所述的步骤b中养蟹塘中种植沉水植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养蟹塘整修消毒;b、春季种植先锋种沉水植物伊乐藻,然后种植黄丝草;c、夏秋季种植轮叶黑藻和苦草;d、7月开始,收割捕捞伊乐藻。

  本发明优点在于:

  1、本发明构建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原位、异位与养殖模式相结合的净化系统,可明显改善水质,修复能力较强;

  2、用于净化养殖污水的异位修复塘,可以发展水生经济动物养殖,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弥补了一般人工湿地功能的单一性缺陷,同时节约了土地资源,降低了养殖成本;

  3、养蟹塘中种植多种沉水植物,克服了传统养殖塘植物模式单一、水质调控稳定性差的缺点,构建了结构完善、功能稳定、作用连续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节省了人力物力,且降低了成本;

  4、本发明实现了养殖污水“零排放”,且无需采用其他任何净化设备预处理,工艺简短、易操作、运行费用低,适应性强,无二次污染,并且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可提高水产品品质,成本低效能高、管理简便,在人少地多的发展中国家,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