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水的海绵基材活性污泥反应分离方法及技术

发布时间:2018-11-6 22:47:1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0.05.10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IPC分类号C02F3/10; C02F3/30

  摘要

  一种污水的海绵基材活性污泥反应分离方法:将膜组件置于反应池内,将膜组件连接于污水泵,在膜组件的下方设置曝气器,反应池内投入活性污泥,膜组件包括框架、支撑网格和海绵。将污水通入反应池,进行曝气,开启污水泵,使污水通过海绵,活性污泥吸附在海绵上形成污泥层,并转化为厌氧层和好氧层,关闭反应池的污水进口。放掉反应池中污水后,关闭污水泵,再将污水通入反应池,进行曝气,并由曝气带动污水,使污水经过厌氧、好氧层,形成A/O区域,如此循环运行。一种装置,包括:反应池,在反应池内设有曝气器、膜组件、出水管、进水管;膜组件包括框架、支撑网格、海绵,出水管与框架连通,在出水管上设有污水泵,曝气器位于膜组件的下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的海绵基材活性污泥反应分离装置,包括:反应池(1),在反应池(1)内设有曝气器(5),其特征在于,在反应池(1)内设有膜组件(2)及出水管(4),在反应池(1)的上部设有进水管(3),所述膜组件(2)包括框架(21),在框架(21)两侧设有支撑网格(22),在支撑网格(22)上覆盖有海绵(23),所述出水管(4)与框架(21)连通,在出水管(4)上设有污水泵(6),所述曝气器(5)位于膜组件(2)的下方。

  说明书

  一种污水的海绵基材活性污泥反应分离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的处理方法和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污水的海绵基材活性污泥反应分离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污泥反应分离技术所采用的膜基材大都是无纺布和筛绢,这些材料仅仅作为泥水过滤分离的材料,在反应器中只起到过滤的作用,并不能与活性污泥协同作用,对污染物的去除几乎没有作用,尤其是由这些材料所组成的反应分离器大都脱氮效果较差,出水难以达标排放。

  除此之外这些膜材料通量低,出水时间较长,使得膜材料使用数量增加,成本提高;并且容易堵塞,使用寿命短,需要经常更换。

  所以增加出水通量,提高出水水质,延长膜使用寿命,降低成本,是目前活性污泥反应及分离技术亟待改进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水中污染质去除效果尤其是脱氮效果,并能够提高出水通量,延长使用周期的污水的海绵基材活性污泥反应分离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一种污水的海绵基材活性污泥反应分离方法:

  步骤1将排列成行的膜组件置于反应池内,并将膜组件连接于污水泵,在膜组件的下方设置曝气器,再在反应池内投入活性污泥,所述膜组件包括框架,在框架两侧设有支撑网格,在支撑网格上覆盖有海绵,

  步骤2将待处理的污水通入反应池,同时进行曝气,开启污水泵,使污水通过海绵,同时,污水中的活性污泥被吸附在海绵上,形成污泥层,并逐渐转化为位于内侧的厌氧层和位于外侧的好氧层,关闭反应池的污水进口,

  步骤3释放掉反应池中三分之二的污水后,关闭污水泵,再将新的待处理的污水通入反应池,污水充满反应池后关闭反应池的污水进口,进行曝气,并由曝气带动污水,使污水依次经过厌氧层和好氧层,再使流出好氧层的污水再次经过厌氧层和好氧层,形成A/O区域,如此循环运行6~8小时,

  步骤4开启污水泵,返回步骤3。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的海绵基材活性污泥反应分离方法的装置,包括:反应池,在反应池内设有曝气器,其特征在于,在反应池内设有膜组件及出水管,在反应池的上部设有进水管,所述膜组件包括框架,在框架两侧设有支撑网格,在支撑网格上覆盖有海绵,所述出水管与框架连通,在出水管上设有污水泵,所述曝气器位于膜组件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海绵既作为过滤材料又作为污泥生长的载体,截留反应分离装置中的污泥提高装置内污泥负荷;

  2.海绵内侧及表面所形成的厌氧层、好氧层,使反应器内形成很好的厌氧-好氧区域,使得硝化-反硝化得以在同一反应器内同时进行,提高脱氮的效果;

  3.海绵的孔径较大,其阻力远小于其它过滤材料,使得膜组件通量大大提高,出水保持大通量的同时不易堵塞,使用寿命延长;

  4.由于通量提高,所使用的膜材料面积减小即海绵用量相对于其它过滤材料减少,降低成本;

  5.海绵的价格相比于其它过滤材料低,可以大大节省建设费用。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