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采用生物膜法焦化废水全脱氮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2018-11-6 14:24:5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0.06.30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生物膜法的焦化废水全脱氮处理工艺,生化处理采用两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过程,预处理后的污水经第一级好氧池硝化处理后,进入回流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回流至一段缺氧池进行反硝化;一级缺氧/好氧处理后的出水经回流沉淀池进入第二级缺氧池进一步进行反硝化处理,为防止过量甲醇外排,保证外排水COD不超标,在第二级缺氧池后设有第二级好氧池。优点是:利用两级缺(兼)氧/好氧(A-O/A-O)生物脱氮处理工艺处理焦化污水,可有效提高总氮的脱出率,可使处理后废水中的总氮达到新标准要求的15mg/l以下。 

  权利要求书

  1.采用生物膜法的焦化废水全脱氮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混凝沉淀处理、深度处理过程,其特征在于,生化处理采用两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过程,预处理后的污水经第一级好氧池硝化处理后,进入回流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回流沉淀池的回流水回流至一级缺氧池进行反硝化处理,处理后污水氨氮<5mg/l;回流沉淀池的回流污泥回流至一级好氧池;一级缺氧/好氧处理后的出水经回流沉淀池进入第二级缺氧处理,通过向第二级缺氧池中投加甲醇来补充反硝化反应所需的碳源,使剩余的硝态氮在第二级缺氧池反硝化为气态氮,为防止过量甲醇外排,保证外排水COD不超标,在第二级缺氧池后设有第二级好氧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生物膜法的焦化废水全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缺氧采用生物膜法,反应池中设置填料,采用布水器布水,生物膜附着在填料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生物膜法的焦化废水全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经二级好氧池好氧处理后的水经二沉池沉淀,回流污泥回流至二级好氧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生物膜法的焦化废水全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原污水COD在2000~5000mg/l,NH4+-N浓度在70~150mg/l,有机氮为50~120mg/l的原水水质条件下,所述的甲醇投加量根据硝态氮浓度为每升废水投加甲醇150~250mg。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生物膜法的焦化废水全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一级缺氧停留时间18~40小时,一级好氧停留时间36~80小时,好氧出水经回流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回流至一段缺氧池,回流比3~10倍,污泥回流至一段好氧池;二级缺氧停留时间10~30小时,二级好氧停留时间3~5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用生物膜法的焦化废水全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处理后废水总氮小于15mg/l。

  说明书

  采用生物膜法的焦化废水全脱氮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焦化废水脱氮工艺,特别是一种采用生物膜法的焦化废水全脱氮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焦化污水处理普遍采用A/O生物脱氮处理技术,处理后污水达到国家现行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废水中的氨氮可以控制在5mg/l以下,而总脱氮去除率并不高,部分氮约70mg/l左右以硝态氮的形式随水排放到水体中。部分城市及国家即将出台的焦化废水 外排标准对总氮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小于15mg/l,对总氮的脱除最理想,最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还是生物法。

  针对国家即将出台的焦化废水外排标准对总氮的要求,如何提高脱氮率,是本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生物膜法的焦化废水全脱氮处理工艺,利用两级缺(兼)氧/好氧(A-O/A-O)生物脱氮处理工艺处理焦化污水,可有效提高总氮的脱出率,将焦化废水中的氮转化为气态从水中排出,从而达到完全脱氮的目的,使处理后废水中的总氮达到新标准要求的15mg/l以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采用生物膜法的焦化废水全脱氮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混凝沉淀处理、深度处理过程,其特征在于,生化处理采用两级缺(兼)氧/好氧生物脱氮过程,预处理后的污水经第一级好氧池硝化处理后,进入回流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回流沉淀池的回流水回流至一级缺(兼)氧池进行反硝化处理,处理后污水氨氮<5mg/l;回流沉淀池的回流污泥回流至一级好氧池;一级缺(兼)氧/好氧处理后的出水经回流沉淀池进入第二级缺(兼)氧处理,通过向第二级缺(兼)氧池中投加甲醇来补充反硝化反应所需的碳源,使剩余的硝态氮在第二级缺(兼)氧池反硝化为气态氮,为防止过量甲醇外排,保证外排水COD不超标,在第二级缺(兼)氧池后设有第二级好氧池。

  所述的缺(兼)氧采用生物膜法,反应池中设置填料,采用布水器布水,生物膜附着在填料上。

  经二级好氧池好氧处理后的水经二沉池沉淀,回流污泥回流至二级好氧池。

  在原污水COD在2000~5000mg/l,NH4+-N浓度在70~150mg/l,有机氮为50~120mg/l的原水水质条件下,所述的甲醇投加量根据硝态氮浓度为每升废水投加甲醇150~250mg。

  一级缺(兼)氧停留时间18~40小时,一级好氧停留时间36~80小时;二级缺(兼)氧停留时间10~30小时,二级好氧停留时间3~5小时。

  上述第一级好氧混合液回流至第一级缺(兼)氧,循环量为3~10倍;上述第一级好氧/缺(兼)氧反硝化率达到70~80%;上述第二级缺(兼)氧(A)处理,通过向缺(兼)氧池中投加150~250mg/l甲醇来实现。上述两级缺(兼)氧/好氧(A/O)生物脱氮处理总氮脱出率达到90~95%。

  上述处理后废水总氮小于15mg/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两级缺(兼)氧/好氧(A-O/A-O)生物脱氮处理工艺处理焦化污水,提高总氮的脱出率,将焦化废水中的氮转化为气态从水中排出,从而达到完全脱氮的目的,使处理后废水中的总氮达到新标准要求的15mg/l以下。

  第一级缺(兼)氧/好氧(A/O)工艺充分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有机碳源,使反硝化率达到70~80%,再利用第二级缺(兼)氧(A)处理,通过向缺(兼)氧池中投加甲醇等有机物来补充反硝化所需碳源,使剩余硝态氮在第二级缺(兼)氧池中反硝化为气态,以达到焦化废水完全脱氮的目的;为防止过量甲醇外排,保证外排水COD不超标,第二级缺(兼)氧池后加一段好氧池。本发明的特点是:第一级A/O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物,减少有机碳源的消耗量,第二级缺(兼)氧反硝化投加甲醇,出水总氮可以控制在15mg/l以下,第二级好氧防止过量甲醇外排,保证外排水COD不超标。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